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波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波

身份证号码:45232819750329xxxx

摘要:公用工程是市政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发展项目,是构成城市规划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公用道路建设工程作为市政公用工程中的一种,不仅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关,还与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有关,更与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有关。任何一条道路的修建都要重视路基,因为路基不仅是组成道路的一个基础部分,更是决定道路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公用道路建设工程之中,对路基施工必须严格把关、高度重视。要使路基质量以及路基造价得到保障,必须熟知路基建设技术,本文针对路基在公用道路建设中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促进路基施工的高质量化、完善化。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

引 言: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由于施工工序复杂。因此,道路路基施工应充分结合当地施工地形、地质水文、所在地区气候、市政道路等级、地下设施状况等来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1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特点

1.1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除了路基(路床)本身,还涉及到土石方调运、沿线涵洞、路肩、边坡、排水管线、挡土墙等项目。

1.2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辅以人工配合作业。在人工配合进行土石方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采取流水或者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2.1 路基的强度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建设是关键的施工技术。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路基强度质量标准要求,进而不受外力因素影响保证其刚度及水温的稳定性。刚度主要指路基在可承受范围内不会因外在因素变化而出现各种变形;水温的稳定性主要指路基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市政道路路基质量的不合格,将对刚度及水温稳定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进而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及增加其危险性。故此,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增强路基强度,减轻路面负担,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确保安全。

2.2 路基结构稳定性

市政道路机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土质改善以及提升土质的承载力。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车辆碾压及其他因素影响,都会导致道路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所以在路基施工建设中,要针对其实际情况提升结构稳定性,确保行车安全。

3路基施工工序

3.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工作中首先应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并检查其与设计是否存在误差,并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以满足施工期间引用的需要,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防线时应保证测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并应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以保证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结合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应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以免在施工中带来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填方路基施工

在大规模路基填筑前应选择一段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并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度所需要的压实遍数以及设备的最佳组合,以及工人最大及平均台班完成量;施工前应对原地表进行清理及挖除,若填土高度小于80cm则可对原地面清理并挖除后将表层土翻松30cm,之后将其平整压实后填筑,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则应对原地表清理挖除后应先将路堤基底整平并进行碾压后方可进行上部土方填筑。填方作业一般分为填作区、平整区、震压区及检测区等小区,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各区间流水组织施工,首先用平地机按照测定的松铺系数将土方摊平,期间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路床顶层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不可小于8cm,在摊平过程中应确保每层土方应保持一定的路拱以保证路基内排水疏通,每侧每层填土宽度均应超过路基宽度,并保证每侧宽出不少于50cm以确保边缘土体的压实度满足要求;之后则可开始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第一遍不振动,之后由弱至强开始振动碾压,对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测按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时每侧轮机应保证重叠0.4-0.5m,并应却保碾压均匀,不存在漏压、死角现象,碾压完成后应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对碾压效果进行检测。

在填方路基施工中应分层填筑,并在保证下层压实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且应及时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填筑土质分别进行干密度标定,对分段填筑时若纵向搭界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浇筑则应将先填地段按1:1放坡并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且其搭界长度不可小于2m;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路堤的几何尺寸和坡度,并在每层压实后削坡中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3.3 挖方路基施工:

在路基开挖前应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以保证排水通畅,并应根据当地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挖方作业施工应确保边坡的稳定不得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损坏或干扰,土方开挖一般应采取分层开挖,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检验合格的挖方材料,并在过程中保持路基排水畅通;土方开挖一般采用挖掘机开挖并配合以自卸车运输,而对于地质较为复杂的地段应以人工开挖为主,整个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放样坡度以免少挖或超挖现象造成返工或浪费,开挖应自上而下,不得乱挖,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开挖中严禁掏洞取土。

3.4 路基及地面排水

地面排水。地面排水一般采用边沟、截水沟、跌水以及地表排水管,对于等级高的公路则应辅以铺砌防护,铺砌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加固和今年采用的水泥混凝土预制板防护,对于路基穿过水网地段的情况则一般采取逢沟设涵的做法以及最新发展的对路线两侧灌溉沟渠重新进行系统布置而省略掉穿越管线的排灌涵洞的施工做法;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是将汇集到路面的降水迅速排除以减少其渗入路面量造成对路基边坡的冲刷,路面排水一般采取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等形式。集中排水是在硬路肩外测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挡水带使其与路肩形成三角形的集水槽,降水则可通过集水槽进行排放,并每个一段距离设置一处泄水口以将边坡激流槽连接来排放降水到排水沟内;对于超高路段的排水应通过设置在中央地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而分散排水则适用于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3%的长路段,其排水设施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也应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被向上生长而影响路面横向排水出路导致路表积水现象,其一般采取将路肩硬化并设置路肩排水沟以增大沟坡排水。

地下排水。对于路基地下排水一般采用暗沟、盲沟以及渗井等,若水流量较大则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排水,近年来研制而成的带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也非常适合地下排水施工。

4结语

道路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舒适性及耐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因此在施工中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才能最终保证整个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增强道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小清.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大观周刊,2015(02).

[2]陈永明.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7).

[3]郑峰,李闯.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4).

论文作者:梁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