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儿童在儿科检查时的情绪护理论文_池玉凤

池玉凤(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儿保科, 福建361000)

【摘要】目的:在当今的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下,儿科护理的范围涉及了儿童时期的健康和卫生保健,儿保科提供“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有利于在儿保科检查时(如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测、百康分子过敏源检测)时掌握重点,针对性做好情绪护理,提高工作中的技巧,减少小儿的哭闹和恐惧,减少各种检测的时间,提高家长的满意度,长远意义可建立小儿良好的早期记忆,无畏医现象。方法:为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婴幼儿,先给予玩具或开心语言,或音乐玩具等,转移他(她)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情绪,使他们配合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查、百康过敏原检测。结果:婴幼儿不害怕、不会持续大声哭闹,配合检查。结论:婴幼儿开心配合检查,诊室安静,医护满意,家长满意。

【关键词】情绪;护理;体格检查;满意【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81-01

儿童保健科服务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育的小儿,其年龄及发展的程度是影响护理的重要因素,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提供“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指导各年龄组儿童在心理、行为、精神方面树立良好的品质,保证儿童体格和身心的发展。

有畏医现象。儿童年龄越小,情绪在生活中的地位越高,表现出哭闹、认生、焦虑,这是儿童心理特点。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

情绪是这种反映的比较短暂的状态,反应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情绪对婴幼儿适应生存有特别的意义,不良的情绪将会发展为儿童的各种心理障碍。

根据小儿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点,一般将小儿年龄分为七期,分别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婴儿期是指出生28 天—1 周岁的宝宝,幼儿期是1 周岁以后至满3 周岁以前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期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和分离性焦虑情绪特别明显,表现为不安、啼哭、吵闹、发脾气等。

了解各年龄期的情绪特点,有利于在儿保科检查时(如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测、百康分子过敏源检测)时掌握重点,针对性做好情绪护理,提高工作中的技巧,减少小儿的哭闹和恐惧,减少各种检测的时间,提高家长的满意度,长远意义可建立小儿良好的早期记忆。

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实验组:调查对象为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科做常规体检的婴幼儿(28 天-3 周岁)。共500 例,分别进行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查、百康过敏原检测时的情绪护理。

对照组:随机,未进行情绪护理婴幼儿或特别害怕、不停哭闹婴幼儿,共500 例1.2 方法:1.2.1 儿保科医生、护士进行儿童心理培训,使全体人员熟练掌握小儿的情绪护理,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好一婴一室,室内玩具统一定期清洁消毒。

1.2.2 情绪护理方法 把婴、幼儿期的儿童再分成5 组不同年龄组,分1-3 月龄,4-6 月龄,7-9 月龄,10-12 月龄,1 岁—3 岁。

主要护理措施为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婴幼儿,先给予玩具或开心语言,或音乐玩具等,转移他(她)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情绪,使他们配合体检、骨密度检查、百康过敏原检测,减少哭闹和恐惧心理,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2 结果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11.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各年龄组的婴幼儿情绪良好,P 值< 0.05

3. 讨论3.1 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婴幼儿,特别是各期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点,是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利用手的动作和表情、语言来减少婴幼儿的畏医情绪,1、手的动作发展1-2 个月:醒来后常有无目的的抚摸动作2-3 个月:吸吮自己的手3-4 个月:抓住东西往嘴里塞5-6 个月:伸手动作越来越多,准确性较强,对新鲜玩具特别感兴趣6-7 个月:逐渐双手配合10-12 个月:进一步用各种不同方式玩弄各种物体,爱撕纸张。

2、情绪发展(1)、笑的发展: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分三个阶段1-5 周:自发性微笑,这种笑是神经反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5-4 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见任何人都微笑。

4 个月后: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2)、哭的发展: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感到无聊,都会一起哭闹(3)、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如大声响与知觉和经验相关联系的恐惧:打过预防针或见过护士的衣帽而产生,有早期的记忆。

(4)怕生:6-8 个月出现陌生人焦虑,产生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依恋情绪达高潮,预测性恐惧,怕黑。

积极对待婴幼儿,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促进婴幼儿的认知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渐趋稳定,产生安全感,信任感等。

4 小结转移注意力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很多,看看动画,逗逗孩子一笑,运动手脚,听音乐等,使婴幼儿的陌生感,焦虑感减轻,能够自然平息一些。

指导家长,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要发展愉快和稳定的情绪,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婴幼儿接触,与他们玩耍,同他们讲话,给他们唱歌。只有婴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都积极,乐于学习。

儿保科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提供“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促进小儿的体格、智能、心理、行为各方面正常发展,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保障和促进小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全人类的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薛辛东,儿科学2007.4 第1 版第3 次印刷

论文作者:池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婴幼儿期儿童在儿科检查时的情绪护理论文_池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