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论文_丁丽华

浅谈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论文_丁丽华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 2667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情境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知识的意识,并获得对学习的良好情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好动性强,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于是很多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情境串教学法倡导用两条线贯穿课堂:一条是情境线,一条是探索线。情境线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上,让学生在解决由连续情境产生的连续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形成技能。而探索线索则是课堂教学的实质,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用文字、语言、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把学生引入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这里的情境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情境都有其相应的作用。而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情境,既要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唤醒学生的情感,又要带有严谨的价值判断性,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情境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是包含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信息进行梳理并提出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适度放手。此环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境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正在经历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从而提升其思维的品质,促进数学思考目标的落实。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并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的互动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性。一般要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后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走进学生,成为所有学生主要的资源来源,并在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作为引领者。对教师来说,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中的积极成分,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养成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大班汇报可能出现的多种策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新知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五、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至本环节,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建构,学生已经解决了由情境引出的主要问题。如上文所言,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是包含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学生必然还会提出其他有价值的问题。本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继续解决上述问题,而此时,刚刚学会的新知便可以作为解决情境中其他问题的工具。教师也可以呈现与“信息包”一脉相承的其它情境,引领学生自主解决。这样,多个连续的情境就构成了情境串,其中蕴含的多个问题构成了问题串,整堂课将教学情境分散在各个教学阶段,贯穿始终。

论文作者:丁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浅谈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论文_丁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