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管理现状与建议论文_朱晓腾

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管理现状与建议论文_朱晓腾

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作为生活垃圾的一种终极处理方法,填埋技术是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常见方式。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发展成熟,管理方便,处理量大,较强的灵活性,使用范围广,投资成本低,但其选址难度大,减容效果不好,面积占用大,影响周边环境保护。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做好封场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现状

1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引起的环境污染、垃圾渗滤液渗漏等问题突出,已无法满足环保发展要求。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在卫生填埋、处理垃圾渗漏液基础上符合要求够方可排放。

2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

为确保人体健康与环境安全,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仍需要长达几十年的维护管理才能达到稳定化。一般认为(如美国资源回收利用法、欧盟的填埋指令)最短期限为30a。在此期间,填埋场地条件与污染物释放强度都将发生变化,从而对场地维护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适应的封场管理评估方法。通过封场管理的评估,①可以识别出不同场地状况与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确定有针对性的重点工作;②可以完善封场土地再利用方案,提出维护与监测要求;③可以在填埋场达到稳定状况后,确定封场维护管理的结束条件。由于确定封场管理期的结束代表着场地维护责任的转移(即填埋场业主可以解除维护责任,场地管理职能可进行转移),因此这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3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现状

3.1选址不合理

因填埋场选址必须要远离居民区,自然形成空间最好,这就导致很多填埋场在环境生态脆弱区域建厂。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分析全国1500多座垃圾填埋场,其中近1000座选址范围虽不属于重点流域,但却在河网密集地区,且多为水源地上游,安全隐患大。因此应选用双复合层防渗技术,加强防渗系统,同时,注意观察重点流域地下水位、地表径流及降雨等水文条件,降低填埋场影响。

3.2二次污染严重

对于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化合物等,物质降解时,形成NH3、H2S、VOC等恶臭气体,成为当前填埋场周边居民投诉的重要因素。渗沥液泄漏流向地下水与周边水体,污染周边环境。根据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超过70%的填埋场都出现渗沥液泄漏现象,尤其是填埋场二次污染导致土壤被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且垃圾中有害物质含量大,极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引起人类发生疾病。

3.3垃圾混合收集处理成本高

我国采用垃圾混合收集处理模式,其水分与有机物含量大,降解活跃,在垃圾处理总量中,渗沥液量占到20-30%,使得处理成本明显增大。同时,垃圾中有价物质如塑料含量15-20%,纸张含量达到10%,这些可回收成分被直接填埋处理掉,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资源浪费,填埋库容也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建议

4.1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维护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制

进一步健全填埋场运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将封场后维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管理体制中补充完善封场后管理的相关内容。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维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填埋场运行单位以及各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机构设置、管理内容、监测与监管考核要求、场地利用评估与管理流程、经费来源与保障等各方面内容,引导地方主管部门重视封场后管理。

4.2健全完善配套措施与标准规范体系

加快制(修)订一批封场后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构建相互配套与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为规范封场填埋场的维护管理与检查监督提供政策支持与技术依据。

4.2.1尽快研究编制《封场后填埋场维护管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对封场后管理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是长达几十年的维护管理期间,填埋场地条件与污染物释放强度都将发生变化,对场地维护管理要求也随之有很大不同,适用的管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对我国封场填埋场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封场后维护管理技术规范,为封场后的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4.2.2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

加强监管可以促进填埋场总体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管标准》是检查考评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和规范指导,但其封场后的监管要点与计分方式都没有详细说明,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关内容。

4.2.3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对渗沥液、填埋气与地下水的监测都做了具体规定,但没有考虑到当前我国填埋场的一些实际情况(如渗沥液积存的问题)以及封场后的维护管理的长期性,为此,建议修订监测要求,建议基于污染物释放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与监测指标。

4.2.4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渗沥液水质不经处理可达到表2或表3要求,可以不再运行渗沥液场内处理设施。但在封场维护期内存在着渗沥液产生量较少,但污染物不能达到直接外排要求的情况,此时场内处理系统难以独立运行(或运行非常不经济),为此建议通过充分论证后,允许采用场外处理方案(如进入市政污水系统等)。

4.3提前规划封场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建立前后衔接的填埋场全过程管理系统

在填埋场规划建设阶段同步论证确定封场土地最终利用方案,并纳入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在确定作业期管理方案与封场后维护管理方案时,考虑封场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形成填埋各阶段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管理方案系统,为实现垃圾填埋场全周期管理提供条件。

4.4建立封场后管理评估制度与评估方法

随着场地条件与污染物情况的变化,封场后管理的工作内容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方案调整,如渗沥液与填埋气污染控制措施、场地维护方案、场地稳定化程度与土地利用方案等。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评估制度,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与流程,保证方案调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5重视填埋场资料、信息的记录与保存,建立填埋场信息管理系统

封场填埋场维护管理上的决策要建立在填埋场历史资料信息以及长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加强落实GB/T50323—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与GB/T50328—201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的相关规定,将资料记录与保存作为填埋场运行日常检查考核的内容。有条件时研究建立垃圾填埋场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填埋场全过程,为建立填埋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与管理工具。

4.6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封场填埋场维护管理资金

研究封场填埋场土地利用方式及收益可行性,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活垃圾填埋行业,探索利用后续土地利用价值,收益保障封场后维护管理资金(或填埋场建设作业与封场管理全过程资金)的可行性与适用条件。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填埋场处理是一种有效途径,但随着生活垃圾及有害物质的增多,该填埋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实际处理需求,甚至部分老旧填埋场出现操作不规范、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填埋场危害,垃圾填埋场采取封场技术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填埋场对周边环境与居民带来的危害,降低渗沥液及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保垃圾堆体更加稳定与安全,推动本地区垃圾填埋场实现生态修复目标。封场完成后,采用相应技术与管理系统做好跟踪维护与管理,推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洁.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D].浙江农林大学,2017.

[2]张继勇.基于综合效益的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投资方案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

[3]马世龙,吴航,翟强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环境管理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33(12):37-39.

[4]张昊旻.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地再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

论文作者:朱晓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管理现状与建议论文_朱晓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