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论文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论文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王军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摘 要: 本文先就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内涵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改革,加快开展“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以及认定工作,构建多元评估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

一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内涵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

学术界对于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研究不多。2015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中对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予以明确。归纳来看,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职称,如要求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或者在企事业单位或科研等单位取得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二是工作经历和经验,如要求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三是能力和素质,包括实践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旅游专业技术能力、科研能力等,如要求胜任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等。四是学历,在《通知》中虽并未明确学历要求,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政策规定来看,“双师型”教师学历要求需具备专科(或以上)。《通知》中的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标准对于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1]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分析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除了要把握“双师型”教师标准四个核心要素以外,还要考虑四个维度,一是从学校来看,即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是否能够符合学校定位等;二是从学生来看,学生的能学到是什么?是否能够学以致用等;三是从企事业单位、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事业单位需要怎样的学生?是否能够帮助、指导企事业单位建设、发展等;四是从“双师型”的主体--教师来看,是否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是否能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等;即以“四核四维”的方法来对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进行分析。

(2)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和冗余。一般油田企业的标准体系中,既包含油气储运专业的国标、行标和企标,同时也包含其他如工程建设、仪表自动化、安全环保、计量等专业的国标、行标和企标。这些标准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时间不同,制定背景也不同,导致标准之间缺乏协调,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矛盾、冗余和不符合实际需要之处。[3]

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培训、注册手续优化、优惠场租、税费减免,尤其是相关税费减免和创业担保贷款二者最受大学生欢迎,两项都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见构建大学生、高校、政府三者的生态系统的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情况以及旅游专业的特性,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需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为便于验证“千聊”对于MOOC结课率的影响,笔者将网络公选课班级分为2个小组,其中,A组学生为60人,B组学生为58人。A组学生使用“千聊”进行自主学习,B组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APP进行学习,两个平台的课程的课件、习题、预习资料、微课资源完全一致。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5.近五年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比赛优秀奖(或以上),厅(局)级三等奖(或以上),或指导学生参加厅(局)级(或以上)专业比赛三等奖(或以上)。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科研)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事业使用,效益良好;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是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师资建设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的缺失,使高校缺乏依据来筛选、引进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也不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职务(职称)评聘与薪酬激励制度、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从学校层面来看,应用型高校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与其他类型高校并无差异,依旧是以科研为主作为评聘导向,即使是“双师型”教师也不属于加分项。薪酬标准与是否是“双师型”教师无关,即使专业技术资格达到高级技师,薪资待遇还是按教师职称来予以发放,教师对于是否能成为“双师型”教师明显缺乏动力。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化的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但是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培训方面,目前,教育部已经开展了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国培计划”,但是还没有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国培计划。除此之外,各学校、学院、旅游专业的培训制度还不完善。从企业层面来看,有些企业并未把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术职称,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考虑的内容。企业一般比较喜欢“拿来主义”,即教师最好是已经具有中、高级职称,有从业经历,这样可以拿来就用。薪酬制度方面,企业基本上不支付教师在挂职、指导学生实践期间的相关费用,除非是签订了横向合作协议帮助企业做规划、开发、设计等工作才有一定的经费。在“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方面,企业参与度很低,影响力有限。培训制度方面,企业更加重视的是员工培训制度,特别是新员工(实习生)的培训,基本没有建立教师培训制度[2]

2.近五年中有一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事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国家级协会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二 校企合作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健全

(1)企业引进。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面向企业高薪招聘高素质、高技能的熟悉企业运行管理规范的“师傅型”师资,承担跨企业培训中心各个功能区域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培训服务、设备维护和生产运行等工作。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认定标准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三)评估模式单一

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评估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来进行评估。从学校层面来看,评估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出勤考核评估,二是实践锻炼过程考核评估,三是结项考核评估。从企业层面来看,主要是协助学校提供相关考核数据,项目结束后填写一份评审表,撰写评语并给出考核成绩。

三 校企合作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议

(一)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改革

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主要包括职务(职称)评聘与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培训制度改革等。从学校层面来看,职务(职称)评聘与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关键问题,是“指路牌”,激励教师沿着“双师型”教师的道路进发,给教师注入不断实践、创新的动力。在职称评定方面,经学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后,作为加分项或者作为破例晋升的条件之一;薪酬方面,具备学校认定的“双师型”人才,按特殊技能人才引进,在待遇方面与科研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从改变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入手,根据实践性专业的特性,来进行教学评价和绩效考核。培训制度改革是保障“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旅游专业实际,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年培制”、“周期性轮训制”“双挂职制”、“指导学生实践制”“双导师制”。从企业层面来看,与学校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职务(职称)评聘与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方面,企业与学校可以开展“双师型”教师、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互聘工作,企业聘请“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待遇,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企业高级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讲学,并给予相应待遇。在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方面,企业要成为评价和绩效考核实施的主体,将企业对员工的评价、考核机制适度与学校相结合,创新出符合学校、企业、学生、社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企业与学校协商,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企业与学校是合作关系,培训“双师型”教师,实际也是为企业培训人才为企业所用。“双师型”教师培训也可以与企业中、高级人才培训相结合,相得益彰[3]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快开展“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以及认定工作

学校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认定,是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转型的基础性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加快进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以及认定工作。

(三)构建多元评估模式

“双师型”教师多元评估模式主要包含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内容多元。评价主体在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评价内容应包含交流、研究评价,实践过程评价,实践成果评价等内容。构建、实施多元评估模式,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10-23.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6.

[3] 王军.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应用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旅游纵览,2016,(11),247.

本文引用格式: 王军.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73-74+13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3.037

基金项目: 本文系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MYC20181-045)

作者简介: 王军,男,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工业旅游、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人才培养。

标签:;  ;  ;  ;  ;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