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30例临床诊治体会论文_张学文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人民医院 414506

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30例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脑脊液置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有助于控制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脑膜炎;诊治效果

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结核性炎症改变,多继发于肺结核,病变常累及脑膜、蛛网膜、脑实质、脑血管,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预后往往不良[1]。本研究分析了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诊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30例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为对象,均有肺结核病史,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并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听力下降、视物异常等症状。腰穿检查结果提示脑脊液压力增加,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升高,胸部X线片或CT检查结果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肺结核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提示脑膜增厚、脑实质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病灶。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15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岁~54岁,平均年龄(38.65±10.48)岁;体重48kg~72kg,平均体重(60.42±11.58)kg;肺结核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14±0.65)年。

实验组患者15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岁~55岁,平均年龄(38.24±10.72)岁;体重47kg~74kg,平均体重(60.32±11.60)kg;肺结核病程8个月~6年,平均病程(2.28±0.70)年。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肺结核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包括EHRZO抗结核方案全身治疗,利福平0.6g/d;异烟肼0.6g/d,吡嗪酰胺1.5g/d,乙胺丁醇0.75g/d。伴颅内高压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脱水。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等局部治疗[2]。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脑脊液置换治疗。取L3~4间隙,腰穿成功后,测量脑脊液压力,缓慢释放5~10ml脑脊液,采用与体温接近的无菌生理盐水5~10ml缓慢鞘内注射,保留3~5min,再抽出脑脊液10ml排掉。如此反复3~4次。最后缓慢注入适量地塞米松、异烟肼。每2~3d进行脑脊液置换1次[3]。

1.3评价指标

治愈:头痛、呕吐、发热、消瘦、盗汗等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压力下降至正常水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恢复正常范围;胸部X线片、CT检查结果提示肺部病灶消失、纤维化或钙化;3次以上痰涂片检查结果阴性;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提示颅内病灶消失或钙化[4]。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是严重的肺外结核病,由结核杆菌播散至颅内所致,可引起脑膜、脑实质发生非化脓性炎症或脓肿,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一般以肺结核较常见,其中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更易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

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尤其是肺部症状不明显的结核病患者,如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时需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疾病、代谢性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相鉴别,以减少误诊。具有明确肺结核病史的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听力下降、视物模糊、肢体功能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5]。

在脑脊液中找到结核菌是诊断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金标准,但实际上在脑脊液找到结核菌的阳性率非常低,在临床工作中如有肺结核病史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痰涂片、胸部X线片、CT、头颅CT、MRI等检查结果支持该诊断时即可确诊。

由于大多数抗结核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全身治疗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较低。而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治疗效果与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给予抗结核药物时应选择鞘内注射以提高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将药物直达病所发挥疗效。同时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通过降低细胞膜通透性而减少渗出,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并防止发生炎性粘连[6]。

脑脊液置换通过生理盐水多次冲洗、置换,在保持颅内压稳定的同时稀释脑脊液,可明显降低脑脊液中蛋白水平,降低颅内高压。同时反复灌洗可促进脑脊液循环,防止蛛网膜粘连、梗阻。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有助于控制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文祥.CSF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脑炎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25~26.

[2]梁少群,吴兴柳,赵明聪,等.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45例临床诊治体会[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2):155~156.

[3]田洪,刘磊.结核性脑膜脑炎25例诊治体会[J].西南军医,2011,13(1):56.

[4]汪中涛.结核性脑膜脑炎30例临床救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68~69.

[5]居建云.结核性脑膜脑炎40例治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180~181.

[6]廖剑敏,文川,唐晓燕.结核性脑膜脑炎1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4):383~385.

论文作者:张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30例临床诊治体会论文_张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