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业”①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困惑论文_李红波,彭进香,莫华

“六业”①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困惑论文_李红波,彭进香,莫华

李红波 彭进香 莫华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摘 要:“应用技术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因过分依赖传统大学办学模式,而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产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整体科研水平相对有限,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难以深入推进,应用学院提出的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亟需要解决理论认可问题,同时解决政府、社会和自我认同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视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探讨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逻辑问题。

关键词:“六业”相贯通;应用技术大学;理论逻辑

在高等教育应用转型、转向的时代背景下,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逻辑等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教育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来讨论什么是“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怎样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一些基本问题。

一、“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问题是一个前提性的理论逻辑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讲,如果“应用技术大学”算一个新概念,那么“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算是一个新概念。对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可能方向不明确。所以说,搞清楚什么是“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带有前提性的一个理论逻辑问题。

(一)明确“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我们一些教育学者们访问了国外后,大肆渲染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具体策略,诸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NAIT”等实践教学模式,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弄清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关系。只是一味的模仿。

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在技术教育模式方面的说法,可谓众说争鸣。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育模式”等,也有“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办学”、“教学做”、“做中学、学中做”等,以致于后来在一线工作的一些教育学者们提出的“构建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办学模式”和“构建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此等等说法,有关 “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概念应进行必要统一和规范。

现在,我们来对中国本土实践而产生出来的“构建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探究。这两者均是应用技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应用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和期待。

(二)澄清“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

要把“六业”相贯通作为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明确“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概念是对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的认识,而国外肯定是没有“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的,我们不可能“剿袭”国外,因此有必要对“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探究。

1.技术教育的理论负载是科学教育的技术化,从“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角度上讲,就是“学业”。

2.技术教育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从“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角度上讲,就是直接与“行业、产业、企业(行业、产业、企业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相结合。

3.技术教育价值就是创新创业,从“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角度上讲,就是“创业、就业”。

二、“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做什么的

“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方向性的理论逻辑问题,我们知道“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而提出来的,那么“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要承担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责任和国际责任四个方面的责任。

这么说,“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也传承了传统大学应承担的责任。

三、如何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理论逻辑问题,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也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问题,不能盲从,也不能否定我国本土“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探索和尝试。

(一)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政府责任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下,政府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办好一所成功的“应用技术大学”,推行一个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政策有着必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成功,政府责任可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推动促进概念再造。 “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好像只是很少的学校作为口号提一提罢了,并没有像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NAIT”等宣传得那么“热门”,好像是拿不出手的概念。因此必须改变过去言必称“工学结合”办学的传统概念。

2.政策支持。政策对于学校发展有很大影响,因而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工学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参观工厂、要进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学校就不可能开办有规模的工厂,就要借助“行业、产业、企业”来完成这些教学环节。在“市场经济”时代,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是要实施起来,却是难而又难。由此可见,要很好地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的政策布局之中,“行业、产业、企业”有培养人才的义务。

3.确保资源的投入。办大学是一项极费钱事业,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而言,更需要投入资源来改善办学条件。现在有的“应用技术大学”之所以出现办学的困难局面,其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因此,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业”(行业、产业、企业)参与

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很好地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急切需要,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业”界的最爱与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三业”界的积极参与。其原因有二:一是要培养“三业”界所需要的人才,学工的就要参观工厂,就要到工厂进行实习实训;学农的就要参观农村、农场,就要到农场进行实习实训。二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三业”界参与到学校的就业工作中来,现然就业市场上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出现了一种重视“校历”的用人观,不管需要还是不需要,“三业”界是根据学校的类型和层次来选人用人。这会有助于“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成功。

(三)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使命

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应用技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举措,那么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素质也就是决定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过程中需要缜密研究不能安于现状。

(四)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期待

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高水平的学生,这是在学生层面的期待。培养过程中,仅有一流的师资,而没有一群高资质的学生,是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一流的专家的。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成立“学习策略中心”、强化辅导机制,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是必然要求。

(五)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转向

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必须要有可行的制度导向。这种制度不是改头换面的沿袭学术性研究型大学、教学性研究型大学或是研究性教学型大学的制度,更不是简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如果说学术性研究型大学、教学性研究型大学或是研究性教学型大学培养的人才是“认识世界”的人才,那么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就是“改造世界”的人才。

四、实施“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困惑

由于“人”自身理性的局限性和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在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困惑。

(一)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政府认同出现矛盾

资源投入分“三、六、九”,举办者、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权责不分,这些问题都严重束缚了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举例说,就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名称也要冠上“应用技术”或类同的几个字,生怕人们分不清楚而入错了门。其毕业的学生更不用说了,只是干什么什么的。政府有必要这样硬性的规制吗?难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是在学校就要这样规制的吗?再者说,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也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学术性研究型大学、教学性研究型大学、研究性教学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投入多和资源投入少,办学历史长和办学历史短,国家管理的学校和地方管理的学校,其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都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特点相较于学术性研究型大学、教学性研究型大学、研究性教学型大学更强调它的行业性和地方性。

(二)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自我认同危机感。

我国大学制度诞生来,自我认同危机始感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呈有上升趋势。人才培养是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获得教育还是自我创新,“应用技术大学”正陷入非此即彼的艰难抉择之中。

“应用技术大学”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的分配教育资源其标准的多样性引发不同大学行为的差异性,面对教育资源不同的分配标准,大学的自我认同危机越来越强烈,这种危机感表现在大学对自身定位模糊不定,办学模式千校一面,办学特色日益衰减。“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之路应该指向何方是目前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技术大学”在建设过程中举棋不定的症结所在。目前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并非基于理性的自觉,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环境的驱动,是现实催生了理想,是形势助推了模式。

(三)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社会认同面临尴尬

有研究者称“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价值取向行业性,设置目标应体现应用性,课程设置需体现复合型,培养过程更要体现实践性,人才评价必须体现多元化。这段话可说是对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精辟阐释,意思是说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要“行业、产业、企业”参与的,“行业、产业、企业”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要有承担,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要认同这个培养人才的承担是有难度的。面对学校和社会一起联合办学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政府尚无法突破,更何况学校呢?

(四)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遭遇瓶颈

随着我国近年来研究生学位授予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要求的学历层次也在逐步提高,这样教师不断攀升学历,这对学校长远的发展和教师结构的优化确实起到了保障作用。可就“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需要的规格和要求来讲,仅有单一化教师结构是无法满足教育实际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用技术大学”一定要强调教师具备丰富的 “行业、产业、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操作能力。

这些构建实施“六业”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问题,在短期内均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除了学校突破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而努力外,政府出台相应的积极政策是最重要的。

① “六业”,即指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创业、就业。

参 考 文 献

[1]李家新,连进军.应用技术本科:技术哲学的反思与解读.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总第190期).

[2]文静,薛栋.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

[3]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 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05期.

[4]陈斌.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逻辑与困境. 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08期.

[5]胡天佑.应用技术大学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第8卷 第6期.

论文作者:李红波,彭进香,莫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六业”①相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困惑论文_李红波,彭进香,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