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SWOT分析论文_李瑞祯,伏焕昌,侯庆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0

【摘 要】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详细的分析,为促进广州市白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区域性物流带;SWOT分析法

根据《广州市物流业统计报告》的各项物流运行指标数据显示,广州市的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并有持续上涨的趋势。而白云区做为广州市“北优”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和广州市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城区之一,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规划方案是否稳妥是当前最首要的问题。虽然以往有一些学者也曾用过SWOT分析法分析过广州市现代物流园的建设问题,但年代久远,对近期出现的新形势完全没有预期,且没有针对白云区进行分析,所以现在很有必要做出系统的、全面的、与时俱进的调研与分析,为促进广州市白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区域性物流带概述

现代物流,就是指最大限度地优化从制造者到消费者之间的运输和运输流动信息的分配,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商品库存、降低运输费用、加快交货时间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系统,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物流向区域物流发展,加强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组织形式——流通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现代物流要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规模化经营;二是要专业化管理;三是要提高技术含量。区域物流就是以经济圈半径为区域物流的辐射半径,在经济圈交通网络集结之处设立流通基地集中负责大部分产品(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该经济圈及与其周边区域的流通业务,以充分发挥物流规模效应。

显然,区域性物流带是从属于现代物流概念,它具有现代物流的功能,同时限定了服务区域(可以是地理范围上的划分,也可以是功能特性上的划分)与分布形态(带状分布),往往是依托于产业集群而建设,适合于存在一定数量和规模专业市场的城区以及交通相对比较便利的区位。

广州市白云区做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排头兵,采用区域性物流带的建设模式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但它必须先经过严格的检验与论证。

二、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SWOT分析

(一)优势与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白云区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具备发展空港产业经济、航空物流及综合物流园、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基地的优势。具体而言:

图2-1 白云区区位交通图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便捷的交通条件

广州市白云区位于城区北部和西部,全区总面积712平方公里,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东邻增城市,西界南海,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四个城区。同时,白云区也是珠三角地区与内地连接的重要交通咽喉,地理位置优越。

白云区境内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京广、广三、武广等多条铁路;新机场、京珠、北二环、广清、广佛、广深、广惠等15条高速公路;此外,广汕、广从、广花等国道及省道主干线也从白云区放射至周边区域,(见下图2-1)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设施最齐全和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2)稳定的经济基础与潜在的市场需求

从近年的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白云区一直保持在12-18%的年经济增长率。目前,白云区已形成建材、食品、制药、电子电器、玩具、制鞋、服装等支柱产业,全区共有三资企业、对外加工装配企业近500家,太和镇的研发中心是白云区企业的“孵化器”。区内已有多处大型货物集散地,包括白云大道商圈聚集的汽车销售集散地;梓元岗商圈的全国最大皮具批发市场;增槎路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机场路商圈的美博城化妆品批发市场等。综上,近些年白云区产业结构变化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有所下降,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稳步上升,现已成为白云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潜在的市场需求:白云国际机场“空港”中心、铁路货运、公路主枢纽编组站、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白云区专业批发市场等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刺激与影响,致使白云区的物流量占全市四成左右,并有继续逐年上升的趋势。

(3)充足的物流资源与先进的物流设施

白云区现已有大量具有规模的大中型农贸和轻工批发市场,公路主枢纽规划和已建成的货运站场,加之窖心码头和港澳货柜车查验场、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白云国际机场及其配套的存在,为其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流资源。

白云区拥有包括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林安物流园区、黄金围物流园区、钟落潭物流园区、新机场货运站、白云货运站、江高铁路货场、西城货运中心、杨山码头物流区、新百佳货运市场、冠通货运市场、容发货运停车场等多处枢纽型物流区域。

(4)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白云区是广州市“北优”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是广州市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城区之一,广州市政府出台的《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广州划分为“3+5”个物流园区。其中,白云区物流规划为 “两圈三带”(见下图2-2):以综合物流产业圈、机场带动物流产业圈,及空港物流产业带、铁路物流产业带和公路物流产业带为龙头,带动周边形成多式联运物流圈层。

图2-2 白云区“两圈三带”物流规划图

2、劣势分析

(1)传统物流思想占主导地位

目前,对物流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以交通运输和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上,未建立或形成现代物流的理念。从这个角度看,白云区很多物流园区的配置、服务和体系都有待提高,特别是成功的典范非常缺乏,亦没有水土相服的范式可以直接套用,虽然在现代物流各领域均有领军代表,但若要全面建设与发展,融合与协作,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

(2)物流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整个物流产业也缺乏一个宏观协调机制。不论是从宏观的物流园区整体布局,还是从微观的物流园区自身内部功能安排上都缺少事前的可持续性的建设思路与规划方案,这为未来的物流建设设置了阻碍。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物流园区集中于几条主干道沿途建设,较多的入口和较少的出口,以及缺乏道路拓宽的空间,这些都使得这些道路的承载能力下降的原因。

二是大多物流园区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满足运输和仓储需要,缺乏供应链的全局观念,所以类似黄金围物流园区的沿路为各大专业市场,中间是物流园,其间配有生产企业和商业住宅,以生态公园为中心的建设模式少之又少,现代物流产业带的建设虽然可以借鉴黄金围物流园区的模式,但是选址、占地面积、建设规划、投资主体与金额、物流观念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都受众多现实条件的制约。

三是物流园区进驻的多是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集成功能差、经济效益低、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都比较低的物流企业组成,存在恶性竞争、资源重复配置和物流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这属于物流园区在管理上和调控上的缺失。目前在信息管理和园区管理方面做的较成功、可以借鉴的是林安物流园区,但由于林安物流园区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规划和衔接上存在硬伤,所以这种借鉴仍是探索性的,需要以更加开放、发展和严谨的全局思想做指导,但是现代物流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也为未来的物流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机遇与挑战分析

1、机遇分析

(1)汽车移动物联网的推广机遇

汽车移动物联网,简称车联网(AMC),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数据集采器等,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汽车移动物联网核心是利用传感器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智能计算技术,发起对道路的全时空控制。该技术的最终预期是实现道路交通的“零堵塞”、“零伤亡”以及“极限通行能力”。据悉,该技术具备四大功能,交通拥堵控制、交通安全控制、交通信息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高速发展的传感网和3G 网络,得天独厚的体制优势,使中国有能力在全球率先应用汽车移动物联网。由苏州金龙汽车公司和杭州鸿泉数字设备公司联合开发的G-BOS系统,是汽车移动物联网的领军产品。

我们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全面使用汽车移动物联网后,交通拥堵和交通与运输数据收集都不再是难题,我们不仅实现实时的对原有物流园区运输车辆进行宏观调控,还可以为新的物流园区的选址与规划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道路信息。

(2)“互联网+”物流平台的推广机遇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约为18%,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高了近一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平均占产品最终成本的10%~15%;在发展中国家占比是15%~25%,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比达30%~40%。如何能够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呢?当下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正好为中国的物流业插上了蜕变的翅膀。

当前热捧的“互联网+”所包含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都为物流业这个传统的经济业态迎来了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流程改造。在不重复建设“互联网+”物流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加强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形式的联系,打破传统物流条块分割给电子商务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进行商业模式的裂变,依托平台积累的资金流、信息流等其他商业服务获取利润,通过信息通路和资源整合获得更多的价值空间。

区域性物流带的规划与建设若有较完善的“互联网+”物流平台的加持,必定能走上集约型的道路。

2、挑战分析

近些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水平还不算高、运行效率低,重要原因是“条块分割”堵了路。比如,我国公路、铁路与民航、港口,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相距甚远,运输一体化趋势受到现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的阻碍;又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一个居民小区内部,都存在较突出的“封锁”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很多便利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本地物流企业的,而且体现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缺乏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结果导致无效环节增加,物流效率降低。再比如,缺少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各个环节自成体系,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作为新时期发展物流业的重点工作,不啻为一剂“良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经济效益500多亿元。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业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所以,破“条块分割”乃当务之急。

破“条块分割”,除了要着力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解决突出的运输“卡脖子”问题外,关键还要靠改革。一方面,要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分割,统筹城市和乡村、国际和国内物流体系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如果继续实行一地一个政策,一地一个标准,继续对外地物流企业实行歧视政策,那就无法形成全国货畅其流的大通道、大市场,物流业也就势必难以走上健康发展通途。另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我国物流“小、散、弱”问题很严重,工业企业中约8成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或供应方企业承担,有辆货车就“开张”的大有人在。物流企业的这种现状,使得统一标准的难度很大,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建立具有破“条块分割”“潜质”的区域性物流带可谓是巨大挑战。

三、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优势与广州市其他区域相比较是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劣势、机遇和挑战则是全国物流业所普遍存在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在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不仅仅是遵从广州市的规划计划,更是因为规划计划制定背后所充分认识到的迫切性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经过SWOT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可以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结论,但是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国流通经济[J],2015.2

[2] 刘佳苏,浅议广州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物流工程与管理[J],2013年第 12 期

[3] 方中权,广州市“北优”战略与白云区的发展研究,经济地理[J],第25卷第2期

[4] 王冠贤、王朝晖等,广州市物流园区规划编制思考,规划设计[J],2008年第6期第24卷

[5] 冯再翔,加快广州市白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探求[J],2010年第3期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Q29):《广州市白云区北部区域性物流带的建设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李瑞祯,伏焕昌,侯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带的SWOT分析论文_李瑞祯,伏焕昌,侯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