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论文_任婕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论文_任婕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具有美育和德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我通过音乐语言艺术,形象、亲切、深刻地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学、爱国情感

音乐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且能够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产生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得到净化和升华。“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祖国的温馨,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具有美育和德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我通过音乐语言艺术,形象、亲切、深刻地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情感因素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材中,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不胜枚举,我们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因素,在音乐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通过欣赏、学唱、评析,让同学们在雄壮的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引发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油然而生爱国之情。同时在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师生共同唱好国歌,强化学生对国歌的认同感,不断巩固国歌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激发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作品都是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有写作品创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歌曲的旋律,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二、通过欣赏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和熏陶。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对那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渔舟晚归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到我们伟大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欣赏《我们的田野》时, 启发学生从悠扬的旋律中所描绘出一幅祖国江山多娇的淡雅的水墨画――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巍巍的群山,飞翔的雄鹰,体会到祖国大自然的美好,以此歌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唤起立志为祖国而学习,长大后去开发祖国丰富宝藏的热望。

三、讲述音乐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们在介绍中外音乐家时,可讲述他们的爱国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如: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他曾自豪的说过:“我要写一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英雄气魄的合唱,采用大合唱的形式,这将是中国第一部大合唱……”“我要用民族的特色,新的技巧来写”。他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青少年更乐此不疲。在音乐教学中,多讲述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能够便于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能够假发学生的民族想象感。例如在教授肖邦钢琴曲是可以多讲述肖邦的故事,由于他远离祖国和亲人,思乡之情和对祖国波兰前途的担忧,严重的损害了他的健康,病情加重时仍然坚持上台演出,及时被人抬上台的,已虚弱得难以支撑,但他仍然用尽全身力量弹出最后一个音符,完成了他的演出。演出结束后病情加重,当时正是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之时。巴黎人民反对暴君、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烈火已熊熊点燃,肖邦躺在病床上,感慨万分,不管医生怎样劝阻,他坚持要到车站上去为他的同胞送行。从车站回来,心情的激动、行动的劳累使他严重的肺病进一步恶化了,他的心脏急剧地跳动,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他在病痛中延缓了一年,一八四九年十月,三十八岁的“钢琴诗人”肖邦离开了人世。学生在了解之后,便能够思想集中,理解歌词内容,便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无比坚强的革命气概去攻克学习中的堡垒,以便将来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贡献自己较多的力量。在教授音乐课时,经常讲述与音乐有关的爱国故事,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从讲述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实际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再教育中感受到美的启迪和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举国上下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时刻,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素材,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这是赋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音乐以其鲜明的、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教育人。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整个心灵的音乐教育,更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当然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成为单独的理论教育,而应根据音乐课自身的特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来教育感染学生,做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论文作者:任婕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论文_任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