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仪器仪表内阻测量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王颖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100029)

摘要:判断电池性能的关键是电池的容量,容量越大,性能越好。对于同一种电池,当容量较大时,电池的内阻较低。当电池容量发生变化时,电池的内阻也会发生变化。当容量降低到50%时,内阻会明显变化。因此,根据电池的内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电池的性能。

关键词:电池;内阻测量;分析

前言

现如今,电池的研究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但电池内阻的测量却是一个技术难题,电池本身具有非线性,而且内阻的大小数量级为毫欧级,变化极小,电池工作时的电信号是交直流混合信号,所以高精度检测内阻值非常困难

1电池在线监测方法

电池在线监测,主要是通过内阻,实现快速巡检,完成电池电流与电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内阻实时监测,能够发现电池运行存在的健康问题。内阻在线监测方法,主要可归纳为直流内阻测试法与交流内阻测试法。

1.1直流内阻测试

此方法的应用,虽然能够实现在线监测的基本目标,但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放电电流较大。应用直流内阻测试法,使用的放电电流通常较大,会给电池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若测量频度较大,使得损害不断累积,极易集中爆发。②无法测量极化阻抗。此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能够测量电池内阻中的欧姆阻抗,不能测量极化阻抗,因此难以精准判断电池失效情况。③对连线的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电池之间连接,所使用的连接线,其厚度要大于10mm2。

1.2交流内阻测试

此方法指的是向电池内部,摄入交流信号(要选择相应的频率)。采取此做法主要是因为电池内拥有阻抗,利用测量电池相关信息,比如反馈电流信号,做好信号处理,采取对比法,明确反馈信号以及注入信号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实现内阻测量。交流内阻测试法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①不需要放电。由于不用放电,所以能够避免发电流放电,减少对蓄电池造成的损坏。②在测试电池时,不需要离线运行,消除了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实现电池内阻实时在线监测。③蓄电池监测效果好。此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欧姆阻抗和极化阻抗的同时测量,可靠且真实的分析电池实际状况。④在测试时,不需要施加负载,能够降低监测设备的成本。

2电阻补偿法测量电池内阻

2.1可行性分析

电阻补偿法测量电池内阻原理图如图1所示,恒流电源I通过两个电阻R1和R2后串接电池(红色虚线框内即为电池)并接地,两个电压跟随器M1、M2分别取A点与B点电压,M1、M2的输出电压分别作为差动放大器M3的反向及同相输入端电压。

图1 电阻补偿法原理图

根据虚断,流入电压跟随器的电流为零,则其输出电压VC、VD分别为:

VC=VA=I*(R1+R2+RS)-VS(1)

VD=VB=I*(R2+RS)-VS(2)

差动放大器M3的输出电压VO为:

VO=-VC*R7/R5+VD*(1+R7/R5)(3)

由式(1)、式(2)、式(3)整理得到:

RS=+(4)

取R1=R2、R5=R7,由式(4)得到:

RS=(5)

根据式(5)可知,电池内阻RS仅与电路输出电压VO、电池电动势VS及恒流源I有关,其中VO、VS均可用仪表测出,I可从恒流源直接读数。

2.2误差分析

由于电池内阻RS极小,根据式(4),电压的测量误差、恒流源的精度、电阻的测量误差等都对其测量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2.2.1电阻测量误差对内阻测量的影响

若电阻R1、R2、R5、R7的精度无法完全满足R1=R2、R5=R7,假设R2=ΔR1+R1、R7=ΔR5+R5。据式(4)得:

RS=+=+*R1-ΔR1(6)

ΔR5/R5可近似认为R7的精度误差率,现代工艺生产的电阻误差可控制在0.1%甚至更低(0.01%)。为使*R1-ΔR1最小化,必使

*R1、ΔR1尽量相互抵消,可使ΔR1、ΔR5同号(同为正值或同

为负值),即R2>R1,R7>R5,或R2<R1,R7<R5。因此在选择电阻时,首先要求R1和R2、R5和R7分别选择相同阻值、较高精度的电阻,尽量保持一致性;其次R1(R2)要选择较小阻值,以尽量减少绝对误差;最后要满足R2>R1,R7>R5(或R2<R1,R7<R5),可以通过简单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来比较相近阻值电阻的大小。

2.2.2电压Vs、Vo

测量误差对内阻测量的影响根据式(4)可知,RS的测量精确度与VS、VO的精确度有关,VS、VO测量越精确则RS的计算越精确。目前实验室大多配备了较高精度的六位半万用表,其测量较小电压时可达到非常理想的精度。

2.2.3恒流源输出电流精度对内阻测量的影响

根据式(4)可,RS的测量精确度与恒流源I的精确度有关,I越精确则RS的计算越精确。一方面可以选择较高精度的恒流源,另一方面也可使用一般精度恒流源,再使用高精度的万用表测量该通路电流即可。在电压跟随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流入其同相输入端的电流只有数十nA,基本可忽略不计。

2.2.4集成运放稳定工作对内阻测量的影响

电池内阻测量电路中用到3个集成运放,采用较为成熟的LM324N型集成运放,采用±12V双电源供电。为了避免电压跟随器同相端输入电压过大导致运放饱和,要求A、B点电压绝对值均较小。为使M1、M2这两个运放同时工作在线性状态,可使A、B两点的电压对称分布,即UA=-UB,忽略掉RS对该两点电位的影响,即2*I*R1-VS=-(I*R1-VS),从而I、R1的选择要满足如下条件:

I*R1=2VS/3(7)

2.3测量方法及步骤

(1)利用高精度万用表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VOCV,近似认为VS=VOCV。(2)选择较小阻值的R1和R2,以及较大阻值的R5和R7,并根据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来比较R1和R2以及R5和R7的大小,合理布置各电阻的位置(R2>R1,R7>R5或R2<R1,R7<R5)。(3)根据式(7)合理选择适当电流I=2VS/3R1(在此电流附近即可,要求电压跟随器不失真),一般使用数十毫安电流即可。(4)利用高精度万用表测量E点输出电压VO;如果电流源精度不够,可利用高精度万用表测量流过电路的电流作为恒流源电流实际值。(5)根据式(5)计算电池内阻。

结束语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电阻补偿法测量电池内阻的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误差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测量步骤及优缺点分析。通过实验仿真证实该法在电池内阻高于7mΩ时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且内阻越高则测量误差越小,趋近于零,方法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戴海峰,魏学哲,孙泽昌.基于等效电路的内阻自适应锂离子电池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1):99-102.

[2]徐晓东,刘洪文,杨权.锂离子电池内阻测试方法研究[J].中国测试,2017,36(6):24-26.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有关仪器仪表内阻测量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王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