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耇街乡肝吸虫病及人群相关生活习惯健康知识调查论文_杨朝丽1,张咏梅1 (通讯作者) 谢斌,李濛,吴繁,

杨朝丽1 张咏梅1 (通讯作者) 谢斌 李濛 吴繁 任远 郑月 李东亮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保山 678000

【摘 要】目的:了解昌宁县耇街乡澜沧江沿岸地区人群乃至云南省是否存在或是否有地域性流行肝吸虫病,了解该区域人群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方法:对长期生活在昌宁县耇街乡澜沧江沿岸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人体粪便虫卵检测,采用直接压片法对鱼肉及腮进行囊蚴检查。结果:本次调查合计粪检440人,肝吸虫虫卵感染检出率为0。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检验当地淡水鱼2种,共120条,其中两条鲤鱼中检出囊蚴,阳性率1.6%,鲤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0.42个;鲤鱼腮平均每克内含囊蚴1.22个;鲢鱼未检出囊蚴。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8份,其中99.8%调查者表示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4.8%曾进食生鱼片;85.8%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香菜。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方面:传播肝吸虫病危险食物的知晓率为3.2%;肝吸虫在人体寄生部位知晓率为1.2%;肝吸虫中间宿主知晓率为1.2%;。结论:昌宁县耇街乡澜沧江沿岸人群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加大了肝吸虫感染的风险,肝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加大防治肝吸虫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对肝吸虫病危害的认识从而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关键词】肝吸虫病;生活习惯;健康知识;调查

肝吸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对人、畜及水产业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目前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的流行,云南至今未见本病的确切报告[1],查阅病历发现2011年昌宁县耇街乡一48岁农妇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以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收住入院,经手术病理标本检查发现有肝吸虫感染,故在此患者所在地范围内开展调查,以确定肝吸虫在昌宁县耇街乡乃至至云南省是否存在或有地域性流行,调查该地居民生活饮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认知与肝吸虫感染是否相关,基于此目的,课题组对昌宁县耇街乡所在地的沿江网箱水库养殖两种淡水鱼鱼肉及腮和常住居民粪便做了相关检验,并对其做了肝吸虫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长期生活在昌宁县耇街乡澜沧江沿岸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粪便检查虫卵。

1.2 调查内容 长期生活在昌宁县耇街乡澜沧江沿岸的人群对肝吸虫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对该区域沿江网箱水库养殖两种淡水鱼鱼肉及腮和常住居民粪便标本做了检验。

1.3.抽样原则、方法和样本量

1.3.1抽样原则 在该区域随机抽取448 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随机对该区域网箱水库养殖两种淡水鱼鱼肉及腮进行调查。

1.4 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1.4.1肝吸虫感染者判断 取粪便样本5克,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2],检查肝吸虫卵,一份标本三人三检,检出虫卵者为肝吸虫感染者。

1.4.2网箱水库养殖两种淡水鱼鱼肉及腮检查方法采用直接压片法,一份标本三人三检,检出囊蚴者为阳性

2结果

2.1肝吸虫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合计粪检440人,肝吸虫虫卵阳性率为0%。多数为钩虫和蛔虫感染。

2.2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 随机检验当地网箱养殖淡水鱼2种,共120条,其中两条鲤鱼中检出囊蚴,阳性率1.6%,鲤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0.42个;鲤鱼腮平均每克内含囊蚴1.22个;鲢鱼未检出囊蚴;

2.3问卷调查

2.3.1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8份,男208份,女240份,年龄6-81岁,平均 36.2 岁(表一),参与调查的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229人,占51.1%,初中125人,占27.9%,高中及以上文化94人,占20%(表二),农民288人,占64.3%,学生144人 占32.1%,教师、医务工作者以及餐饮从业人员16人,占3.6%(表三)。

昌宁县耇街乡肝吸虫病知识调查年龄构成(表一)

2.3.2 生活习惯

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48份,其中有99.8%调查者表示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和菜刀;有4.8%调查者曾经进食生鱼片;有85.8%的调查者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香菜(尤其是香菜)。

2.3.3 肝吸虫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者中包括1例手术发现有感染肝吸虫。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方面:传播肝吸虫病危险食物的知晓率为3.2%;肝吸虫在人体寄生部位知晓率为1.2%;肝吸虫保虫宿主知晓率为1.2%;肝吸虫病临床症状知晓率为1%。

3分析讨论

3.1 本次调查虽然未在人群中找到肝吸虫感染的阳性标本,但是在其中间宿主鲤鱼的肉和腮中发现了囊蚴,而昌宁县耇街乡位于澜沧江及永平河等多条河流交汇处,网箱养殖渔业较多,加之当地群众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香菜(尤其是香菜)甚至有部分人有进食生鱼肉的习惯,其次,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肝吸虫病防治知识以及肝吸虫生活史等认知机会较少等原因,大大提高了肝吸虫感染的风险。

3.2防治意见

肝吸虫病防治应由公共卫生防疫部门组织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卫生、农业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协作,加大肝吸虫病防治的相关宣传力度,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人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群众查治肝吸虫感染的依从性,教育群众逐步养成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特别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农民和从事餐饮服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本江,云南省肝吸虫病的疫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Ⅰ·昆明市市售家猫肝吸虫感染的调查).昆明医学院学报1991(03)

[2]邹春霞,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在肝吸虫检测中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1)本文为2014年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4kj032)

作者简介:

杨朝丽(1971.05)女,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保山市第四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

通讯作者:张咏梅(1981.10)女,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论文作者:杨朝丽1,张咏梅1 (通讯作者) 谢斌,李濛,吴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昌宁县耇街乡肝吸虫病及人群相关生活习惯健康知识调查论文_杨朝丽1,张咏梅1 (通讯作者) 谢斌,李濛,吴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