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命价值观_世界观论文

世界生命价值观_世界观论文

世界人生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人生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概括。但这不等于说,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就没有世界观,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人类社会,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孜终实现共产主义。既然人类社会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也就是共产主义世界观。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不承认共糙主义,不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终身,就不配做共产党员。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因此,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全部需要的程度,人的觉悟提高到能够自觉地尽其所能地劳动,除了个人需要,自觉地不更多占有的程度,这是多么不容易。这种理想的境界,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乌托邦,而是终究能够实现的人类崇高理想。“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国际歌》唱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心声。

有人看到美国经济繁荣,生活水平高,就觉得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这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而导致认识上的短视。

美国有今天的发展,有它独特的历史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二战期间许多国家遭到严重的破坏,美国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还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5年9月30日美国《世界日报》一篇题为《战后美国,五十年来变化大》的文章说:“美国的国力,在二次大战期间,有了惊人的膨胀”,又说:“从1954年到1974年间,经济增长了80%”。同时文章也指出:“美国人预期这种好日子会永远继续下去。但是好景不长,从70年代中期以来,增长率下降,而且迄今毫无起色。”“多年来的社会和经济变迁和恶化,使美国人的安全意识深受打击,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已经感觉到了,以新技术为动力的激烈竞争的威胁,许多收入良好、不需技能的职业,已经消失,以往令美国人为之自豪的中产阶级,处境危险。”至于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尤其被美国总统克林顿称之为“最令美国头痛和尴尬的”成百万上千万无家可归者,处境就更难了。

美国众议院议长纽特·金利奇在《重振美国》一书指出:“美国正在从内部腐烂,因为人们拒绝接受曾经使这个国家强大起来的价值观、传统和制度,这种腐烂就表现在这个国家似乎难以治愈的社会弊病上:犯罪、青少年妈妈怀孕和市中心贫民区贫困现象。”他告诉他的读者:“我希望你们明白:你们的未来、你们的子孙的未来和你们国家的未来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他惊呼:“日渐衰落是美国21世纪在动难逃的命运吗?”

有人把美国看成“天堂”,而美国清醒的政治家却看到了危机。

现在,相对地说,美国已经开始衰落。英国《情报文稿》月刊说:“1945年美国拥有占全世界40%的财富。现在,美国在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降至22%。”美国已经没有当年“金元帝国”的威风。

《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在他的新作《为21世纪做准备》一书中说:“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国如果经济呈下降趋势,它根本不可能保持自己的地位。”他说,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率的增长率在一个世界里比别的国家落后百分之一,那就像英国一样从世界上没有争议的工业领袖变成今天这样一个平庸的经济。”美国的命运是否如此呢?物极必反是一种客观规律,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当然,美国今天依然是强大的和富足的。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有一些通过调整能够解决。但是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5页)决定社会性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假如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变为社会共同占有,那么这个社会已经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的可能性。马克思《关于海牙代表大会》一文中说:美、英等国家的工人可能利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179页)。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的问题时说:“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也会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他又说:“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强力的压制,共产主义者的敌人这样做无异是想尽方法引起革命。因此,如果所有这些最终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推向革命,那时,我们共产主义者将会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的事业,正像现在用语言捍卫它一样。”(同上书,第22卷第237页)究竟采取哪种形式,要由各国人民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确定,是任何别的人代替不了的。

邓小平同志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给我们的真理,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目的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做违反人民利益的事。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觉悟和觉悟高低,就看他在个人利益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不能自觉地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应该是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价值观是由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不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而是看是否对人民有利。不能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

毛主席号召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说:“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共产党人应该是这样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否定党员的个人利益。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包含在人民利益之中。水涨船高,人民解放了,个人自然也得到解放:人民生活水平高了,个人也会相应提高。共产党员应该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共产党员可不可以先富起来?当然可以。不过国家公职人员并不存在先富的问题:国家公职人员除了工资和法律允许的应得报酬以外,不索取任何非法的收入。从事生产经营的共产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可以而且应该取得应得的收入,但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还要带动和帮助群众致富,不能只顾自己富,不管他人穷。我们的目的,是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就是要赚钱,一切向钱看。”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经济工作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搞经济工作当然要讲赚钱。但是我们讲赚钱,是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取得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收益。前提是你的所做所为要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利。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在为自己谋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而对于一个公民,自私自利永远是一种坏的品质。”作为共产党人,更不允许损人利己,必要时还要损己利人。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贡献大,索取少,为人民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德。

人往高处走。没有进取心,没有竞争意识,人就不能进步,社会就不能进步。但进取和竞争有不同的动机。有人想当官,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好处,而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和才能,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应该提倡的。以权谋利,则必须坚决反对。培根说过:“一个有心爬上高位的人,可能怀有三种动机:(1)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2)取得权势;(3)取得富贵。怀有第一种抱负的人,是伟大而明智的。”这 是很有道理的。

赚钱也有不同的动机。有人为了享受,但对拥有大约120亿美元个人财产的美国第二大富翁布菲看来,花钱带来的享受并不重要。他最得意的是在积聚财富时所体会到的绝对的快乐。布菲自己生活十分节俭,对子女也扣得很紧。出于担心子女会被宠坏,他准备给每一位子女一笔适中的遗产。他和妻子死后,股票全部捐给布菲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见《南方周末》1995年3月29日第六版《美国巨富布菲的金钱观》)。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先进分子来说,赚钱更不是为了享受,也不是为了个人快乐,而是为了有力量办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现在,有人赚了钱就挥霍浪费,这是不可取的。要提倡把钱用在向社会投入上,用在事业发展上。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的精神。国家越发展,事业越兴旺,越要发扬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形成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对于我们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大国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

有人担心个人的资产发展大了,将来会“共产”。所以,不敢投入。江泽民同志指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之后怎么办?那时自有妥善的大家都满意的办法。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人民的利益为社会的发展做过贡献的人,绝对不会受到伤害的。有了钱就乱花,不搞积累,不搞建设,不论对社会对自己,都是有害的,而且还会害了子孙后代。

有人认为,有了钱,有了物质享受,才是幸福的。这种看法不对。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哥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的幸福。”幸福是自我的精神感受。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讲:“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单纯的物质享乐,有时不仅不能感到幸福,反而使人感到空虚和痛苦。如果认为钱多、生活好就幸福,那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养尊处优的贾宝玉从“大族名宦之家”出走,为什么当今某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生活水平高,自杀率也高。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孔子讲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酒当歌,为欢几何,尽情享受,疯狂玩乐,与其说是“幸福”,勿宁说是精神空虚。

春华秋实,劳动和劳动的成果是成正比例的。不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就,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是不行的。俄国伟大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苦中有乐,乐在苦中,这是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古人说,“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这里说的“知足”,应该是在生活上不要过高的要求;这里说的“能忍”,应该是在事业上要能够忍受创业的艰辛。这正如一位思想家说的,“虽然有人认为没有奢华的享受就不能算是人生的幸福,可是,真正的人生幸福,是以忘我的精神来从事工作才能得到。”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生的幸福是斗争。

这里说的斗争,是为人民的利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不是为自己争名夺利。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说过:“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为自己而工作,那么他即便能够成为一个著名学者、伟大的智者和卓越的诗人,他也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完善而伟大的人。”追求美好生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但追求美好生活,首先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不是贪图个人的安逸享受。我们提倡吃苦,并不是让人们当苦行僧,为吃苦而吃苦,而是要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艰苦的学习、劳动、工作和生活。

人的觉悟是有层次的,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都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基本的要求是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公民。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提出更高要求。干部、党员的素质,关系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江泽民同志指出:“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按照总书记讲的去做,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标签:;  ;  ;  ;  ;  

世界生命价值观_世界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