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京剧文化的想象_文化论文

未来京剧文化的想象_文化论文

对未来京剧文化的畅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剧论文,未来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现实的思考

“文化”一词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它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政治观点、法权观点、道德、哲学、艺术、宗教观点等等。我们在研究中涉及到的文化概念,一般是侧重于后者。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京剧作为一门艺术,可是说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是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存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在它形成及发展的200年中,它不停地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文艺形式的多元化及京剧本身与时代的距离使京剧陷入观众稀少、演出困难、生存危机的境地,这是人们颇为焦虑的。对于京剧现状的分析在理论界是谈得最多的,总托起来看,大体有三种基本思路,一是保持京剧原貌的理论,主要认为京剧艺术是经过历史和时代的选择、锤炼后形成的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已经不适于再进行新的改革和创新;二是建立“现代戏曲”的理论,认为中国京剧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缺乏时代感、整体性等,因而必须将之转变为现代戏曲,即以最大的容量去吸收现代艺术的最新成就,形成新的艺术综合;三是努力揭示京剧的本质特征,力求把握以往发展过程中内在规律的理论,以期推动京剧发展、又能保持其基本特色。在这种理论思维的指导下,搞实践工作的同志也尝试了种种解决京剧危机的方式,形成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京剧艺术举步维艰而又不断探索的局面。

二、当代社会中的京剧文化

京剧在长时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复杂而又很规范、很科学的艺术体系,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对这个艺术体系进行反复的、多向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这里,我们将主要从当代人观念的变革和欣赏趣味的变化中去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京剧文化。

1、与多种艺术形式并存的状态。

从京剧的发展史上看,它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由盛转衰或由衰落而振兴的过程,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与当时的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京剧大多处于“霸主”地位,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今天,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更新,新的艺术形式大量涌现,除了电影、电视、音乐、歌舞、曲艺、戏剧小品的日益兴盛外,像服装表演、艺术体操、人体艺术、广告设计等也大量发展起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审美愉悦,审美因素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审美活动的泛化,京剧处在这种与众多的艺术形态并存的局面中,便很难再拥有优势来争夺观众。不少人在讨论中把观众稀少归咎于文革的十年,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这种结论的谬误,这十年固然制造了一个历史的断代,使青年人对京剧缺乏了解而又很快为现代文化所吸引,更重要的是,这十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也限制了艺术的生成竞争,使得这种多种艺术形式并存的局面迟至八十年代才形成,否则,今天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也许早在前几年就解决了。

由此可见,在当代社会中,文艺总体对大众吸引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大强化了,但单个艺术品的审美效应却明显下降,这是京剧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一种衰落的表现倾向。

2、与快节奏的方式和短期效益观念相矛盾

现代艺术实验观念认为:任何艺术形式都没有永久的价值,艺术的创新决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美感,更重要的在于不断地突破旧形式、不断实验新形式,推动艺术的更新,即使这样的作品“票房价值”很低,但是只要它能给后来的艺术家以某种启示,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引进使得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很快处于一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状态中,文学艺术生产和消费中的短期效益倾向越来越明显,各大艺术部类都越来越追求低时耗和高产量。显然,京剧这种艺术形态就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与这种快节奏和追求短期效应的形式相矛盾。

3、与技巧弱化的趋势相矛盾。

如前所述,文艺领域空前加剧的竞争使得任何形式和作品都难以形成霸主地位,艺术不甘落后,不断更新势必导致艺术技巧的弱化趋势。

一个专攻美声或民歌唱法的歌唱演员除了具备必要的天赋条件外,还起码要经受好几年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一个标准演员的水平。而唱通俗歌曲的歌星则稍具一点条件,随时都可能产生比受过专业训练的歌唱和创作人员强烈得多的艺术反响。这是艺术的短期效应的具体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越是技巧弱化的艺术品反而越受欢迎,一方面是由于它贴近生活,易于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技巧的弱化从而使之有较强的变通性,也比较容易适应人们变化的心态。

京剧艺术却在走着一条技巧不断强化的路子,它本身就是一个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高技巧的艺术体系,这种技巧是长期形成的,后人的演出每重新为它添色,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领悟和感受它在遥远年代中积淀下来的历史感,也就不可缺少地追求它的技巧高超与形式美。今天,人们分析京剧的衰落时把演员水平降低作为一个主要因素,实际上,尽管前辈艺术家们几乎把京剧的技巧发展到了极限,而今天的中青年演员中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仍然能在这种极限上进一步发展,从近年来的电视大奖赛中就可以看出,不少人的技巧已大大地超过了前人。所以说,京剧艺术到今天为止,走的仍然是技巧强化的道路,无法也不太可能将它弱化下来。之所以仍旧缺少观众,恐怕也是由于它和艺术技巧弱化的趋势产生矛盾的缘故。从上面的几点分析可以看出,京剧艺术,扩大一步说,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具有同样特点的传统艺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得当代社会中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矛盾的结果,对这种状况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一方面从这种状况中去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它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三、未来社会中的京剧文化

文艺社会学告诉我们,文艺未来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即近期未来研究、中期未来研究和远期未来研究。一般说来,时间段越远,影响文艺发展的各种随机变量就越大,未来预测的可能性就越趋降低,相对而言,人们比较重视的是近期未来的文艺研究,即对从现在起15年之内的文艺发展的研究。中国近期未来的文艺预测主要是指从现在起到2000年这一时间段的文艺发展状况研究。这一时间,中国将基本改变它在世界上的经济落后地位,中国的文艺也将力求与世界潮流同步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京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大致预测和推断一下它在近期未来中的发展状况。

1、与多种艺术因素相互渗透的趋向

由于京剧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并存,势必要导致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因素的相互渗透,这并不是说京剧会变为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失了自身的特色。比如,一个京剧团体必须具备它必不可少的成员,而这些成员可以既是京剧团体中的一员,也可以有三栖、四栖的功能,成为其他艺术门类的一员,现在不少京剧演员就去拍电影、电视剧、唱歌、当服装模特等等;一个京剧演奏者也可以去参加一场交响乐的演出等等,这是一种形式的渗透。八十年代中期流行的“京剧迪斯科”曾遭到许多人的指责,但它确实为京剧吸收了一批“非专业化”的观众,所谓非专业化,是指这些观众对传统京剧没有任何感知而是通过这种流行的形式才知道京剧为何物的。到下一步,以京剧脸谱图案为时装的模特表演队也登上了舞台,继而又出现了既像流行歌曲、又以京剧曲调为主的“唱脸谱”之类的通俗文艺,我们不能说它们改变了京剧,只能说它们拿了京剧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去创造自己的形式,这又是另一种方式的渗透。

这种艺术因素的相互渗透虽然不能代表京剧文化的主体发展趋向,但它的确是一种生存状态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使更多的观众增加对于京剧的“弹性”了解,在大众范围内取得一个“京剧存在于时代中”的共识。

2、艺术家的非巨人化趋向

当代艺术社会中艺术生产和消费的快节奏和短期效应方式越来越突出。这种快节奏、短期效应的状况一方面为一代代新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得他们各展所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艺术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参与艺术创作与表现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样,尽管社会的艺术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与之相适应的艺术生产者也不断增多,每个人分担的艺术生产任务便相对缩小,这种大家齐头并进的局面使得他们很难成为某一方面的鹤立鸡群者。象京剧演员,大多都是在某一方面具备较为超常的技巧,或善唱,或善舞,但很难出现一个完美的极限,使后人很难逾越。同时,现代思想的解放使人们的自信心越发增强,而对领袖、权威的个人崇拜几乎不复存在,即使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演员,也很难取得“艺术家”的共识。

尽管在未来社会中,京剧艺术可能不会出现“大师”和“巨匠”,但并不是说京剧的整体质量趋于下降,实际上,正是因为它将要形成与其他艺术因素相互渗透和这种非巨人化趋向,才可能产生新型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群体,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大众审美需要。

3、戏曲教育拓宽范围的趋向

当代社会中艺术的短期效应和技巧弱化特点使得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形成一种适应性和见异思迁性,这种现象已经波及了京剧界,而与技巧弱化走向相反的强化技巧的方式也将受到影响。在近期内,京剧艺术不会很快达到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追求短期效应和技巧弱化的地步,但却可能进一步拓宽自己技巧的表现范围,使之不仅仅是高难度动作和某种单一内容的表现,还可以表达更为丰富、或者是其他艺术门类的内容;另外,京剧艺术也可能不单纯的囿于某种高难技巧去表现一个内容,而随着其他艺术因素的渗入,创造出更为适当的表现手段,这就联系到戏曲教育问题,在这部外部环境制约中,决定着戏曲界培养人才不可能以旧时代的“科班”制度和“口传心授”的方式为典范,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前人的艺术,是在教育内容上广泛地拓宽内容:一是增加基础文化知识内容,二是将其他各种艺术门类如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内容素质,又有充分的、丰富的创造潜能,从而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纵向上很好地继承戏曲文化传统,同时又能在横向上向其他艺术门类施展才能。

上述三点是京剧文化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几类现象,但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听任京剧艺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去自生自灭,实际上,京剧艺术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正是由于它有其独特的传统优势,它才能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任何的一个历史阶段都能有自己特定的适应社会的生存方式。

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应该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变革中去把握京剧文化的发展趋向,提出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宏观的战略思想。

标签:;  ;  ;  ;  ;  

未来京剧文化的想象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