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降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DVT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艳,崔丽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降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作用价值。方法:2015年我肝胆外科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将2015年1月至12月肝胆外科手术70例患者为观察组,2014年1月至12月6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8.9%,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护士对于防治深静脉血栓知识知晓率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立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可以降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并提高护士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管理;肝胆外科;深静脉血栓;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37-02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之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研究显示骨科以及普通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63%,而且近年来具有上升的趋势[1,2]。肝胆外科的患者因为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并且手术时间比较长,术后还需要留置管,因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会加大,而一些的并发症会源自于深静脉血栓,相关的文献显示有90%的肺栓塞源于深静脉血栓[3],因此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对于患者的术后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我院肝胆外科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降低,因此将资料整理做如下汇报,望可以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5年我肝胆外科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将2015年1月至12月肝胆外科手术70例患者为观察组,2014年1月至12月6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5~68岁,平均(50.0±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7~57岁,平均(47.9±0.5)岁,比较分析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组间的相互比较。

1.2 分析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进行术后的管理,即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医嘱,护士根据医嘱按照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2.1成立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担任小组组长,组员具有护士长、各医疗科的上级医生、护理组长以及医疗组合护理组的秘书各1名。护理小组的成员通过回顾分析之前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资料,找出引发该种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护理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护士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使得患者的功能锻炼不规范,其他因素为医护合作不足,因此针对以上的相关因素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安排。

1.2.2医护一体化管理实施 (1)实施制度一体化。管理小组的成员对住院的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的评估,评估采取量表为Autar修订量表、Constans量表以及Wells量表[4],根据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最后选择Autar量表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患者入院时由主管医师以及主管护士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常规的评估,患者手术后、病情变化以及治疗CVC后需要进行动态的评估,患者分为三个等级,低危险为7~10分患者,中危险为11~14分患者,≥15分患者为高风险患者。(2)具体实施方法。根据之前患者的评估得分情况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低风险的患者在病情运行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每日4~5次,每次维持时间15min,并且避免双下肢的穿刺以及输液,每日饮水在2000ml以上。对于中危险的患者,早期对患者实施股四头肌运动、踝泵运动以及直腿抬高运动等,每一个运动每次运动10次,并使用抗血栓袜以及分级弹力袜等,指导患者多使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高风险的患者要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以及四肢的血管彩超情况,使用间歇的空气压缩泵,在患者没有出现风险的情况下使用抗凝血药物。(3)健康宣教。管床的护士以及医生共同到患者的床边评估患者的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下床时机、功能锻炼情况以及药物知识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管床的护士对患者的家属进行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锻炼的示范,并督促患者的执行,给患者家属发放功能锻炼量表,执行项需要打钩并签名,从而保证执行的质量。(4)建立考评制度。将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纳入护士的月度考核制度中,管床护士关键的绩效指标进行绩效的考核,而绩效考核与当月的奖金相关,每月由管理小组的成员对关键指标进行检查。

1.3 评价标准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的静脉血栓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发生情况。发生率=住院期间发生患者的例数/有发生风险例数*100%。

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90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

1.4 数据分析

所有的数据均在统计分析数据包SPSS22.0中计算完成,计量资料之间的分析使用t检验,计算资料之间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经过比较分后出现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实施前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实施前6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实施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具体的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2.2 实施前后护士对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施前对本科室的12名医生以及30名护士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理论以及预防该并发症的功能锻炼技巧,事前考核合格率为70.0%,实施后为100.0%,前后差异显效(χ2=15.09,P=0.000)

3.讨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从患者进入医院的风险评估到护理措施的落实均由医生以及护士共同完成,转变传统由医生做主护士辅助的模式[5]。本次的研究中,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院的自身条件,对患者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得分情况进行预防管理,并根据护士对于管理模式的不了解情况出现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提高护士的掌握情况。不同评分的患者针对护理的重点不一致,因此护理具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经过相应的管理后患者均无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减轻患者负担,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护士对于相关知识的效率达到100%,为更好的护理提供基础。因此我们一致认为:成立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可以降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并提高护士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636-640.

[2]徐园,杨旭,王晓杰,等.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22-1223.

[3]金玉娟,谭丽萍,柏慧华.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4(20):4406-4408.

[4]姜香云,吴佳倩,张亚珥,等.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50-552.

基金项目:南充市科技局2015年度课题,课题编号:15A0009

论文作者:王春艳,崔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降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DVT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艳,崔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