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_黄金储备论文

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偏少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偏少论文,原因论文,黄金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缩水,作为国际储备重要组成部分的黄金储备重新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国外对黄金储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金本位制时期,亨利·桑顿认为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黄金储备需求增加。大卫·李嘉图分析了英国的黄金储备与国内经济和物价的关系,认为金价上涨会导致英国黄金储备减少。[11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黄金非货币化,对黄金储备的研究转向对外汇储备的研究。近期,Capie等学者[2]认为增加黄金储备能够有效地减少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不过其有效性受制于政府政策和突发事件。Baur等人[3][4]检验了黄金在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在股票和债券这类金融工具风险过大,收益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下,黄金是比较安全的投资工具,是股票市场的避风港。特别是黄金可以充当金融体系的稳定力量减少市场的极端负面冲击。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黄金也能降低投资风险。国内对黄金储备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是否应该增加黄金储备的争论上。一类研究从多个视角探讨了我国增加黄金储备的战略意义以及通过藏金于民、藏金于市、藏金于国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增加黄金储备量;[5][6][7][8]另一类研究认为我国对黄金储备的增持应持谨慎态度,不能过于紧张。[9][10][11]

上述研究缺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水平较低的系统原因研究。过去几年,黄金储备量较多的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削减了黄金持有量,而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量微幅上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大量买进黄金,但是黄金储备总量及占比低于发达国家。本文从金融发展、国际储备制度以及黄金市场发展角度,分析了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储备的问题,认为要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国际储备制度、加快黄金市场发展来缓解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偏少的问题。

一、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的特点

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官方黄金储备和民间储金量偏少上。截至2010年3月,发展中国家官方持有的黄金储备量占世界黄金储备(不包括IMF、欧洲央行、国际清算银行)的比重只有24%左右。

(一)官方黄金储备量较少

2010年3月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官方黄金储备比较

新兴市场国家官方黄金储备量较少既表现在绝对量上也表现在相对量上。2000年以来,在绝对量上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储备规模变化不大,多数国家十年内黄金储备维持稳定状态。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官方储备从2002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600吨。印度、中国台湾、委内瑞拉更是十年没有增加黄金储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各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增持黄金,但是官方黄金储备量仍然只有6500吨左右,发达国家垄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从上表中可以看到,2010年全球黄金储备量排名在前20位的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台湾和委内瑞拉;而发达国家中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的黄金储备量均在1000吨以上,居世界黄金储备第一位的美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黄金储备,而且许多国家的黄金储备都储存在美联储的地下金库。毫无疑问,美国仍然垄断着全球黄金储备的格局。

从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比值这一相对量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不仅绝对量位列全球前五名,其相对量都在60%以上。除了委内瑞拉、菲律宾、南非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储备量占总储备的比重在10%-40%之间,其余国家的相对量均在5%左右,甚至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0%。在2009年跃升为全球黄金储备第6位的中国其相对量仅为1.6%。

(二)民间黄金投资不活跃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民间黄金投资情况(单位:吨)

资料来源:GFMS:《Gold Survey 2009》,http://www.gfms.co.uk/index.htm。

民间储金主要是民间黄金投资需求,它虽然不计入一国黄金储备,却是一国黄金储备的缓冲器,能够弥补官方黄金的不足。[12]新兴市场国家对黄金投资热情不高,除了极少数国家对黄金的需求量较大,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民间储金量较低。以金条囤积量来衡量民间储金量,新兴市场体中黄金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和越南,两国的金条囤积量自1998年以来发展平稳,印度一直保持在88吨左右,越南的平均水平为40吨。其余国家对于金条投资的意识比较淡薄,如中国的金条囤积数量很少,平均水平仅为13吨,而巴西的金条储存量多年呈现负增长。如果以黄金首饰、个人黄金投资衡量民间黄金投资的活跃程度,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投资热情明显不高。上图反映了2009年主要新兴市场体的黄金需求量,印度和中国的黄金需求量较大,黄金投资总量分别为480吨和427.5吨,但是个人黄金投资量均未超过100吨,其他国家的黄金投资量更低,埃及和俄罗斯的黄金需求量在60吨之内,印度尼西亚仅为36吨。

二、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偏少的原因

新兴市场国家的官方黄金储备量和民间储备量均低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金融发展水平不高

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储备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不繁荣,金融发展水平低。新兴经济体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亚洲国家(地区)如韩国、中国、中国台湾以及东欧转轨国家中匈牙利、波兰、捷克的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金融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保持了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及发展。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和金融市场效率不高,例如,新兴市场体中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施金融改革的拉丁美洲国家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金融改革的绩效并不显著。拉美中智利的改革起步最早,1974年改革迄今,经济中货币化的渗透度从最初的13.9%增加到54%,增加幅度很小。阿根廷1977年开始改革,股票市场的市值在GDP中的比重只有30%左右。哥伦比亚和巴西的金融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哥伦比亚的债券市场规模很小,私人债券市场总值在GDP中的比重不超过1%。巴西的金融改革没有给经济增长带来突出的效果,经济长期出现负增长,直到20世纪中期才结束高通胀的时代。

(二)国际储备制度不健全

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储备规模普遍偏小是国际储备制度不合理的直接反映。除了与黄金的非货币化有联系外,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金价格的波动频繁和新兴市场国家忽视黄金储备的作用以及区域货币合作进展缓慢所致。

1.黄金价格波动剧烈。自1900年以来,世界黄金的价格走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00-1933年,黄金的年均价格34年没有发生变动,保持在20.67美元/盎司;第二阶段是1934-1967年,黄金的价格上涨到35美元/盎司;1968年起黄金价格上涨较快,十年间黄金价格增加了7倍;20世纪80年代黄金价格波动剧烈,一直在38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2004年以来黄金价格突飞猛涨,2009年9月世界黄金价格首次超过1000美元/盎司,截至2010年9月,黄金价格已波动到1200美元/盎司以上。黄金价格波动频繁,直接导致黄金储备的机会成本增大,成为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印度、土耳其及其他新兴市场体多年不增加黄金储备的直接原因。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只调整过四次黄金储备规模,2000年以前保持在395吨,2001年调整到500.8吨,2002年一直维持600吨的水平,2009年虽达到1054.1吨,但是与其庞大的GDP总量比例不相称。印度、中国台湾和土耳其的官方黄金储备变动更少,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黄金储备的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分别稳定在357吨、423吨和116吨左右。

2.不重视黄金储备的作用。黄金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与黄金市场相互作用,影响黄金市场供求,改变黄金价格走势。[13]在1976年牙买加协定之后,众多新兴市场国家认为黄金的货币功能逐渐弱化,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的作用远不如储备美元资产大,加之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IMF多次宣布减持黄金储备,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对黄金储备的信心动摇,大量增加使用频率最高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长迅速,并且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大变动。例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底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底外汇储备又增加了一倍,截至2010年6月,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24542.75亿美元,而且2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在70%,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在美国国债总额中的比例为23.6%左右。高额的美元资产储备直接导致在美元持续走软的情况下大量缩水,给中国的国际储备结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区域货币合作进展缓慢。黄金储备的发展有利于区域货币合作,而且它是“某一货币,从主权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物质基础,是建立信用货币能在国际上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14]反过来,区域货币合作会促进国际储备构成的合理化,如欧元区的黄金储备占比均在60%以上。目前世界上的三大货币合作区除了欧元区、非洲法郎区以及拉丁美洲区以外就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所倡议的尚未建立起来的东亚货币区。东亚货币区矛盾和问题众多,既有区内经济发展平衡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的干扰。区内经济发展水平悬殊,老挝、缅甸、柬埔寨的人均GDP不到700美元,而新加坡是他们的40多倍。由于历史、政治体制的差异,导致东亚各国很强调各国的主权,缺乏保障成员国遵守承诺的超国家机制,[15]导致货币合作进展缓慢,而区内没有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三)黄金市场不发达

黄金市场不发达是制约新兴市场国家民间黄金投资不活跃的重要原因。新兴市场国家中黄金市场开放相对较早的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近些年表现不俗。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黄金市场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国内有3家全国性和21家地方性期货交易所,其中印度的多种商品交易所甚至已经超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黄金期货交易量第三大交易所。[16]俄罗斯和土耳其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黄金期货交易,成为全球黄金期货市场的亮点。中国也形成了黄金现货、黄金期货和商业银行提供的黄金产品以及黄金服务的场内与场外市场。但是众多新兴经济体的黄金市场不发达,比如秘鲁的黄金矿产业为私人资本控制,没有集中的黄金交易市场。新兴国家黄金市场的问题以中国为例凸显在投资主体、市场监管、国际接轨等方面。

1.投资主体问题。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目前市场的交易主体主要是黄金生产商和加工商以及具有投资性质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最缺乏的是有实力的具备定价和做市能力的黄金经销商和机构投资者,这些交易主体的参与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活跃黄金市场的交易,提高其效率。

2.监管体制问题。中国的黄金市场发展比较快,但是监管体制很落后。首先,黄金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条例,所使用的监管法律是黄金市场没有放开时的198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2001年版《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与蓬勃发展的现实差距太大,造成黄金市场监管依据不明;其次,监管的主体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中国黄金市场的监管主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的规定是中国人民银行,但是没有赋予人民银行相应的行政许可权;再次,监管体系混乱,因黄金市场的多层次,出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国家税务部门以及工商行政部门多个部门交叉监管的局面,结果是缺乏对全局利益的考虑,特别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3.国际接轨问题。虽然新兴市场国家中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已在逐步走向国际,但是以中国为典型的众多国家的黄金市场依然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尽管2005年底公布的《黄金制品进出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放宽了央行对黄金制品进出口权的授予,但仍然对黄金原料的进出口实行管制,结果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国际黄金价格的波动也不能很好传导给国内,反映国内真实的黄金供给与需求状况。

三、新兴市场国家增加黄金储备的路径选择

(一)继续推动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效率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改革不成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根本原因是新兴市场体不完善的制度安排所致,即新兴市场国家的产权保护不力、法律执行效力弱以及行政体制运行缺乏效率等等。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改革首先应强调产权环境的优化,一方面明确企业及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另一方面引入多层次的投资者,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通过提高法律的惩罚成本,改变“人治”的格局,即增加违法案件的罚款金额,及时公布案件的执行进展状况,采用与个人征信记录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法律的执行效力。再次,通过减少腐败、加大政府行政违法曝光率、减少行政审批时间等手段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而增强政府的效率。除此之外,政府应积极调动民间力量推动金融改革,保证诱致性制度变迁在金融发展中的地位。

(二)完善国际储备制度

国际储备制度的改善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革汇率制度安排。黄金和外汇的合理配置既取决于对黄金储备的观念转变,也依赖国家的战略调整目标。就前者而言,新兴市场国家要重新认识黄金储备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历史上黄金充当了几个世纪的货币职能,推动、繁荣了商品经济发展。现实中黄金储备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一定的抵抗性,未来黄金储备通过作用于黄金市场而影响一国的金融市场效率。上述理念的灌输必须借助于媒体,也可以组织培训等方式来加深对黄金的了解。国际储备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依赖国家在外汇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出售黄金的时机,在考虑黄金价格和储备成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官方黄金储备持有量。“金砖四国”已经在黄金储备增持上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多数新兴市场体仍然没有采取措施,而他们的黄金储备具有较大的增加空间。

区域货币的合作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亚洲国家的合作。所幸的是在2009年上半年,东盟10国及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上达成了共识,为推动亚洲货币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一被称为“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的落实还困难重重,既需要日本的坚定支持,也有赖于东亚10国摒弃传统观念改革汇率制度,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衰退的背景下,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不能为国际力量所左右,仍然要保持一贯循序渐进的做法,根据国内市场确定合理的定价机制。

(三)加快黄金市场发展,广泛推广藏金于民

黄金储备与黄金市场相辅相成,黄金市场的发展既可能会带来黄金储备模式的变革,也可能会增加民间储金量,因此通过加快黄金市场的发展来推动藏金于民,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鼓励多层次的交易者参与交易,推动黄金交易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一是着眼于增加黄金投资的品种。目前新兴市场国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中国、中国台湾、土耳其、巴西、韩国在黄金现货市场的基础上已开辟了黄金期货交易,多数新兴经济体缺少黄金期权、黄金基金等产品。当前以及未来要在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出上述黄金投资工具。二是继续降低市场进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个人以及非金融机构进入到市场,重点培养有影响的国内黄金经销商占领本国市场,能够在区域体系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三是继续实施对黄金市场产生长远效应的税收制度。多数新兴市场体面临“地下炒金”、黄金黑市的问题,除了交易主体多样化、投资品种丰富外,税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因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能对其征收高额的税收,工业国家普遍的做法是对黄金场内交易实行免税政策。中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已经实行了黄金免征增值税和“即征即退”的政策,2002年以来一直沿用该政策,并与国际税收制度保持一致。当前以及今后应保持该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要形成能够有效约束黄金市场行为规范的监管层次,即成立能够由各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牵头加强对黄金资源性开采市场、零售市场以及投资市场监管的沟通以达到协调多部门管理的目的。逐步取消黄金的进出口限制,鼓励国内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与境外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允许外资机构进入到黄金零售市场,鼓励国外大型黄金经销商经营黄金的批发业务及其他业务。[17]

标签:;  ;  ;  ;  ;  ;  ;  ;  ;  ;  

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_黄金储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