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箱”制作艺术研究_西厢论文

“西箱”制作艺术研究_西厢论文

“《西厢》制艺”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厢论文,制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2)03-0035-06

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江苏古籍出版社)卷末附有二十四篇《才子西厢醉心篇》。从起承转合的结构、代人立言的体式、两两相对的句式等方面可以看出,此二十四篇文章皆为八股文,即所谓《西厢》制艺。这些文章摘取《西厢记》中句子为题目,代《西厢记》剧中人物立言,篇中和结尾处又有他人所作的一些评点文字。《西厢》制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戏曲评点形式,明清文人熟悉制艺文章,练就了一套“八股手眼”,以《西厢》制艺这种形式来评点《西厢记》,不但驾轻就熟,而且别开生面。长期以来《西厢》制艺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许多今刊本金批《西厢》甚至不知道《醉心篇》是八股文,更没留意除《才子西厢醉心篇》外尚有其他《西厢》制艺。本文依据新发现的材料加以考述,以期引起研究者对“《西厢》制艺”这种特殊批评文体和批评形式的重视。

一、《才子西厢醉心篇》的由来

大多数人所见到的《西厢》制艺即《才子西厢醉心篇》中收入的二十四篇。实际上,《西厢》制艺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首先,并非所有《西厢记》版本中都有《西厢》制艺。现今所见元明两代《西厢记》中均未发现类似文章。清代版本中,只有金圣叹的评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才发现有《西厢》制艺。另外,通过对金批《西厢》版本的初步查阅,发现除此二十四篇之外,又有题为《六才子西厢文》的制艺二十篇,题为《唐六如先生文韵》的制艺十六篇。清代人钱酉山有《雅趣藏书》本《西厢》制艺二十篇。另有清代黄周星称《秋波六艺》的《西厢》制艺六篇等。《秋波六艺》存于黄氏《夏为堂全集》(清康熙刻本)中,余者大多数附在不同版本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具体情况如文末表1。

由于现今发现的以上版本并非都是善本,其中可能有一些伪书,因此,考察其内容的准确性就成为确定《西厢》制艺形成年代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以上版本可以看出,最早出现《西厢》制艺的金批《西厢》版本应是清乾隆年间宝淳堂刻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又由于《六才子西厢文》的出现晚于《才子西厢醉心篇》(详述见后文),因此清代金谷园刻本和清乾隆五十六年金阊书业堂刻本都在宝淳堂刻本之后。也就是说,尚未发现乾隆以前存在任何附有《西厢》制艺的《西厢记》版本。傅惜华先生在《元代杂剧全目》一书中指出,清代最早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是清顺治年间贯华堂原刻本,其中无任何附录。较早的清康熙年间四美堂刻本和世德堂刻本也无附录。由此可见,《西厢》制艺并非与《第六才子书》同时产生,二者也没有同时流行。除上述三种版本之外,《第六才子书》尚有许多未附有《西厢》制艺的版本,如:

清康熙年间刻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清康熙年间怀人堂刻绘像增批第六才子书

清康熙年间芥子园刻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清五云楼刻本楼外楼订正妥注第六才子书

清康熙五年刻金批西厢记

清康熙五十九年怀永堂刻绘像第六才子书

清乾隆三十二年松陵周氏琴香堂刻绘像第六才子书

清乾隆六十年此宜阁刻增订金批西厢

清嘉庆致和堂刻吴吴山三妇评笺注释第六才子书

清嘉庆道光年间文苑堂袖珍本吴吴山三妇评笺注释第六才子书

看来,《西厢》制艺在出现之后,也并不是伴随《第六才子书》始终的。因此可知,《西厢》制艺并非《第六才子书》的固有附属部分。

在翻阅明弘治戊午年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北京大学藏)之时,发现其中附有一篇《新增秋波一转论》,署名为“西蜀璧山来凤道人”。又有一篇名曰《松金钏减玉肌论》,署名为“国学生”。这两篇文章乃是“论”体,其中虽然也有两两相对的句子,但并非制艺。其主要内容是作者论述自己对《西厢》人物的看法,并不是代剧中人立言。其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式,语句华美绮丽,骈散结合,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八股文,而事实上在明代尚未出现《西厢》制艺。

清初尤侗代张生立言,戏作八股《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收在《西堂杂俎》中,里面没有任何评点文字。今人启功先生特别对此八股文作了详尽分析,黄强先生在《八股文与明清戏曲》一文中也指出这是一篇八股文。后来,此文被收在《才子西厢醉心篇》二十四篇之中,并且出现了评点文字。原文中结尾处“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等尤侗自得感悟之语被删去不用。《尤西堂全集》中附有弘觉国师语录一则,曰:

……上偶谈“老僧四壁皆画《西厢》,却在临去秋波悟禅”公案。学士随以侗文对,上立索览……上览竟,亲加批点,称才子者再。

由此段文字可以归纳出两个要点:第一,尤侗所作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应该是以八股笔法描绘《西厢》人物的第一篇,而且流传很广,以致于“学士”能随口即出,以应圣上。正因为尤侗是第一个用八股写《西厢》的人,而且极具才华,故康熙冠他以“才子”之称。第二,康熙阅此文之后,亲加批点,因此《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之中的批点文字极有可能出自康熙之手。如:“点次错落,字字醒露”,“借一转字,对面番出尔许奇妙”等评语,其后又有总评曰:“风流婉媚,咳唾皆芳。有此锦心绣口,乃许做《西厢》文字。不然,是康突题目也”。如这一推测不谬的话,那么,此文当系目前所能见到的康熙批阅的第一篇戏曲八股文。由于此文经过康熙的批点,所以在不同版本的《西厢》制艺文集中,虽然大多数制艺原文及评语不断被改动,但只有尤侗的这一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及其中的评点始终保持原样。

自尤侗的《西厢》制艺受到康熙的认可,文人中便兴起一阵作《西厢》制艺的风潮。和尤侗同时代的黄周星因此也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为题,作六篇《西厢》制艺,篇目依次为: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其一:此作总写大意;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其二:此作拈“怎当”二字;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其三:此作拈“一”字;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其四:此作拈“转”字;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其五:此作拈“他”字;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其六:此作拈“那”字。

黄周星在小引中道:

以传奇语参禅,自古未有也。以传奇语为时义,尤自古未有也。闻昔有老僧,所居四壁皆画西厢。或问禅家安取此,僧曰:“吾最喜其‘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此语真禅机也。”宗录中曾载此段公案。而尤君展成集中,则取其语为时义一首。业以名噪上林。而友人辈尚欲余别创新裁,余亦不禁技痒……

从此段文字可以得知黄周星作《秋波六艺》的缘起。但他只是模拟尤侗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并未“别创新裁”。而将《西厢》制艺另拟题目的是清康熙时期文人钱酉山。清康熙四十二年朱墨刻本《雅趣藏书》是一部描写《西厢记》人物的专集,共有八股文二十篇,每一篇文章之前附《西厢记》绣像,绣像之下题诗或词一首。《雅趣藏书》的编著者钱酉山在《自序》中提到:

……天下情文交至者,孰如《西厢》?……于捧读之下,觉隐隐然情不自禁,有若或迫之而然者。故不揣谫陋,而偶泄乎意中之所欲言,时而为诗歌,时而为词调,时而为八股制体。……聊借此一时逸兴,为艺林另开生面耳,至文词之工拙与否,则未敢计也。

徐鹏所作序中也言:“吾友钱子酉山……爰以绣像之西厢,创作逢时之八股……”,可见二十篇八股文的作者乃钱酉山无疑。初版的《雅趣藏书》(康熙四十二年版)二十篇八股文中就已有了评点文字。郑鹏举在《雅趣藏书·序》中道:

……然则酉山于此,以《西厢》成文成诗而兼成词……令人展卷捧读,喜而忘卧,乐而忘餐,而恋恋不忍释手……所以于酉山之文章诗歌,尝伏而诵之,叹赏而嘉羡之,而不能以稍辍,虽然,天下有情人独余与酉山乎哉?……因取其文其诗与词,付诸枣梨,以公诸天下有情人。

由此看来,《雅趣藏书》的刊印出版与郑鹏举有一些关系,从“天下有情人独余与酉山”和“因取其文其诗与词,付诸枣梨”等语中推断,二十篇八股文的评点者也有可能是郑鹏举。其评点语言及风格同所作之序大体相符。陈玉为《雅趣藏书》作序时言:“……西厢一书,已足醉心,况锦绣在前,更加珠玉乎?见其(酉山)摘题作八股……极意摹拟曲尽,”康熙皇帝称尤侗之文为“才子”之文,陈玉则提出“西厢醉心”,这就道出了“才子西厢醉心篇”之名称的由来。《雅趣藏书》中有十七篇制艺收在《才子西厢醉心篇》之中,篇目依次为:

一、[酬韵]《隔墙儿酬和到天明》;

二、[闹斋]《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三、[寺警]《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四、[请宴]《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五、[赖婚]《他谁道月底西厢变做梦里南柯》;

六、[琴心]《中间一层红纸几眼疏棂不是云山几万重》;

七、[前候]《这叫做才子佳人信有之》;

八、[闹简]《晚妆楼上杏花残》;

九、[赖简]《金莲蹴损牡丹芽》;

十、[后候]《亲不亲尽在您》;

十一、[酬简]《难道是昨夜梦中来》;

十二、[哭宴]《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十三、[惊梦]《惨离情半林黄叶》;

十四、[捷报]《一寸眉心怎容得许多颦皱》;

十五、[寄衫]《治相思无药饵》;

十六、[求婚]《偷韩寿下风头香》;

十七、[团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其后又有文人另作《西厢》制艺,一并收在《醉心篇》中,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些文章。

二、《西厢》制艺的流传

二十四篇《才子西厢醉心篇》均未署明作者,只题为“太史陈维崧其年订”。由于《醉心篇》是附于某些版本的《第六才子书》之后的,很容易使人误解是金圣叹所作,并由陈维崧编辑,或直接认定陈维崧就是其作者。但前文已述《醉心篇》中《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是清人尤侗的制艺名篇,收在《西堂全集》的《西堂杂俎·一集》(清文富堂藏板刻印)之中,又有另外十七篇是钱酉山所作。而黄周星的《秋波六艺》则又不在其中。因此除十八篇可知作者外,余下六篇作者尚未知,但亦可确定不是金圣叹或陈维崧所作。陈维崧的《湖海楼全集》(清乾隆乙卯浩然堂刊本)和金圣叹的文集中都未提及《醉心篇》,而且已知较早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并未有《醉心篇》。除此之外,甚至连《醉心篇》的编辑和篇中评点也和金、陈二人无干。钱酉山在《雅趣藏书·自序》篇末署“癸未桂秋吴门钱书酉山氏题”,“癸未”即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而金圣叹死于1661年,陈维崧死于1682年,因此二人不可能把钱酉山的文章编入《醉心篇》,更不可能评点《醉心篇》。由此可见,《才子西厢醉心篇》系他人编辑后伪托陈维崧之名附于《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之后的。

至于《六才子西厢文》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二十篇制艺既和《醉心篇》有交叉之处,又与《雅趣藏书》部分相和。且篇中评点又是另一种风格。最后一篇题为《惨离情半林黄叶》,其末评语云:

……西厢原文止于草桥惊梦,真有悠然不尽之意。后人续四出已大为圣叹所讥,而缀文者复于其中属笔焉。何居世有丑陋之人,虽遇道子写生不得转而为妙也。醉心篇之终于此题也,其殆行圣叹之意夫。

从中可以得知,这些制艺文章和评语也均非金圣叹所作,而且此中使用“醉心篇”三字,可知《六才子西厢文》在《才子西厢醉心篇》之后出现。这二十篇中除了尤侗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改变之外,余者改动甚大,在语句上几乎已成为另一篇《西厢》制艺。如一篇名曰《中间一层红纸几眼疏棂不是云山几万重》,《雅趣藏书》与《才子西厢醉心篇》同作:

室迩人遐,宛在云山外矣。夫红纸疏棂非云山比也。然而中间人竟不可即也,何如云山几万重哉。今夫人结遥情于千里,虽关河绵邈,不啻接膝于同堂,况其地非遥,其人伊迩,而谓其不可亲哉?然欲相亲而莫遂,思觌面而无由。则芸窗相隔,渺若天涯,有不禁感慨系之矣。……

篇末评语为“情惓惓,意冉冉。杨柳名为离别树,芙蓉号作断肠花。含涕凝眸,形容如画。”而在《六才子西厢文》中则作:

相思而不可即也,纸窗几若云山矣。夫红纸疏棂非云山比也。然而中间人竟不可即也,不如云山几万重哉。今夫人结遥情于千里,通心志于遐方,而致憾于关河之阻隔,此无怪其然也。若夫其地非遥,其人伊迩,欲相亲而不遂,思觌面而无由。则芸窗相隔,渺若天涯,有不禁感慨系之矣。……

篇末评语为:“字里含愁,笔端有恨,多情怀抱,与风雅文章合并而出。哪得不令人爱玩。”可见《六才子西厢文》是在《醉心篇》基础之上形成的,而且其中评语已不如《醉心篇》中评语雅致。

《雅趣藏书》、《六才子西厢文》、《才子西厢醉心篇》的篇目比较如文末表2所示,其中《雅趣藏书》的第一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与尤侗之文并不相同。《才子西厢醉心篇》中那些与《雅趣藏书》篇目相合的文章,其内容基本相同,评点文字也未改变;而《六才子西厢文》则改变很大,几乎面目全非。

另有金批《西厢》版本收十六篇《西厢》制艺,其上有署名曰:“唐六如先生文韵”,并有“枝山先生评定”的字样。根据以上推论,明人作《西厢》制艺的可能性已排除。而且在几乎所有的明代《西厢记》版本中均未发现类似的西厢八股文。明人张凤翼撰集了一部《西厢记考》,集关于《西厢记》的图像、传记、诗文、辞赋、文章及杂说为一体,其中也没有《西厢》制艺。清代中叶以前刊行的《西厢记》各版本中也未发现这些署名为“唐六如先生”的文章,到了清末直至民国年间才出现这些文章。除此之外,在唐寅的《六如居士全集》(清嘉庆六年果克山房藏唐氏刻本)中并没有《西厢》制艺,而仅有十七篇与《西厢》无关的制艺文章,可见唐寅也不是《西厢》制艺的作者。那么这些所谓的“唐六如先生文韵”应是后人伪托的。现今所能见到的附有《唐六如先生文韵》的《西厢》版本最早是民国二年扫叶山房本金批《西厢》,其所依底本是乾隆六十年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记》,并参照康熙年间的怀人堂本《西厢记》,而这两种本子中均未有《西厢》制艺,更没有《唐六如先生文韵》。这十六篇文章已和前面所述的《西厢》制艺在题目和内容上有了很大区别,但仍是八股文章,其后亦有评点文字。篇名(据民国二年扫叶山房本《西厢记》)如下:

一、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二、你不合临去也回头望

三、今夜我去把相思投正

四、佛啰成就了幽期密约

五、绣幡开遥见英雄俺

六、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七、虚名儿误赚我

八、别恨离愁做这一弄

九、管教那人来探你一遭儿

十、半晌投身几回搔耳一声长叹

十一、便做道搂得慌也索觑咱

十二、从今后由他一任

十三、你破工夫今夜早些来

十四、他说小姐你权时落后

十五、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

十六、娇滴滴玉人何处也

这些题目虽摘自《西厢》,但已非《西厢》中名句。正因为那些名句,如《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类,早已被人作过八股制艺,因此后来的作者只能找一些次要的《西厢》句子作题。这也正说明以上十六篇文章出现得比较晚,并且一定晚于《才子西厢醉心篇》和《六才子西厢文》。这样,就不可能是唐伯虎或明代其他文人所作。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确定诸种《西厢》制艺的形成时代。即:尤侗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为首篇《西厢》制艺;黄周星的《秋波六艺》紧随其后;钱酉山的《雅趣藏书》于康熙四十二年刊出;《才子西厢醉心篇》于乾隆年间形成;《六才子西厢文》亦在乾隆年间出现,但晚于《醉心篇》;后人伪托的《唐六如先生文韵》则形成于清末。这样,就排除了对于《西厢》制艺作者的种种不合理的猜测,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至于那些尚未弄清来历的《西厢》制艺,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表1 《才子西厢醉心篇》《六才子西厢文》《唐六如先生文韵》版本对照表

才子西厢醉心篇

六才子西厢文

 唐六如先生文韵

版本 清乾隆年间宝淳堂刻本清乾隆壬寅年

 民国二年扫叶山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楼外楼订正妥

 房石印本增订金

 注第六才子书

 批西厢

 清道光己酉味兰轩刊本清金谷园刻本

 民国十三年上海

 西厢诠注

贯华堂第六才

 启新书局绘图西

 子书

 厢记

 清光绪十年甲申广州刻清乾隆五十六

 本绘像第六才子书

年金阊书业堂

 重刻绣像第六

 才子书

 清光绪十三年

 汲修山馆刻本

 怀人堂绘像第

 六才子书

表2 《雅趣藏书》《六才子西厢文》《才子西厢醉心篇》篇目对照表

雅趣藏书

六才子西厢文才子西厢醉心篇

惊艳步香尘底印儿浅

 怎当他临去

 秋波那一转

怎当他临去

 怎当他临去

秋波那一转

 秋波那一转

借厢

 待飏下

 教人怎飏

穿一套缟素衣裳

 穿一套缟素衣裳

酬韵

隔墙儿酬和到天明

 隔墙儿酬和到天明

隔墙儿酬和到天明

闹斋

我是个多愁多病我是个多愁多病身

我是个多愁多病身

身,怎当他倾国,怎当他倾国倾城,怎当他倾国倾城

倾城貌貌 貌

寺警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

 隔花荫人远天涯近

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请宴

我从来心硬,一见

 我从来心硬,一见

我从来心硬,一见

了也留情

 了也留情

了也留情

 端详可憎

赖婚

他谁道月底西厢他谁道月底西厢

 他谁道月底西厢

变做梦里南柯 变做梦里南柯

变做梦里南柯

琴心 他做了个影儿里

 他做了个影儿里

 情郎,我做了个 情郎,我做了个

 画儿里爱宠

画儿里爱宠

中间一层红纸,中间一层红纸,

 中间一层红纸,

几眼疏棂,不 几眼疏棂,不几眼疏棂,不

是云山几万重 是云山几万重  是云山几万重

前候 花笺上删抹成

 断肠诗

这叫做才子佳 这叫做才子佳这叫做才子佳

人信有之

人信有之

人信有之

闹简

晚妆楼上杏花残晚妆楼上杏花残

 晚妆楼上杏花残

赖简

金莲蹴损牡丹芽金莲蹴损牡丹芽

 金莲蹴损牡丹芽

后候

亲不亲尽在您 亲不亲尽在您亲不亲尽在您

酬简

难道是昨夜梦中来

 难道是昨夜梦中来

难道是昨夜梦中来

拷艳

立苍苔只得

立苍苔只得

绣鞋儿冰透  绣鞋儿冰透

 立苍苔绣鞋儿冰透

哭宴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

昨宵今日清

昨宵今日清 昨宵今日清

减了小腰围减了小腰围 减了小腰围

送别

 四周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惊梦

惨离情半林黄叶

 惨离情半林黄叶惨离情半林黄叶

捷报

一寸眉心,怎容

一寸眉心,怎容

得许多颦皱

得许多颦皱

寄衫

治相思无药饵

 治相思无药饵

争艳

偷韩寿下风头香

偷韩寿下风头香

团圆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收稿日期:2002-04-05

标签:;  ;  ;  ;  

“西箱”制作艺术研究_西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