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李芯磊

李芯磊 内江市中医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 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辨证;护理;临床效果

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入选标准:①均有急性呕血、黑便病史,且常伴有头晕、心悸、晕厥、多汗及乏力等临床表现[1];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47.27±12.39)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48.06±14.3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主要包括:①叮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及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时,通过心电血压监护仪监测。当患者呕吐时,使其头偏向1侧,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避免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并迅速构建静脉通道,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②遵医嘱进行及时的补充血容量、补液处理,出血期使患者禁食,止血24h后方可给予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为半流质。

1.2.2 研究组

研究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情绪干预: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机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语言、表情等各种方式向患者暗示其是病情可获有效控制,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急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2]。②饮食干预: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护,叮嘱患者禁食生硬食物,禁酒。当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时,叮嘱患者禁食,酌情给予流质饮食。对胃中积热型患者,给予藕粉、梨汁等食物进食,以达清凉止血之效,禁食过热、辛辣等食物;对脾不摄血患者,给予山药、党参、大枣粥等进食,以达补气摄血之效。③观察病情:按照中医“望、闻、问、切”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出血病因,并进行积极的处理[3]。详细记录便血、呕血的性质、数量、颜色,对大便进行观察时需注意某些药物、食物对大便产生的影响。④用药护理:应给予温热的中药汤剂服用,防止过热或过冷对胃黏膜造成刺激而引发出血,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则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处理。⑤艾灸及推拿护理:取患者内关、膻中、合谷等穴位,在治疗机中置入艾片,对以上穴位施灸,每次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并辅以推拿任督二脉以理气和中等。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前应对其详细介绍艾灸的相关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对该治疗措施的了解。治疗时叮嘱患者以具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宜,一旦感觉过烫则应及时告知,以便及时调节温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1.3 疗效评估标准

①显效:1~2d内患者的症状显著缓解,黑便、呕血症状消失。②有效:1~2d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管抽吸液无血迹。③无效:3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无显著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采用x2比较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出血急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了广大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临床经验表明,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辩证施护在中医护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现今临床护理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在许多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中医医学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劳动过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肝胃郁热、胃肠积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所致。而中医辨证施护则能按照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因因施护,还可按照患者的证型给予因证施护,从而为患者提供整体全面的护理服务[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黎军.中医四诊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与体会[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250-252.

[2]黎军.中医四诊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与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4):136-137.

[3]邓小华.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001-2002.

[4]周晓洁,张萍.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75.

[5]李素霞.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8):450-451.

论文作者:李芯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李芯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