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若干理论与政策思考_全球治理论文

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若干理论与政策思考_全球治理论文

关于多边主义、多边外交的几点理论和政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外交论文,主义论文,理论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向着 多极化演进,多边外交日益频繁和活跃,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边主义也 越来越受到外交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仅就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关系、多边外交与国际 组织的关系以及多边外交实践中若干政策性问题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 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关系

多边外交自古有之。近代多边外交则起始于19世纪,20世纪下半叶即二次大战结束后得到 快速发展,目前正在向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多边主义于80年代兴起, 将多边外交实践升华为理论,并成为一种外交政策的理念或指导思想。但多边主义真正的大 发展时期还是在冷战结束之后。除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等因素之外,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在两极格局时代,世界被划分为以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控制的 势 力范围,重大的国际事务基本上都由它们两家所主宰,如联合国等这些多边机构只不过是它 们争霸的场所而已,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东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基本 结束,国际组织中的合作气氛大大上升,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的作用明显增加。同时,冷 战时期几乎所有的地区冲突都同东西方对抗有关。一般说来,冲突的双方都有超级大国在背 后支持。冷战结束后,一个超级大国及其集团解体了,另一个超级大国也不再需要代理人了 。而这十多年来出现的冲突极大多数是内部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被内部动乱困扰的国 家 ,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身上。美国等西方发 达 国家也乘机尽可能利用多边机构的名义进行干预。

多边主义的定义迄今尚无定论,有好几个说法,最简明的定义是把多边主义看做是“按照 普遍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以上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机制化形式。”(注:John Gerard Ruggie,“Multilateralism:The Anatomy of an Institution,”in the b ook“Multilateralism Matters: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an Institutional Forum,”N e 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但罗伯特·考克斯认为 ,“要确定多边主义的含义,必须首先评估世界体系现在和未来所处的环境,其所具有的权 力关系赋予多边主义以具体的意义。”(注:Robert W.Cox,“Multilateralism and World Order,”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 ies 18(April 1992),No.2,pp.161~180.

)因此,对多边主义的一种广义看法是把它当做建立 世界秩序的一种组织原则来对待,这种世界秩序就是概念化了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 态和文化的结构,它决定着各种人群之间(国家间)的行为方式和权力关系。(注:“State,Society and the UN System: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ism,” edited by Keith Krause and W.Andy Knight,published by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1995,p.247.

)多边机制体现 了和在一定程度上使权力关系和对支配特定时间内国际关系的世界秩序永久化。由此可见, 多边主义与国际秩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也说明多边主义在国家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

多边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理念或指导思想,它与单边主义 、孤立主义的理念相对立;二是指一种新的外交政策工具,与多边外交基本上是同义。在许 多文献中,这两个含义常被混合使用。

发达国家、大国和弱小国家对多边主义的理解和参与的出发点是不相同的。发达国家、大 国更多的是把多边主义当做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国家政策、扩大自己国家影响的工具。近年来 某些大国特别是美国把多边主义当做制约他国行为甚至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当这种多边主 义政策遇到阻碍时,他们又转而冷落多边主义,而更多地采取单边主义。弱小国家则更多地 把多边主义当做保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利益的工具。尽管发达国家和大国在多边机构中通常 起着主导甚至支配的作用,但至少在形式上大小国家是相对平等的,如所有成员国都有发言 权和投票权等。为了摆脱大国和发达国家的控制,近10年来区域内的多边机制发展很快,因 为在那里弱小国家可以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地区的安全和发展问题,也借以作为抗衡大国干预 的工具。

二 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的关系

多边外交最初主要是处理两种情况。一是发生了多国间的战争后需要签订多国和平条约, 如欧洲在发生了30年战争后,通过多边外交于1648年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或者两国间 发生战争后需要多国进行斡旋和调解,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 业化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旅行、交通和通讯设施有了革命性改进。这些新的发展促使各国 政府谋求新的国家间合作形式,这就导致19世纪和20世纪初国际组织的产生。

现代多边外交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多边外交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扩展到政治、经济、 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多边外交的表现形式有多边同盟关系、国际组织、国 际制度、多国首脑会议等。但是,发展最快的并且是制度化的多边外交形式是国际组织。冷 战结束后,原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集团已经解体,但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不但没有解体,这 十年来还得到加强或扩大。近年来,鉴于传统的盟国之间的凝聚力下降,主张采取非正式联 盟(Informal coalition)、特别联盟(Adhoc coalition)等形式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国 际制度(International regime)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或采用某些活动的程序、规则或组织制 度来调节和控制跨国的和国家间的关系。”(注: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著:《权利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中译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美国有些学者如理查德·哈斯主张通过国际制 度来巩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认为这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佳选择 。(注:详见“The Reluctant Sheriff: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Cold War,”by Richard N.Hass,中译本《“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国际首脑会议是最高层次的多边外交形式,冷战结束以来被越来越频繁地采用。这些都 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新领域。

国际组织的定义是在国际协定(章程、条例或其他创立文件)的基础上所创建的政府间或非 政府间的常设联合组织,其宗旨是促进有关文件所规定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发展不同社会制 度国家的全面合作。虽然建立组织的计划和方案古代就已提出,但在19世纪才开始出现第一 批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特征是:制定有组织机构、基本宗旨和活动方针的文件,活动的经 常性和定期性,利用多边会谈和讨论问题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用表决或一致原则通过 决议等。(注:《国际法辞典》,苏联外交部外交学院编,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第95页。 此 外,按照杰克·C.普拉诺和罗伊·奥尔登的观点,“国际组织是一种跨国界的正式设置,它 建立起一套促进成员国在安全、经济、社会或相关领域相互合作的国际机制。”见杰克·C.普拉诺和罗伊·奥尔登编:《国际关系词典》,1982年第3版,第319页。

)最初的国际组织都是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始时有些国际组织的 目标十分单纯,在实践和功能上有局限性,即只由一个秘书处召集各国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 表开会,或定期聚会。如1815年成立的维也纳会议等。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电报联盟是在19 世纪末成立的最早的专业性国际组织。

多边外交是随着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 体化的推进而兴旺。如今,既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又有非政府国际组织;既有全球性国际组 织,又有区域、次区域国际组织;既有一般性或综合性(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组织,又有 专业性国际组织。据1992/1993年度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全球共有各类国际组织32068个,其 中一般性政府间国际组织1690个,专业性国际组织3188个;一般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12457 个,专业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14733个。因此,国际组织既是现代多边外交的主要形式,又 是多边外交主要的舞台。

国际组织的发展(数量)和壮大(成员国增加)不仅使多边外交越来越重要,并且也反映了世 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联合国本身的发展和壮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联合国从成立 之日起到50年代,无论是大会还是安理会基本上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垄断和操纵之 下,而从60年代起随着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陆续加入联合国,并逐渐成为多数,从此美国 在联合国大会上再也不可能操纵表决机器了。同样,苏联东欧集团解体后,东欧国家转向西 方世界,联合国内的政治结构也发生了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变化。如今,联合国 已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场所变成单极与多极两种力量争斗的场所。当然,它主要还是“协 调各国行动之中心”。(注:《联合国宪章》。

)此外,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上外交工作的神秘性和只 有职业外交官参与的局面,使外交逐渐公开化和群众化。

三 关于加强我国多边外交的几点政策性思考

无论从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有利 于我国四化建设的长期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需要看,多边外交对我国将日显重要。首 先应该肯定的是,这些年来我国的多边外交成绩卓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为进一步加强我 国多边外交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这里提出几点政策方面的想法。

(一)首先,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两个主要思想障碍。

1.全面正确理解“全球治理”的概念,纠正那种认为“全球治理”就是要削弱国家主权的 片面认识。“全球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但提出这种主张的指导思想并 不是要建立超国家政府或世界政府,而是鉴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性问题越 来越突出,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深化的客观事实,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国际社会逐步走向 全球治理是不可避免的。各类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迅速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反映。联合国的 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1世纪中期,国家的性质和关于国家主权的解释将朝着应付全球需要 和更大意义上的世界社会的方向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最严重的挑战将是全球性的挑战, 从而促使大家接受采取集体行动的极端必要性。”(注:UN Study Report:“The Unitied Nations in its Second Half Century,”—A Study R eport by the Independent 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the United Nations,organ iz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at the request of Secretary General Boutrous Boutrou s—Ghali in late 1993,see website:www.library.yale.edu/UN Report.txt.

)安南秘书长认为,“届时联合国将不仅 仅是个工具。联合国要在国家关系中引入新的原则,使日常国家关系的处理发生质的变化, 改变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管理世界事务的方法,实行全球共同治理,把国际性世界过渡到全球 性世界。”(注:安南:《千年报告》,2000年4月,因特网www.un.org/Chinese.

“全球治理”的概念是在90年代初提出的。1992年成立了由瑞典首相卡尔松和圭亚那前外 长兰法尔担任两主席的全球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认为,“全球治理的发展是人类组织地球 生活的努力向前迈进的一部分。”但是,该组织强调说,“我们并不是建议走向世界政府。 ”(注:[瑞典]卡尔松和[圭亚那]兰法尔联合主编:《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 两主席前言部分,中译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Ⅺ页。

)因此,没有必要担心接受“全球治理”概念和参与“全球治理”会削弱主权国家的地位 。加强多边外交,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并将有助于 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制度的建立。

2.要消除担心被控制、被套住的心态。如前所述,大国、强国在国际组织和制定国际制度 方面通常都是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总是企图利用国 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约束我国的行为和遏制我国的发展,把我国逐步纳入由它们主导的国际 社 会。如,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奥克森伯格等人认为只有采取多边主义和多边遏制的战略和政 策,“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才会最顺利。”“中国一旦深陷联合国体制的政治过程,要 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即,中国的适应性现实政治,一旦受到限制或陷得太深,都必然要求 其重新调整某些外交政策、原则和机构。”(注:伊丽莎白·埃克诺米、米歇尔·奥克森伯格联合主编:《中国参与世界》,中译本, 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87页。

)因此,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警惕,在参加国际 组织和国际制度时采取谨慎态度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必过多地担心 。第一,国际组织的决议、条约和国际规则只要不是单独针对我国的,而是对所有参加国的 ,那么,受制约的不仅仅是我国,其他国家同样也要受制约,是相互制约的,当然,强国往 往处于较有利的地位。第二,若在决议、条约和规则中有不利于我国的内容和条款,按照国 际惯例,我们可以采取保留、投反对票等方式加以抵制。第三,我国是个大国,不是小国, 要制约我们并不容易。

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之上的。但国家也必须按照国际规则玩游戏。事实上, 联合国从成立之日起,在建立和维持全球性公约、条约和规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 有这些公约、条约和规则,现代全球社会就无法运作。若没有国际电讯、通邮规则和航空飞 行规则,现代化的通讯交往就不可能。今后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组织在制定国际政治、安全、 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行为规则、建立法制制度和促进国际法的建设方面定将发挥更大作用。 但这种规则、制度的制定和建立涉及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问题。你若怕受制约,怕被西方 操纵而拒绝参加,那就等于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拱手交给西方发达国家。只有参加进 去,才能发挥我们应有的影响,才能尽可能多地减少其负面作用,促使其向着比较公平合理 的方向发展。

(二)在多边外交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国家利益与国际义务的关系

任何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都具有双重功能,即国际秩序的工具和会员国国家政策的工具。 国际秩序也有双重作用,即国际社会的手段和国家目的的手段。(注:[日本]星野昭吉编著:《变动中的世界政治——当代国际理论沉思》,中译本,新华 出版社,1999年版,第337页。

)我们不能仅仅把国际组 织当做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而应同时考虑为完善现行的和建立新的国际 秩序,促进国际社会的进步作出我们的贡献,也就是要尽国际义务。现在在联合国内较普遍 的反应是我们尽国际义务较少,与一个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太相称。

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多边外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与双边外交相辅相成,又常常与双边外交交织在一起 ,多边外交常常伴随着双边外交,同时多边外交又总是对双边外交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 多边外交活动中,既要考虑或照顾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又要考虑或照顾我国与发展中国 家的关系。在那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较大的问题上,我国应旗帜鲜明地站在发展中国家 一边,主持正义,支持他们的合理要求;而对那些与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利害关系不大的问题 ,我们不必与发达国家争个高低。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不应再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关 系,而应把重点放在第二世界国家方面。这种主张是不正确的。毫无疑问,我国应比过去更 加重视第二世界国家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关系,但是不能削弱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迄今为止,大量事实证明,在关键时候真正能与我们站在一起的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失去发展中国家等于孤立了我们自己。邓小平同志说:“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算一个。 中国这一票是第三世界的。”“(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56页。

)这是我们在多边外交 中必须铭记和遵循的教诲。

3.我国与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关系

有的同志认为,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有权威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因 此,我们应把一切资源首先集中用在联合国方面。这种观点也是有片面性的。联合国的重要 性是不可否认的,我国当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自从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是十分重视联合国的作用的,而且我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程度不断深化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我国对联合国重视不够,而是对地区性组织特别我国周边地区的区域组 织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例如,我们对建立东亚经济贸易区或亚洲货币基金以及东亚 或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顾虑较多,迟疑不决,固步不前。而这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 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2001年6月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六国合作组织,是我国在推进多边外交 中的一大成就。

4.我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关系

这些年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加入和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但对非政府国际组织重 视很不够。近年来,虽然开始认识到非政府国际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对参与其中的活动 依然步子不大,顾虑较多。这里要解决几个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关于非政府国际组织的性质 问题。我们总是从负面去看非政府国际组织较多,担心它们有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情报部门 的背景,或看到某些组织发表了一些反华言论,因而就不愿与非政府国际组织接触。这些顾 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们对非政府国际组织应作分析。它们之中确有一部分背景十分复杂 或是非常反华的,但是多数非政府国际组织并非如此,有些非政府组织还是比较进步的或公 正的,例如,由10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组成的裁军组织历来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 赛。多数非政府国际组织与政府没有直接关系,并不受其控制,但极可能有某个或某些国家 的情报部门人员渗透其中。二是受传统外交思想的影响,把外交看成只有外交官可以参与的 事,对于来自非外交官的学术界等其他各界人士参与外交活动总是不太放心,怕捅娄子。这 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国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缺乏参与多边外交的训练和锻炼的机 会,对政府的有关政策了解较少。但是,只要我们重视他们,给予他们参与和锻炼的机会, 把政策交给他们,这些不足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5.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有些问题从眼前看与我国利益关系不大,似乎可以不去过问,甚至对西方提出的主张投赞 成票予以支持,但是,如果从长远看,这些问题和主张恰恰可能损害我国或国际社会的利益 。例如,当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建立前南国际战争法庭的提案并付诸表决时,我国 投了赞成票。据有关方面人士说,当时认为此问题与我国直接利益不大,投赞成票可以改变 一下那段时间内我国在联合国内投弃权票次数较多的形象。但现在看来,支持成立前南国际 战争法庭是不妥当的。首先,前南国际战争法庭是因波黑战争才提出设立的。但波黑战争是 一国内部三个民族之间的暴力冲突,不属于国家间战争。所以,从国际法角度说,设立前南 国际战争法庭是不合法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设立这个法庭是有其不可告人 的政治目的的。现在看得很清楚,这是他们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之一。现在该法庭完全操纵 在他们手里,根本没有什么公正可言。有了这个先例,以后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内部武力冲突 ,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可以通过要求联合国设立这种所谓的战争法庭来进行干涉,后患无穷。 最近,基辛格也撰文指出,这实际上是在推行“普遍司法管辖权”,是一种“旨在使国际政 治从属司法程序的趋势”,它存在着“司法暴政”的危险,“导致对异己者的审讯甚至政治 迫害。”(注:基辛格:《普遍司法管辖权的弊端》(Pitfalls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载美 国《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2001年7~8月号。

)又如,我国也在安理会内投票赞成东帝汶全民公决并承认其公决结果。尽管我 们是基于尊重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决定,但是,我们应对安理会支持全民公决的做法将来可能 产生的后果考虑得长远一点。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奥克森伯格说,中国政府在安理会内投票 支持东帝汶全民公决,造成先例,将来如台独分子搞全民公决怎么办?他提出这个问题是值 得我们思考的。因此,我们对待多边外交中各方提出的问题、主张和提案,要从眼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两个方面去深入研究和考虑,不要仅凭眼前与我国利害关系轻易决定对策。

6.冲突、斗争与合作、妥协的关系

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斗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国际组织基本上是 协调矛盾、促进合作的场所。国际会议和国际制度的基本宗旨也是如此。因此,在多边外交 中要善于处理好冲突、斗争与合作、妥协的关系。我国老一辈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和 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都提出了很多精辟的思想和指导原则,如“既要有原则的坚定性,又要 有策略的灵活性”,“既要有坚定的立场,也要有协商的和解的态度”、“求同存异”和“ 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利益”等,尤其是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实践这些思想和原则的典范。在 多边外交中要避免给人一种“好斗”的形象,而是要在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树立一种具有合作精神和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

7.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

有人说,这是邓小平同志在苏联东欧发生巨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和策略思想,现在 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该侧重于有所作为了。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总的说,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给我国多边外交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我国 在多边外交中也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是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我们一边。其次,在发达国 家内部尤其是欧美矛盾在上升。再次,国家间相互依存加深促使国际合作的意愿增强。这就 是说我们在多边外交中有所作为的空间要比双边外交大。我们在多边外交中的作为主要目标 应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但不能说,我们现在就应突出有所作为,将韬光养晦置于次要地位。首先,韬光养晦是一 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诚然,苏联东欧集团解体和冷战结束已逾10年,国际形势确实发生 了很大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继续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使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不断 深 化。但是,国际总体格局仍未发生根本变化,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主导国际政治经济事务 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其次,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虽有了很大增强,但总体上仍然是实力较 弱的大国。

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第一,必须做到“决不当头”。邓小平是把“决不 当头”作为根本国策提出来的。他在1990年12月24日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第三世 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 起,自己力量也不够。”他还强调说:中国“力量有限,作用也有限。……中国只是第三世 界的一员,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要尽到我们自己的责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6页、363页。

第二,要量力而行,“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 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

第三,在多边外交中,不要把反霸等同于反美。美国也不要别人一提反霸就先自己对号入 座,认为就是在反对自己。美国不也是天天在指责和反对别国搞霸权吗?中美1972年的联合 公报中写得很清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 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我们的立场是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而不是专门去 反对哪一个特定的国家。

(三)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多边外交,我们还必须做好两件事

第一,加强对多边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非常 薄弱,仅有的一点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迄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组织方面,并且侧重于 关 于联合国及其系统的研究。但联合国及其所属专门机构大约仅占政府间国际组织总数的10% ,而在全世界各类国际组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当然联合国的重要性不能用其所占 比例来衡量,但对其他国际组织的研究实在太少了。即使是对联合国体系的研究,也主要是 在联合国历史、安理会、大会和裁军等少数几个领域的宏观研究,而对其他专门机构基本上 没有涉及。

对国际组织的研究可以从多个途径和角度去进行,至少有四个方面,即:国际组织的历史 及其经验教训,对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法律规则和条约的分析,对国际组织的结构和功 能的分析以及决策过程的分析。决策过程的分析应包括成员国政府对国际组织决策的影响以 及政府的哪些职能领域对多边决策会产生影响和如何影响?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在决策中的 相互作用如何?各国政府特别是大国政府对其在国际组织中的表决态度及影响如何?迄今我国 对国际组织和多边外交的研究与这些要求还有相当距离,目前还停留在低水平上。

更突出的是缺乏理论性的探讨和前瞻性的研究。例如,多边主义与世界秩序是一种什么关 系?多边主义与国家利益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国际组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詹姆斯·卡珀拉索( James Caporaso)认为,法律原则至上和现实主义是关于国际机制最有影响的两种理论。前 者实质上是理想主义的反映,一方面是规范和规则,另一方面是观念、理想和价值观。联合 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政治的混合物。后者认为国际机构反映了国家权力的差别。当强国要求 建立国际组织时,它们就应运而生,而国际组织的模式、影响和后果则与各成员国之间的权 力分配情况相适应。最近几年,博弈论(Game theory)和规制理论(Regime theory)也被应用 到多边主义、多边外交和国际机制的研究中。

前瞻性的研究应着重于探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多边主义、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 在国际格局、国际形势变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的战略、策略 和方针。

还应加强对非政府国际组织的研究,其中包括非政府国际组织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决策的影 响,非政府国际组织的类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各主要大国与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关系 等。

第二,加强多边外交人才的培养。

多边外交对外交官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外交官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很高的外语水平和在多 边场合进行雄辩和演说的才能。要重视培养专家学者的外交能力。国际制度、规则的制定基 本上是由专家起草,如今大多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或者完全操纵在它们手里。发展中国家有 意见想修改,但往往提不出具体意见。我国参加多边外交的代表往往是外交官,对外交政策 、议事规则和程序以及技巧比较熟悉,但专业知识欠缺,而专家们有专业知识,却又缺乏外 交斗争经验,对外交政策、议事规则、程序和技巧方面的了解较差。另外,要重视和加强参 与非政府国际组织活动的非专业外交官的培养。在大学的国际关系院系内应开设多边外交和 国际组织的课程。

标签:;  ;  ;  ;  ;  ;  

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若干理论与政策思考_全球治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