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疾病知识认知调查分析论文_王青 杨楠 林桂兰

(福建省泉州市解放军第180医院 362000)

【摘要】目的:了解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因心肌梗死入院治疗的病人家属100人,通过访谈形式,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为(3.44±2.67)分(总分为14分),影响知识得分的因素有:关系、学历、年龄。 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疾病知识认知水平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认知

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是内科急诊引起死亡的常见疾病,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该病发病率上升,并有向低年龄段发病的明显倾向。该病起病危急、凶险、病情变化快、愈后差。心肌梗死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是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患者出院后家庭是患者疾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属又是患者的照顾者,也是新的生活方式的执行者与监督者,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我们对我院100名心肌梗死患者家属进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心肌梗死入院治疗的病人家属。家属选择范围为:与病人是配偶、子女、等婚姻及血缘关系者;主要照顾病人者。共调查家属100例,其中男性40人,女60人,20-29岁10人,30-39岁30人,40-59岁40人,60岁及其以上20人。与病人关系:配偶20人,子女60人,非配偶及子女20人。文化程度:文盲20人,小学11人,初中31人,高中及其以上38人。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100%。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经过专家评议认可,随机选择15名心肌梗死患者家属进行预调查,经SPSS13.0分析得出Cronbachα系数为0.71。内容包括:家属一般情况共4题(主要有年龄、性别、学历、与患者关系)、知识认知情况共16题,主要有急救5题、护理2题、康复7题,第15题为需求情况调查,第16题为需求满足方式调查。1-14题选1的得1分,选1以外的答案得 0分,将评分相加得总分,满分14分,≥8分为及格,<8分为不及格。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法,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经过病人及家属同意,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进行,文盲或阅读困难者填写者由调查员逐项向其说明,根据家属的选项代其填写,所有问卷调查表采用独立的不记名方式进行填写,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Excel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等。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的知识水平现状

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总体知识得分低,平均为(3.44±2.67)分,9人(9%)对于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达到及格水平,13人(13%)的知识得分为零。

2.2 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知识得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的知识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的关系、家属的年龄、学历高低对知识得分有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性别对家属的知识得分没有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3.1 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疾病知识认知程度低

调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总体知识得分低,这与郑静,黄丽娇[3]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患者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表明家属行为与心肌梗死的救治密切相关,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可以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3.2 不同学历程度的家属疾病知识认知情况不同

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家属知识得分明显高于文盲、小学及初中学历的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文盲、小学及初中学历的家属间两两比较得分不具差异性(P>0.01 )。 这与认知水平与家属学历密切相关有关。

3.3 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属疾病知识认知情况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高,家属的认知状况越差,其中20-29岁的家属认知水平最高,60岁及其以上的家属得分最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9.91, P〈 0.01)。究其原因,可能是:排除主观因素、意志及信念的影响,年龄的增大意味着学习能力的下降,脑细胞的分裂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会逐渐递减 ,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随之减弱,接受信息、消化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下降。

4.护理对策与建议

(1)加强有关健康教育、等方面技能的培训。(2)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使用众化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另外,还应注意使用有效的交流沟通技巧,针对不同体,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与交流方法。(3)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康复保健知识的理解。(4)健康教育内容因人而异,每个病人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的不同,其学习能力、学习欲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个人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铎芝,江苏苹.施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全程心理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81(1):5-7.

[2] 闵恒,罗娅.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17(26):1561-1560.

[3] 郑静,黄丽娇.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6):56-57.

论文作者:王青 杨楠 林桂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疾病知识认知调查分析论文_王青 杨楠 林桂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