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论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论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

高峰 锟正天成(北京)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摘要: 新媒体时代到来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上有所欠缺,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因此加强高校舆情管理十分必要。本文从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从而寻求提升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为学生们提供健康的网络氛围。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管理

根据《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而当代在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网络环境的主要受众,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呈现领域广、影响大、传播形式多变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因此探索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改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成为了我国高校的首要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我国高校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并完成相关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社会舆论的交流场所转向网络,出现了网络舆情。我们所说的网络舆情通常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代表着广大网民对待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新媒体平台成为了这些观点的载体。相较于媒体评论,这些观点没有经过华丽的包装与精密的验算。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分支,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师生对于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的讨论,各类社交工具的兴起为师生了解社会、国情提供了新的手段与途径,各类网络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新途径。

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分为两类,负面信息与正面信息;负面信息的出现可能导致校园恐慌,影响师生的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可以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新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一)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管理已经初步成型,但是与高速发展的网络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的问题在于各类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处处都有网络的身影,随着而来的信息也是纷纷而至,对于尚未踏入社会的高校学生而言无法辨别信息的可信度。但是这种情况却没有得到高校与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各类负面信息缺少有效的管控,为负面舆情爆发提供了温床。目前我国的舆情监控主要以人工为主,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能力、人员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各类负面舆情监管不当,很难满足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大型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系统在大型企业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逐渐形成绩效指标体系。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应用绩效管理系统,同样对于医院而言也需要加强绩效管理,应用绩效管理系统。但是,绩效管理系统缺乏完善性,严重影响到医院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医院绩效管理系统不完善以及不健全,对于医院健康以及稳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作用。

(二)管理主体职责不够明晰

称取0.08g的HNO3改性活性炭5份(5%、10%、20%、30%、40%HNO3改性)和0.08g无改性活性炭1份于6个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 10.0mg·L-1 DBP溶液,将锥形瓶置于30℃、150r·min-1条件下的气浴恒温振荡器内振荡12h。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吸光度,代入线性回归方程求得DBP浓度,实验结果见图1。

(三)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标杆管理法被不断地应用于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改革实践。高等学校标杆管理就是指高等学校吸收外界最佳实践、持续改善并提升高校管理绩效的一种开放性和变革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本质是一种促进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拟引入标杆管理法进行改革实践,选取国内外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较好的学校作为标杆,与其对比并剖析自身的实践状况,深入分析标杆成功的原因,找出自身与标杆的差距所在,通过与标杆院校合作提高自身专业建设水平并逐渐自我超越并超越标杆,将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同类院校中的标杆。

舆情危机爆发时,部分学校为了自身清誉采取采用隐瞒、回避等手段进行冷处理,反而导致舆情危机影响范围不断扩展,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悔之晚矣。错误看待舆情危机的危害,不单单无法应对舆情危机,甚至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学生的过激反应,影响校园环境的安定团结。危机的出现不单单使学校声誉受到影响,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也在加深,甚至是学校的公信力也会出现骤然下降的情况,这些都是网络舆情管理不善所引发的危害。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舆情监管的责任划分不清,学校多个部门配合监管导致责任无法明确划分,出现问题后各个部门相互推诿、逃避责任。不但是应对措施无法及时实施,相互配合出现漏洞,还会影响到舆情监管体系的效果。一旦危机爆发无法及时控制,造成危机的影响范围增加,最终局面将无法控制。

(四)管理队伍能力不足

首先建立高校与学生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创新校园信息的传播途径与方式,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就是各高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理念与手段,通过完善监管体系、设计预警机制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最后则是网络舆情危机常态化思想,完善常态化预警机制与应急方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从而实现对高校舆情突发事件应对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应对策略

(一) 改善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加,扑面而来的信息让学生无法判断真假,导致学生极易受其蛊惑,因此如何判断信息的正确性与真实性十分必要。辨别信息的真假可以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减少舆情危机影响范围,从根本上预防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与发展。培养靴们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合理表达诉求,传递正能量,从而利用新媒体资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与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专职部门负责舆情工作监管,不但如此许多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经验。一般情况下,舆情危机爆发后学校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危机小组应对舆情危机,危机的突发性导致工作人员应对措施不当等问题经常发生,由于缺乏对学生日常心理的了解与掌控,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舆情的引导权,对于网络舆情的控制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最终错过控制网络舆情危机的最佳时机。

除此之外培养网络“领袖”,实现名人效应。利用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崇拜心理,培养领袖人物的正能量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信仰。学会利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校园网络舆情走向,实现校园网络环境的优化。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B2型胸腺瘤合并MG组中胸腺Tfr细胞明显低于B2型胸腺瘤不合并MG组(见图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2型胸腺瘤合并MG组中胸腺Tfh细胞高于B2型胸腺瘤不合并MG组(见图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首先,完善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利用网络监管完实现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甄别与筛选,将舆情危机遏制在萌芽中;其次,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策略,准确把握各类舆情危机的发展规律,从而加深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与掌控;再次,通过校园公众号、官网等渠道澄清网络舆情,控制校园内负面信息的传播;最后则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评价反馈机制,将学生转化成为了学校网络“管理员”,通过联合抵制实现学校与师生间良好的互动。除此之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构建立体管理网络。尤其是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部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应该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途径与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四)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联动机制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网络舆情联动机制。在舆情危机爆发初期启动联动应急机制,第一阶段主要是学校内部的危机控制与舆情引导,科学管理实现对危机发展的精准把握;第二阶段及时查找危机爆发源头,实现对舆情的动态管理,并将各方信息汇总,通报全校;第三阶段各高校联合行动,一旦危机爆发并在多个高校传播,则需要各高校联合行动,相互配合控制舆论走向,最终形成危机事件报告对外公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危害与影响。

四、结语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需要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准确判断其真实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的思想工作引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目前情况十分复杂的高校网络舆情还是以引导为主,对于发现的舆情危机及时处理,从而精准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除此之外就是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国家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洁.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及管理机制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3).

[2]周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及应对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3]韩芳.自媒体时代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传媒论坛,2019(2).

[4]赵宇晖.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研判及处置[J].中国报业,2019(6).

[5]蔡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研究[J].人间,2015(36).

[6]范君晖,牛兵.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动态演化规律及研判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3).

作者简介: 高峰,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影视和信息技术,单位名称:锟正天成(北京)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标签:;  ;  ;  ;  ;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