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论文_孙蕾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论文_孙蕾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2例为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流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提高其生存质量,控制了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并发症

胃全切除术属于临床常见术式,对于胃癌患者而言,由于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患者术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经创伤性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与心理功能均会有所降低,并且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因此,增加了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近几年,临床医护人员与国内外学者均十分关注营养支持模式的改进与创新,通过探索与实践,提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为了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以我眼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了84例患者,男45例,女39例,最小26岁、最大75岁,平均(54.2±1.4)岁,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符合胃癌诊断标准;②均选择全胃切除术治疗;③均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房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与并发症预防,具体内容如下:

1.2.1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操作

(1)留置营养管,采用双腔液囊空肠打扫管,术前经鼻置入,术中由术者引导,分离营养管和胃管,并固定,术后胃肠减压,密切关注引流液,胃管可在12h内拔除;(2)配置营养液,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配置好后,置入悬挂容器内,时间应控制在6h内,或者放置在冰箱内,温度为4℃,存放时间≤24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具体护理与预防措施

(1)心理疏导,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患者配合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患者因不了解治疗情况,常伴有恐惧、焦虑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干预,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导管护理,在固定后,应标记其位置,以此明确、直观了解其是否发生移位,同时,要关注液体颜色、数量与性质,并且要避免导管出现堵塞问题,在输注前后,均要利用温水进行冲洗,如果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停止输注;(3)胃肠道反应预防,术后12h后,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150mL左右,使用前应关注营养液温度与输注速度,保持在37℃、50mL/h左右,并坚持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进流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1]。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42/42)、0.00%(0/42)均优于对照组的83.33%(35/42)、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时间指标

研究组的进流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进流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n=42)进流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 5.12±1.58* 4.12±1.43* 12.67±3.21*

对照组 7.53±1.78 6.53±2.08 19.54±5.6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全胃切除术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首选疗法,但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从而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求偶,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为了扭转此局面,国内外学者经研究,提出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其用于手术患者,效果显著[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为研究组均满意护理,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各时间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全胃切除术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并发症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临床实践中选用了双腔液囊空肠导管,其优点众多,如:经济、无创、耐腐蚀等,提高了患者耐受性,并且结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利于患者早日康复[3]。

综上所述,全胃切除术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解决了患者营养不良问题,提高了其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经并发症预防护理,防止了恶心、呕吐、腹痛等问题的出现,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营养状况及其身体情况,选取适合的导管与营养支持方式。

【参考文献】

[1]袁琮韡,李俊生,嵇振岭,等.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04):357-361.

[2]刘娜,周玲,王智玲,周亚东.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07):1556-1558.

[3]韩强,张莉丽,李学平.48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6):1485-1486.

作者简介:孙蕾(1981-10-12),女,本科,护师,亳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论文作者:孙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论文_孙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