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应用论文_邱焕枢

晶体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应用论文_邱焕枢

佛山市蓝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晶体三极管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晶体三极管作为电子电路中的元器件之一,能够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进行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复杂的工艺操作,承担多种类型的功能。因此,本文结合晶体三极管在多种工作状态下的应用以及不同功能的实现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晶体三极管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晶体三极管;工作状态;应用;放大器

引言

晶体三极管在整体的电路结构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大部分的电路结构中始终会使用到晶体三极管,因此以下主要结合晶体三极管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晶体三极管作为一种电路元器件,能够通过工作情况的变化而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并且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出协调的工作状态,全方位展现出晶体三极管工作的优势。工作人员要对晶体三极管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在原有的特征中进行不断扩展,发挥出晶体三极管更大的优势。同时要能够积极利用晶体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特性,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应用晶体三极管,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掌握有关晶体三极管的知识技能,在应对复杂的应用电路时不至于盲目,使晶体三极管在应用电路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1、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分析

晶体三极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一般会展现出多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包括截至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等。以下结合这三种状态运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1截止状态

如果是正处在低电压下运作的晶体管,那么就会造成电路中缺乏电流,晶体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在该种工作状态下,为保证晶体三极管有效运行,那么就应让低电压下的发射信号保持平衡,减少信号的中断,实现有效控制。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晶体三极管通常被应用在数字电路当中。

1.2放大状态

如果晶体三极管的发射位置正好偏离于预定轨道,那么整体的电压就会很大,导致三极管在发生反向偏离时,引起晶体管结构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出现晶体三极管的放大,那么就应将其电流进行控制,调控晶体三极管的相互作用,实现电流信号的缩放。晶体三极管通过整体的放大电路,结合信号的变化,改变周围的发射控制方式,实现不同的电路信号连接。一般来讲,电路的整体信号连接能够通过电路偏移电压的变化,改变工作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温控调节下的失真现象。所以对于可调控的分压电路变化功能来讲,就应改变电阻变化的调节方式,从而实现分压式控制。如果电压的压缩倍数出现变化,那么就应该结合整体的分压信号进行控制,减少信号传输的不足。在固定节点中进行分压电路的变化,都应该结合稳态电路为基础,协调负载的电压结构,实现输入输出电压的协调。如果通过负载电压将电路信号分配给周围的电压结构,那么就应该结合电压的稳定一致输出效果,保持相对稳定的信号,改变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所以两种不同电压之间维持相对的平衡,就会对整体的负载信号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在整体大幅度的电压变动中,可以结合电压输出效率进行单向导通的分析。在对应的输出功率中完善输出效率,实现负载的有效控制。加大电压的输出结构,协调电流的可持续控制,并通过降低阻抗来实现长期的输出。

1.3饱和状态

如果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出现正常位置的改变后,而且信号的变动与整体结构相反,那么就应该改变电路的输出结构,让晶体三极管实现饱和状态。在此类情况下,为改变晶体三极管的输出控制效果,电压将不会出现变动,信号的发出方与接收方仅仅简单的处于连通状态,保持最基本的电路输出结构。饱和状态与截止状态都是一种开关断开状态,当晶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时,就相当与开关的导通状态。如果晶体三极管出现稳定,那么就要让其保持在同等区域的输出信号中,维持相对平衡,高电位和低电位的变化,只能让输出方保持同步,此时信号不能实现稳定输出。在该种情况的实际应用中,晶体三极管必须在不同种信号输出类型下相互协调控制,从整体上促进电路输出信号的提升。

2、各类放大器特征与应用

2.1甲类放大器

晶体三体管的协调控制,必须要在整体区域中进行偏移,改变整体的输出效果,甲类放大器就是在该种信号下实现的。信号的输出变化,始终和晶体三极管的单向导通有关,为实现甲类放大器,那么整体的晶体三极管就应该结合信号的输出周期进行变化。甲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在于:静态工作电流较大、信号输出效果好、管材的使用消耗大、整体电路的输出功率低、实现效率较为低下。甲类放大器的输入类型具有明显的电压扩张效果,在某些电路中使用效用尤为明显。并且该类放大器的使用范围较小,采用同种带宽进行运作也不能够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受到甲类放大器工作特点的限制,在多范围的合成结构中就难以实现大功率输出。那么就应该采取电压的合成效用,从放大器中实现联动,从而提高功率输出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乙类放大器

如果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处于停滞,那么在该区域内就会导致输出信号的变化,晶体三极管的变动周期始终和三极管的变化信号有关,信号为负时晶体三级管截止。这类的晶体三极管能够在原有的结构范围中实现大范围聚合,其导通角为甲类的一般,通过信号变化来调节周期的变动,这种半个周期方法状态就是乙类放大器。由于乙类放大器缺少半个周期,因此会存在信号失真问题。但通过乙类放大器互补的形式,能够应用在大电路中,通过不同晶体之间实现联合的效果,来进行双向导通作用,减缓晶体三极管之间的输出互补,在三极管中改变输出状态,实现完整频率的信号。而且因为整体放大器的输出提供互补的效果,晶体三极管在面向导通问题时就能够出现明显的失真现象,在整体结构中完成信号波导通。

2.3甲乙类放大器

使用乙类放大器的仰角结构进行控制,来改变整体晶体三极管的信号幅度,就可以通过整体偏流结构进行协调作用。如果整体的选通结构在晶体三极管的处理范围中时,就可以考虑通过晶体三极管进行截断。两个晶体三级管轮流导通的形式形成基极电流波形会在零点附近出现失真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晶体三级管相连的位置失真,也称之为“交越”失真。这时,可以利用甲类发达器的优势,通过甲类放大器的变化来改变整体晶体三极管之间的结构,进行电压的双向导通,配合整体发射结构的变化,体现出交替电流的变动与甲类放大器一样,当两个晶体三级管轮流通过电流时,会让交替变得更加平滑,交替断电频率降低,从而降低交替失真问题。

2.4丙类放大器

丙类放大器根据自身的工作状态不同,可以划分为欠压、临界、饱和三种状态。如果放大器处于放大区与截止区为欠压状态;所以在与同等信号组成传输范围的谐波振动下,能够有效进行输出频段的控制。当丙类放大器处于欠压的工作状态时,这时的放大器输出功率最小,但管耗较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在饱和状态时,放大器输出功率最大、管耗减小、效率较高;当处于临界状态时,放大器的整体管材损耗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较大的功率。

2.5丁类放大器

结合其他放大器的分析数据能够得到,以降低电流的方式来进行效率的变化,就能够得到输出电流的要求,在同等效率下的电压变化范围会逐渐加大。如果需要降低电压,使其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那么就应从提升输出放大角度进行分析。所以丁类放大器出现,逐渐替代了以往的放大器,如果整体电路处于饱和状态,那么就应该从输出电流的范围信号进行控制,此时信号发出端与接收端的电压维持不变。所以在应用丁类放大器时,需要保障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压乘积最小,最为理想状态是二者相乘等于零(不可能实现)。当三极管区间不变、导通角不变时二者的乘积越小,集电极耗散功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因此,在这两种状态时集电电损非常小,并且能够保障晶体三极管的应用效率,通常要比丙类放大器高一些。

2.6震荡电路放大器

晶体三极管通过电路放大的变化,既可以改变输出电流的大小,根据电路的状况进行及时调节,改变设计输出电路的范围,协调晶体三极管的变化。在设计过程中,当电路输入信号变大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也会随之变化。如在输出电流增大的协调控制中,为缓解整体电路结构的变化,就应该实现震荡电路的输出。通过电路震荡幅度的改变,持续增大输出范围。随着震荡幅度不断增大,随输出的信号也会随之增大,这时放大器工作状态就是由线性转变为非线性状态,在加上自给偏压作用,能够让晶体三极管基极偏置电压不断减小(输入信号增大),这样就能够让晶体三极管切换到乙类、丙类两种类型下,电压的变化 也因此减缓,在缩短放大倍数的影响下,实现震荡平衡调节的输出控制,完成多种信号的变化,实现可持续的输出控制。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下,晶体三极管的利用逐渐扩充。并且,由于晶体三极管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就是改变放大器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本文对晶体三极管的不同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各类放大器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放大器的应用效率与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热孜完•阿曼.晶体三极管在光控电路中的变通应用[J].电子制作,2013,02:34.

[2]程院莲,刘修泉.基于Multisim12的晶体三极管开关电路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6,07:13-15.

[3]陈禹哲.三极管的结构与应用浅析[J].科技资讯,2016(35):222-223.

[4]张巍.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非线形失真及其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264.

[5]杨少昆.晶体三极管倒置使用状态下电流放大能力减小机理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4(08):11-12.

论文作者:邱焕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晶体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应用论文_邱焕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