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王波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王波

吉林省墩化市第九小学 吉林 墩化 133700

摘 要:小学数学是初高中数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石,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教好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使命。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态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要做到“两个善于”:其一,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求知探究。其二,善于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的思维方式。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数学思维的魅力所在,在自主探索中,学生才能自始至终保持当学习的主人的心态。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板书5、50、500,问:“谁能联系这三个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位学生提出:“能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后,再用等号连接吗?”教师肯定这个问题有意思:“谁能回答?”学生积极思考后,有的说: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说:5元=50角=500分。教师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将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回答:5米=5.0米=5.00米……教师适时导入:“5米、5.0米、5.00米……这些数量为什么相等?”教师采取师生互动、层层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自主获取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品味当数学学习的小主人的无穷奥妙。

二、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着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作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实践也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争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打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再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说:“个体在他们自身内就具有自我理解的巨大资源。”课改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开放、和谐、自主参与的教学环境,即要创设五种开放的自主的空间:

1.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自主空间;2.创设反思的自主空间;3.创设选择学法的自主空间;4.创设探索问题的自主空间;5.创设学生评价的自主空间。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五、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论文作者:王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