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论的发展探讨论文_叶万

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论的发展探讨论文_叶万

广东长宏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紧凑城市理论首先在西方国家中出现,这些国家在城市化后,由于大范围的城市蔓延产生了严重的城市格局的不可持续问题,比如土地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要消除在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达到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紧凑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根据中国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遏制城市的盲目扩张,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地研究和学习紧凑城市理论,获得了其核心内容,并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规划 紧凑城市 城市理论

1 引言

当今时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时期,农村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地涌入到城市中生活,致使城市的土地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导致了城市蔓延现象的严重出现,这一系列的盲目扩张同样带来了一连串的城市问题。但是,土地作为有限的自然资源,不能无限的扩大。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紧凑城市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紧凑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应用研究非常多,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把握未来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当前中国的城市现状

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高密度的生活环境特征。它主要反映了中国的人口密度高以及城市规模较大、建设环境容量等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城市运营的特点。也就是说,高效地解决群众在比较小的空间中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高密度的生活环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人口与资源环境

在世界舞台中,中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参考我国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至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尽管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仍较快,预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的人口增速才会真正放缓。因为大量的人口数量以及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人口密度高的原因。

2.2 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特殊困境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其他水资源、绿色能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的阶段短期内,要想短期内解决大批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时决定了中国应该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不能盲目研究西方国家的高资源消耗和高能耗的路径。

3 紧凑城市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在中国进行城市化发展之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中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被称为城市蔓延。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城市蔓延是最引人注目的。因为城市的盲目扩张,使得城市中心失去了各自的优势,逐渐地衰落,社区也在慢慢地消失,人们更依赖于汽车、飞机,导致西方及美国的平均能耗剧增,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要解决城市盲目扩张导致的种种恶性问题。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者已经提出了紧凑城市理论。

紧凑城市理论是一种基于规划理论的科学理论,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规划学科而产生。是两者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紧凑城市理论在欧洲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认可。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政府文件中也被认真对待,并已在城市规划中获得充分的体现。在我国,“紧凑城市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一文,作者初步研究了紧凑型城市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另外,其他学者也关于如何在我国城市规划中进行运用紧凑城市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目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凑城市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并成为达成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战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紧凑型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城市适度紧凑

在城市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的情况下适度地紧凑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我们应该密集利用城市的土地。为了解决一些国家或地区人民增长的土地需求的问题,需要依据紧凑城市理论的应用,并且节约城市用地应该放在紧凑型城市的第一位置。其他城市发展理论比如生态城市等应该是次要的。这种土地的开发利用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遏制城市的蔓延现象,保护郊区生态,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交通距离,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依赖,节约能源消耗。

此外,研究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能源消耗成反比。也就是说,人口密度高的紧凑型城市,其能源的消耗量反而较低,能源的利用率较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适当紧凑是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而不是土地开发的高强度使用。前者更注重土地使用的质量。质量的提高意味着要有效利用土地,还要节约土地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最大化。

(2)用地功能混合

紧凑型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土地的适度混合使用。从经济学这个角度来看,城市用地进行功能的混合,可以实现聚集效益,这种集聚效益不仅是类似企业的集聚效益,也是多种企业的聚集效益,后者是指同一地区汇集了多种的工业和技术领域的各类企业。在产业、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都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架构。在用地上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功能聚集在一个将工作和生活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等混合布局。在更短的空间距离内提供各种服务以减少交通依赖,并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3)倡导公共交通和步行

对汽车的依赖不仅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而且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分散城市形体,不利于紧凑型城市的发展,因此紧凑型城市应该倡导公共交通和步行。但是,要真正意义上地减少对汽车的使用,城市规划和设计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通过监管、税收和交通拥堵的压力来发挥作用。

5 中国城市发展紧凑城市理论的空间形态

(1)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作为物质的载体,在城市的区域范围内,它承载多种的城市活动,如果没有这个载体的存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将难以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空间不但包括其自身的形式,还包含了在其中进行的各项城市活动。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客观化。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不但可以存在于物质形态之中,并使之相互关联,也在物质形态的层面上,使得各个相关系统相互统一。城市形态变化的本质,其实它是各种功能形态变化的适应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扩散和聚集,并未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发挥作用。

(2)分散化的集中

分散化的集中是指发展能够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想联系的城市中心群,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密度高、强度大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分散化关注紧凑型城市理论的高密度、高强度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支持由单一中心城市向城市中心群的适度扩张。这不仅会促进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而且也会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

(3)公交导向的发展

公交导向的发展是指TOD模型,这是指一种社区,其半径达0.5英里,以公交站点和核心的商业区为核心进行混合使用的。这类的设计构造和混合使用的土地模式能够更加突出步行的重要性和公共交通的优势。TOD在适合与步行的空间内汇集了生活、工作、零售以及公共设施等活动。从而能够降低对汽车的使用,选择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方式。

6 结语

当今,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国情下,紧凑城市理论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所以,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重视对紧凑城市理论的运用,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种理论,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其不利影响,从而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闫冰,王晓晓等。紧凑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的启发—以北京市新城建设为例[J].建筑工程设计,2014(12):70-75.

[2]蒋晓磊,王坤等。我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紧凑城市建设模式及规划应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23-25.

[3]马一鸣。紧凑城市理论的产生于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0,(4):12-16.

论文作者:叶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论的发展探讨论文_叶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