应用品管圈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执行率论文_刘敏,徐京华,张春妮,张琳

应用品管圈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执行率论文_刘敏,徐京华,张春妮,张琳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712000

摘要:目的: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肢残障程度。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为“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遵循PDCA循环进行实施,最终得出结论。结果: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由活动前的52.5%提高到活动后的76.79%,(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卒中偏瘫患者

偏瘫肢体良肢位是指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抗痉挛体位,早期执行良肢位可以有效预防偏瘫肢体的并发症如: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肌肉痉挛、足内翻、足下垂、废用综合征等。针对我科良肢位摆放执行率低的现状,积极开展了以“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切实提高了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活动前选择2014年11月16日12月7日期间住院卒中偏瘫患者181例次;活动后选择2015年3月16日—4月15日期间我科住院卒中偏瘫患者181例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本圈成立于2014年3月26日,圈员共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平均年龄26.75岁,由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科室一名N2级护士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副圈长。

1.2.2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工作现场有待改善的6个问题,利用5、3、1的打分方式,分别从上级政策、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五个维度进行打分,最终选定以“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作为本期活动的主题。

1.2.3拟定活动计划 全体圈员参与活动计划的拟定,依据品管圈各活动步骤对时间比例的要求,列出了详尽的活动计划。实施周期为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共6个月时间,明确了每个步骤所需时间、负责人及运用的品管工具,并绘制了活动计划甘特图。

1.2.4现状调查

1.2.4.1根据现行工作流程绘制流程图。

1.2.4.2调查对象 2014年11月16日—12月7日,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卒中瘫痪患者。

1.2.4.3调查方法 使用自制的查检表,调查处于软瘫期、肌力≤3级的卒中偏瘫患者,每日早、中、晚三次分别进行调查,记录其处于任何一种卧位时良肢位摆放的执行情况。

1.2.4.4 2014年11月16日—12月7日,符合良肢位摆放条件的患者中共调查181例次,执行95例次,未执行89例次,执行率52.5%。

1.2.4.5结果分析 根据未执行原因绘制柏拉图,据图显示:护士讲解不到位、病人不配合、家属不重视三项占到87.2%,依据柏拉图的80/20原则,将此三项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2.5目标值设定 根据目标值的计算公式得出,目标值=52.5 %+(52.5%×87.2%×50%)≈75.4%,要将执行率由原来的52.5 %提高到75.4%。

1.2.6解析 应用鱼骨图从护士、患者本人、家属以及制度流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找造成良肢位执行率低的原因。再根据因果关联图、冰山图得出: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不到位、科室制度流程不健全三方面原因是造成良肢位摆放执行率低的跟本问题。

1.2.7对策拟定 全体圈员集思广益、针对要因拟定了若干条对策,并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三个维度,利用5、3、1的打分方式打分,遵循80/20原则最终选定了96分以上的三项作为本次活动的实施对策。

1.2.8对策实施与检讨

1.2.8.1对护理人员进行良肢位相关知识培训。①请康复医师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授课,提高护士掌握程度;②将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文字及视频形式呈现;③实际应用中考核护士的掌握程度;④将良肢位摆放作为科室专科操作考核项目之一。

1.2.8.2制定良肢位执行流程及相关工作制度。①与康复医师共同协商,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出适合本科室特点的良肢位工作制度,包括如何筛选有适应证的患者、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奖罚制度等;②改进良肢位的执行流程,使之更合理、更便捷。

1.2.8.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良肢位摆放知识宣教。①从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护士制定出健康教育方案,从良肢位的重要性、必要性、早期性等方面进行宣教,提高其认识,取得配合。②护士为患者正确摆放良肢位的同时,将正确的方法教给患者及家属,以便在护理空窗期患者也能得到持续的康复护理。

2结果

2.1有形成果

2.1.1调查对象:2015年3月16日—2015年4月15日在我科住院的卒中瘫痪患者。

2.1.2调查方法 继续使用改善前应用的查检表,调查处于软瘫期、肌力≤3级的卒中偏瘫患者,每日早、中、晚三次分别进行调查,记录其处于任何一种卧位时良肢位摆放的执行情况。

2.1.3 2015年3月16日—2015年4月15日调查符合良肢位摆放条件的患者181例次,执行人数139例次,未执行42例次,执行率75.4%。执行率由改善前的52.5%提高到75.4%,目标达标率为【(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76.79%-52.5%)÷(75.4%-52.5%)]×100%=106%,进步率为[(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76.79%-52.5%)÷52.5%]×100%=46%。

2.2无形成果 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品管圈手法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3标准化 ① 将改善后的良肢位摆放执行流程及工作制度作为指导护士正确执行良肢位工作的标准;②制定良肢位摆放的健康教育路径,将健康教育内容分阶段、分层次教授给患者及陪护人员,使其更易掌握。

3.讨论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它能够使瘫痪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良肢位摆放作为神经内科患者最为常用且使用范围最广、对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康复护理项目,目前正被更多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所掌握。

此次品管圈活动,我们利用科学的管理工具,不但有效提高了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的执行率,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改变了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全体护士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问题有了多种解决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品管圈活动,护士对品管圈的手法掌握不好,将改善重点定在了87.2%,有违80/20原则。今后我们将继续跟踪我科良肢位摆放的执行情况,遵循PDCA循环,使良肢位摆放的执行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石素宁、于洪宇。品管圈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J】.医学与哲学(B),2013,11:48-50.

[2]林文君,郑珍香,吴君芬.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04:86-89.

[3]廖春莲,谭春燕,胡盼,谢政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4,13:1626-1628.

[4]喻玲.品管圈活动在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25:5742-5743.

[5]石琼.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11:49-51.

论文作者:刘敏,徐京华,张春妮,张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应用品管圈提高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执行率论文_刘敏,徐京华,张春妮,张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