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论文_陈聪仁

水土保持方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论文_陈聪仁

陈聪仁

巧家县小海子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654612

摘要:过去,粗放式经济占据主导,无论水环境方面,还是水资源方面,保护程度较为不足。因此对于我国来说,逐渐出现生态环境不良现象,一方面水资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水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同时还有水土流失。研究表明,结合当地流域,实行综合治理策略,同时进行科学有效水土保持,能够充分改善水土流失,无论水资源方面还是水环境方面,形成良性作用。本文针对水土保持策略应用过程中,如何促进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展开一定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通过采取水土保持策略,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在防治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尽管理论上人类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存在一定不可逆特点。然而,我们借助于科学水保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促进环境恢复。通过开展水保措施,可以促进降低水流以及降雨影响,避免对土壤搬运以及冲刷现象,同时促进土壤维持肥力,保证稳定性以及含水量。

一、关于水土保持方面水资源效应

在进行水土保持过程中,所谓水资源效应,即水量效应。水土保持方法选择之后,区域水资源变化情况,以及综合影响情况等,加强重点研究。水量效应容易导致流域水循环阶段出现改变,在水资源构成方面,同样将出现一定变化。在这其中,通常涵盖了流域径流问题,还有洪峰流量问题,以及相应径流含沙量方面。对于流域水循环来说,能够导致间接性以及综合性作用。

二、关于水土保持方面水环境效应

对于水土保持,通常水环境效应指,利用水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水体内部一系列有害杂物,进行吸收过滤以及转化,能够科学避免流域范围之内,非点源污染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从而实现改善地表水质。

而所谓非点源污染,实际上相对点源污染来说。对于点源污染来说,本身存在较为固定排污口等,因此对于此类污染通常较为容易避免。但是对于非点源污染来说,溶解污染物一般产生于不固定区域,随着降水以及融雪冲刷,然后借助于径流汇入水体等[1]。比方说,河流湖泊造成污染现象等。对于非点源污染来说,大气污染较多见。同时在土壤以及水环境,该污染同样常见。在所有污染重,对于水资源非点源污染来说,一般受到暴雨径流作用,或者说泥地污染现象,以及生物污染现象导致。而在这其中,受到暴雨径流形成污染较为普遍。

三、水土保持措施下水资源和水环境受到的影响

(一)利于农林牧副科学发展

只有具备较为丰沛水资源,对于农业各项生产,才拥有充足的条件。然而,如果出现较为严重水土流失,一方面导致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让土壤质量更加缺乏营养,同时造成养分不断流失。因而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来说,都将引起巨大危害性[2]。与此同时,在水土流失发生过程中,无论林业还是牧渔业,普遍存在十分密切联系。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水土保持方法,同时有效开展实施,从而充分利于农林牧副渔科学进步,实现十分良好经济效益。实际水保措施制定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实现符合实际情况。应该通过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有效凸显水资源效益。因为通过水土保持方法,对于流域水资源来说,尤其数量方面影响较大。在径流量方面,或者含沙量方面,乃至于洪水到来过程中,普遍由于水土保持策略实施实现调整。另一方面,应该通过科学水土保持方法,有效凸显水环境效益。通过较为有效水土保持方法,可以改变水质状况,可以针对土壤或者水体不良杂物,予以拦截过滤,这样充分减小水环境污染[3]。由此可见,借助于相应水土保持方法,能够对区域水资源,形成有效调节保护,从而能够提高水资源效益,起到保护水环境效果。

(二)降低泥沙淤积

运用水土保持科学方法,可以充分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河流以及水库泥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降低河流以及水库淤泥过程中,所选择的水土保持方法,实际上属于工程技术范畴。无论是地表径流拦截,还是降低入河水量,乃至泥沙量方面,发挥十分关键作用[4]。只有充分满足地含沙量,在地表径流入河过程中,能够充分避免河流堵塞现象,以及水库淤泥问题。因而无论是水土保持,还是避免河道堵塞问题,发挥十分关键作用,同时避免影响水利建设防洪工作,利于泄洪能力充分展现。研究表明,将坡地作为基础,进行水平梯田施工,可以充分拦截地表径流等,拦截率超过85%。同时可以有效拦截地表淤泥,拦截率超过95%。

(三)增强农田抗旱能力

要想充分实现良好农业生产,需要实现土壤具备充足水分,适量的养分,这也属于必不可少的基础环境。然而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农田土壤当中,出现大量十分流失现象。在营养成分方面,同样出现一定程度破坏。与此同时,地表植被破坏之下,既有可能导致植被裸露出现。而对于土壤固水能力来说,同样将随之降低。对于农田来说,只有土壤比较湿润,同时存在较为茂盛植被,才能充分发挥起到相应抗旱效果[5]。然而,一旦出现水土流失,将不断破坏农田实际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这样才能预防甚至避免不良问题出现。针对这方面来说,农田技术方法,还是林草种植方法,普遍较为常用。而通过此种措施,可以充分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土壤含水量,对于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十分丰富水源。与此同时,通过农作物良好生长,反作用于水土保持,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四、实现水土保持的相关对策

(一)农业技术手段

要想实现水土保持,通过农业技术手段,结合农耕技术方法,能够充分避免坡面微小地形造成影响,实现加大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抗蚀水平,从而实现保土蓄水,能够充分改良土壤结构性质,进而实现农业良好生产。比方说,通过等高带状间作措施,还有耕垄耕作少耕措施,能够充分加大水分渗入期限,从而实现提升土壤保肥保水水平。

(二)林草技术手段

要想实现水土保持,通过林草技术手段,运用造林种草还有管护措施,从而实现加大植被覆盖,起到增强土地生产力作用。比如说,种草造林措施,或者进行封山育林等。而利用种植林草,能够充分提高土壤抓附水平,帮助地表土壤防止冲击,从而提高土壤抗冲刷水平,实现土壤更加稳定。

(三)工程技术手段

要想实现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利于水土实现综合治理。利用改变相应区域地貌。比方说,采取拦蓄地表径流措施,以及提高土壤降雨入渗措施,或者说调整农业生产条件手段,能够合理利用光温,实现有效生态环境,从而能够降低土壤侵蚀作用,能够充分利用水土资源。除此之外,涉及治坡工程等方面,还有治沟工程相关措施,以及小型水利项目等。

结语:

本文针对水土保持策略应用过程中,如何促进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展开一定探讨。综上所述,无论水资源还是水环境,普遍和民众生产生活密切。通过开展水保措施,可以促进降低水流以及降雨影响,避免对土壤搬运以及冲刷现象。因此只有落实水土保持工作,通过采取科学水土保持方法,才能有效凸显实际效果。对于地区水环境,才能实现充分控制,才能实现有机改善。

参考文献:

[1]宋佳林.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6):727-727.

[2]唐顺买.水土保持方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2035.

[3]谢颂华,涂安国,郑海金等.江西省水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31-33.

[4]杨健,张小侠,王秀茹等.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与低压管道灌溉设计[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35-39.

[5]马岚,高甲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4,(6):50-52.

论文作者:陈聪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方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论文_陈聪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