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研究论文_屈新明

双牌县中医医院 湖南永州 425200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对比护理结局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中医

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中国发生率约为1/1000~2/1000,因人口平均年龄增长、烟草泛滥、生活习惯的改变、颈动脉硬化等相关疾病发生率上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早期康复可使缺血性中风患者获益,中医在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对照研究,评价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采用CT/MRI,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②度过急性期,进入缓解期、康复期;③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脑梗死,如外伤性脑梗死;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 无法获得随访。入选对象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68.4±5.6)岁。初发26例,复发19例。合并高血压31例,糖尿病11例。入院时中枢神经系统缺损评分(NIHSS)(7.45±2.41)分。梗死动脉:中动脉梗死33例,其他12例。神经营养药物11例,高压氧治疗8例。观察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9.0±6.9)岁。初发25例,复发20例。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12例。入院时NIHSS(7.56±2.11)分。梗死动脉:中动脉梗死32例,其他13例。神经营养药物13例,高压氧治疗1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初发与复发比重、合并症、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动脉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治疗,急性期溶栓治疗,以阿司匹林为主,联合神经营养保护药物,缓解期安排康复训练,持续口服氯吡格雷等药物抗凝,预防梗死复发、转出血。落实降脂、降血尿酸等基础治疗。部分对象联合中药治疗。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等,出院后进行四肢联动训练,督促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加强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穴位按摩:对偏瘫肢体进行穴位按摩,采用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进行按摩,1日2次,以缓解肌张力。常用的穴位为四肢极泉、尺泽、肩髃、合谷、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2)耳穴埋豆、埋线:①主要针对消化道症状,脐针卦位 乾卦、艮卦、坎卦、震卦,埋线后医嘱避免按揉相应的部位。②耳穴压豆:辩证取穴,主要针对失眠、便秘,每日按压4-5次,每隔3-4日按压对策,每周周三、周日按压,强度以耐受为宜,以出现酸、麻、酸、热等为准。

(3)情志护理:以情志理论、“阴阳整体论”、“脏象五志论”、“六情学”等基本理论指导心理护理。因人而异,耐心进行心理疏导,辩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气虚血瘀的对象,强调禁养,保持心情舒畅。肝阳上亢的对象,容易急躁,则需要避免刺激患者。肾精亏虚对象,需要多交谈,减轻恐惧不安情绪,淡泊养精。风痰阻络的对象,给予精神安慰,强调动静结合。辩证选择五行音乐,如气阴两虚者,适当引入喜、怒、惊、恐等情志。

(4)饮食护理:强调五味齐调和,辩证施膳。血瘀证对象,可多食洋葱、橘子、白萝卜、陈皮莲子山药粥等。气血亏虚对象可食用猪血、蛋类、瘦肉、党参大枣粥。肾阳虚:多食黑芝麻、龙眼、红枣、黄生、韭菜、荔枝、胡桃仁粥。肾阴虚对象可适当摄入黑芝麻、甲鱼、鸭肉、淡菜、百合、红枣、牛奶、银耳,禁羊肉、狗肉、海腥。痰淤阻滞对象:多食清热解毒、祛湿的食物,如黄连、苦瓜。

(5)综合管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指导思想。掌握气候规律,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针对不同年龄、体质、发病的季节以及所处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采用辩证原则指导护理,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制定护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卒中6个月中医症候积分、卒中影响量表(Storke impact scale,SIS)评分(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ADL,Bathel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积分、量表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6个月后的症状积分、量表评分对比(±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获益,观察组SIS、ADL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明显获益。一项基于8个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中医辩证施护可以提升脑卒中康复效果[OR=3.31,95%CI(2.20,4.97)],提示联合中医护理可以改善预后,特别是提升生活自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2-3]。另外一项基于6项随机对照的研究显示,中医技术耳穴贴压治疗卒中便秘可以增进疗效[4]。中医护理具有许多优势,开展容易,患者接受度较高。循证研究显示,耳穴按压、按摩等操作具有经穴刺激、透热作用,能够刺激改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刺激提升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神经敏感性,提升睡眠质量,从而改善内分泌等系统功能[5]。

中医护理是一种养生理念,在开展中医护理期间,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养生知识水平,这对于内科疾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小结:

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一鸾,王文志.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34(4):337-340.

[2]韩辉,崔然,杨文明,等.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1):745-751.

[3]张今朝,刘坤.中医辨证施护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2):198-200.

[4]王亚茹,李茜,徐冬英.中医技术耳穴贴压对脑卒中病人便秘疗效的Meta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30):3716-3719.

[5]赵丹,王芳.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7):501-502+505.

论文作者:屈新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研究论文_屈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