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技术原则研究论文_杨波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技术原则研究论文_杨波

摘要:根据我国相关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工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不同,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因素上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配置继电保护设备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是技术要求存在差异,各个地区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容易引起变电站出现突发性故障;再次,组屏方案也是造成变电站运行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各个地区的组屏方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就直接导致变电站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影响;最后一个影响变电站继电保护稳定性的因素是二次回路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技术;原则

1 主要问题浅析

目前我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工作仍然存在有较多的问题,通过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1 重合闸的配置

重合闸保护,是继电保护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也会制定不同的重合闸保护方案。其中,对电压等级为 500 千伏的变电站而言,一般都是通过在线路的端部加装断路器实现保护的;对于电压等级为 220 千伏的变电站而言,则主要是通过加装两套重合闸实现保护的,并且两套重合闸不会同时动作。但是就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而言,还是无法满足相应设计规划的,在配置重合闸保护方案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误差,进而导致保护方案无法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起到必要的保护。

1.2 操作箱的配置

操作箱的配置,也是继电保护设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电压等级为 500 千伏的电网之中,仅仅配置了一套操作箱,而该配置会对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若继电保护直接动作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动作都不会经过操作箱,所以容易诱发突发事故。

1.3 信息采集工作缺乏完善性

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正常运行水平,所以要针对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科学、高效的开展相关工作。但是我国大部分变电站仍旧存在所采集信息过于片面,信息采集技术过于落后,以及信息汇总期间出现纰漏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变电站的稳定运行。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变电站基本上只配了一套继电保护和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所以无法保障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继电保护设计主要原则

2.1 加强对仿真软件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工作

技术的进步只有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才不会被淘汰,仿真软件技术也是如此,该技术的提升不仅可以推动变电站设计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增强我国的变电站建设的实力,重视该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专业的人才不断的对技术进行研发升级,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对继电保护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变电站设计设计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变电站设计企业与技术研发部门开展长期合作,对于研发的仿真软件技术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应该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促使设计人员的设计技术以及能力不断提升,以适应变电站建设的需要,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科学性的提升,可以有效规避设计安全风险,国家也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变电站建设技术的发展,可以不定期的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研发人员通过实际考察来进一步提升研发技术的实践性,只有在实际的设计现场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远比一味的在实验室研发要有效的多,因为研发的东西最终还是要投入到设计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完善继电保护设计模拟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

模拟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实现设计的精确性,在模拟设计中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应对措施,通过电力数据模型技术可以对继电保护设计过程中的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仿真软件技术可以在通过对变电站设计过程中对各环节进行分析,进而促进该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技术存在的不足或者缺陷,可以通过技术的完善进行弥补,仿真软件技术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继电保护也应该推动信息化发展,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对于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可以用数据形式展示,避免人为信息的传递造成交流不畅,信息沟通错误,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比人为的分析效率更高,失误率更低,因此要不断完善模拟仿真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促进工程设计的技术的进一步优化。

2.3 推动设计技术的创新,提升设计安全系数

一般变电站都有大量的一级,二级用电负荷,而对于继电保护的建造要求也较高,继电保护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只有继电保护系统的质量得到保障,才会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仿真软件技术逐渐应用到继电保护设计中,设计中需要面对复杂的电力系统条件,而且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仿真软件技术不能止步不前,应该结合实际的设计要求,不断优化其设计,实现其智能化以及自动化,作为技术研发人员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继电保护设计需要实现一体化,才能促进设计的协调性,因此设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协同设计的模式,提高各设计环节之间的联系性,只有各环节的协同设计,才能做到整体把控,实现协同化设计目的在于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成本,同时又能提升设计质量,达到各环节的兼顾。

2.4 微型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原则

随着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问世,并逐渐取代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逐渐成为主流的继电保护设备。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种类较多,存在较多不规范的问题,其中主要集中在压板、端子、保护定值,以及报告等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所以在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后期运维,以及保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应用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时候,要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选配合适型号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设备。

3 设计建议

在设计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案的时候,首先要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要统计软件仿真得到的结果,并开展必要的数据分析工作。在分析数据的时候,要进行系统的负荷计算,并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其次,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与实际情况存在冲突的现象,所以要在设计工作阶段解决掉的。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系统的分析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开展阶段性的实地考察工作,进而才能够确保继电保护方案满足变电站的实际需求。最后,要借鉴国内外一些经典的继电保护案例,深入的研究方案中超前的设计理念,或者先进的设计技术,这样就可以切实提高变电站的运行质量。

结束语

继电保护,对变电站正常、稳定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针对变电站运行期间的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继电保护的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方案的效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负荷计算进行优化,要保障相应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这样才能够选配性价比最高的继电保护设备和各类器件;其次,要加大智能化仿真软件的使用力度。在规划好继电保护方案之后,要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运行,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必须满足变电站的实际需求之后,才可以将方案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盛敏,汪楚锟.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设计方法及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135-136.

[2]张婷,王志刚.500kV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设计方案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3,31(5):111-114.

[3]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典型 110kV 变电站继电保护标准化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李晓辉,李旭东,宋小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数据采样和信息交换规范的研究[J].电气应用,2012(17):60-63.

[5]靳军.变电站典型设计中继电保护技术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2017(26).

论文作者:杨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技术原则研究论文_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