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调整蔬菜种植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应市场论文,结构论文,蔬菜种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蔬菜生产及设施栽培是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生产多元化、多样化、营养化、保健化及无公害的蔬菜产品。因此,及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商品蔬菜,满足市场供应,扩大蔬菜出口种类及出口量,促进蔬菜增效、菜农增收,这是当前发展蔬菜产业与调整种植结构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向区域化、产业化调整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要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逐步改变蔬菜生产方式、季节茬口和品种结构雷同的局面,实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在城市和城镇近郊重点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蔬菜生产,以保证市场供应,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在远郊及区域性、季节性菜区,要向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将蔬菜产品通过深加工,转化为上档次的特色产品,如腌黄瓜、咸雪菜、榨菜、霉干菜、萝卜干等,还可开发生产马铃薯条,以供西式快餐的需要,来替代国外进口;开发“南瓜饼”、“南瓜酱”和“五汁饮”的藕、荸荠(地力)、生梨、芦根及麦冬做成饮料。
二、向发展蔬菜种子生产调整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要求与蔬菜种子生产相结合。国内蔬菜种子市场有很大潜力,针对蔬菜生产种子需求量大的特点,按照抗病、抗逆、优质及高产的选种、育种目标,培育优质原种和杂种亲本,繁殖优良生产用种,配制优质杂交一代种子,选育更多适于保护地栽培、耐贮运、出口与加工品种,以及耐高温、耐寒、耐抽薹的反季节品种。有关部门要配合做好蔬菜种子的加工、包装、质量监测及销售等工作。
三、向发展创汇蔬菜调整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要与蔬菜出口销售相结合,针对国际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蔬菜的种植面积。出口蔬菜的种类很多,如出口鲜菜有大白菜、冬瓜、洋葱、大蒜、菜心及花椰菜等;出口腌渍蔬菜有萝卜干、黄瓜及蘑菇等;出口罐头有草菇、金针菇、蘑菇、番茄、四季豆、乳黄瓜、雪菜、豆芽菜和莴苣笋等;出口脱水蔬菜有姜片、
洋葱、韭菜、胡萝卜、百合等;出口干菜有干辣椒、金针菜、香菇、木耳、藕粉等;出口速冻蔬菜有蒜薹、毛豆、青花菜等,实行贸工农一条龙新型蔬菜生产经营模式,扩大蔬菜出口梁道与销售量,增加外汇收入。
四、向发展新型蔬菜调整 蔬菜种植结构要积极开发新型蔬菜,如微形蔬菜、彩色蔬菜及营养保健蔬菜等;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稀有蔬菜,具有诱人的香味、鲜艳的色泽、独特的形状和风味。稀有蔬菜种类很多,如根菜类的根芹菜、美洲防风等;白菜类的乌塌菜、紫菜薹、菜心等;甘蓝类的青花菜和孢子甘蓝等;茄果类的酸浆(又称洋如娘、人参果)和樱桃番茄;以及甜玉米和玉米笋等。稀有蔬菜能丰富市场的花色品种,但大多数稀有蔬菜的市场需要量不大,人们食用习惯有一个适应过程,主要是供应宾馆、饭店及部分消费者等特需,随着销售量的扩大,逐渐增加栽培面积,而且要排开播种、陆续采收上市,注意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
五、向提高蔬菜品质与品牌发展调整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要根据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从有菜吃到吃好菜,吃富有营养的菜,吃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因此,在菜区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加强环境监控,逐步建立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和商品质量标准,及时采收、分级包装上市,并对蔬菜产品逐步做到有品牌、有商标、有承诺,在市场上树形象,创名牌,引导消费,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联系电话:0351-7062992
标签:蔬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