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土楼的建筑结构浅析论文_刘清颖

中国古建——土楼的建筑结构浅析论文_刘清颖

(西安培华学院人居环境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摘 要】福建土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建筑的奇葩。本文以土楼的建筑方法和建筑材料为出发点,解析了土楼独特的建筑结构。

【关键词】土楼;结构;建筑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0-0246-02

在瑰丽多彩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福建土楼以其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结构精巧而著称于世,被誉为 “东方古城堡”。在2008年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和五凤形,另外还有半圆形、椭圆形、八卦形、曲尺形、五角形、交椅形等等。同一形状又有不同的形态,可谓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土楼的建筑结构注重阴阳协调,其布局对称基本都体现了阴阳的平衡。其中大门、门厅、天井、祖堂严格分布在其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在建筑土楼打地基的初期,就首先确定了全楼的中心。圆楼会用绳子绕圆心画出内、外墙的位置。方楼也会根据预定的规模确定外墙的宽度。确定了位置后,下一步就是挖槽筑基。土楼地基的基坑,客家人俗称大脚坑。地面以下的基础叫大脚,地面以上的叫小脚,大脚的宽度往往比小脚大一倍。大脚一般以大石头干砌,石缝中填以小石块,使其相互挤紧。其四个边角必须用整块的巨石,以确保屋角地基的稳定,其边缘还要填土夯实。小脚一般采用表面较平的石块,以三合土湿砌。出于防洪防潮的角度考虑,小脚通常要砌筑一定的高度。

土楼之所以称之为“土”楼,源于其以“土”为原材料的特色墙体结构。建造土楼用的材料包括红壤土、田底泥、老墙泥等。土质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土楼的耐久性和坚固性。而且这些选中的土也决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配制、复合、发酵等工序。发酵成熟的土在夯成墙之后才不会有大的开裂和倾斜。墙体用土有普通三合土和特殊配方的三合土。普通三合土指的是发酵成熟的土、石灰、砂的三合,而特殊配方的三合土是添加了红糖、蛋清与煮熟的糯米的三合土。在建造墙体时,还需要在墙体中埋入杉木或竹片增加土的拉力,甚至放入石块做墙骨以增加墙的整体性,这样建造的墙体不但不怕水浸,而且会时间越久越坚实。夯筑土墙时,先重杵使土相互连接,而后用大拍板将墙体拍击结实,再用嫩泥修补墙面,将板层之间的缝隙一一修补光滑,用小拍板拍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再用大拍板拍打一遍,使墙面更加平整光洁。经过这一系列的拍打后,土墙异常坚固,具有良好的防风雨侵蚀和抗震性能。土楼的墙体不光起到隔离的作用,并且作为建筑物的承重墙传递建筑物的上部荷载给基础。土楼的底墙一般厚达1~2米,并且墙体都是下宽上窄。这种结构型式不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并且可以形成很好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地震作用和地基不均匀沉降情况下,建筑物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土楼的墙体厚实,其外墙的传热量和热损失都比较小,所以土楼冬天可以隔绝外部寒风冷气,夏天可以阻挡酷暑炎热。因为土性温和,外部潮湿时,土墙可以吸水,而外部干燥时,土墙又可以自然释放水分,因而土楼中的空气总是干湿适中,适宜居住。土楼的一层和二层一般都不设外窗,三层开辟小窗,到四层才开设大窗,再加上其高大厚实的墙体和包贴铁皮的硬木厚门,以及土楼之内水井、粮仓、牲畜圈、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使得土楼能在较长时间内抵御外敌的侵入及野兽的袭击,其防御性是不言而喻的。

土楼的内部,木结构是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楼的木结构中,木材主要采用的是当地盛产的松木和杉木,其中更是以杉木居多。杉木生长周期快,同时树干通直,易于加工,而且杉木中含“杉脑”,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虫蚁蛀并抗腐。此外,杉木在使用之前,还将经过烟熏处理,将杉木的含水率干燥到当地平衡含水率,更是能预防杉木腐朽变质并且防白蚁。整座土楼,除了包门的铁皮、门环、门锁之外,几乎不再使用任何金属材料。土楼木结构的连接除了采用榫铆结合,都使用竹钉来连接。竹钉采用冬天坚硬的老竹头,放在铁鼎中加净生黄土及食盐炒到老干发黄,不仅坚硬异常,并且几乎不朽。在建筑过程中,土墙每夯到一层楼高时,要在墙顶上挖好凹槽,以便搁置楼板梁。而后就可以立木柱、架木梁,这个过程客家人俗称“献架”。铺楼板时,往往会预留一块楼板,等一段时间楼板缩水确定后,再装上最后一块楼板,并用竹钉固定好,以确保楼板严实紧密。

土楼的墙顶都设2米以上的大屋檐,目的就是防止雨水打湿土墙,如此长的屋檐,几乎可以将全部雨水排除到土楼之外。盖瓦,即屋面工程,俗称“出水”。在土墙高高耸起后,就要铺设屋顶了,在屋架椽木上钉上杉板,杉板三片对接或五片对接形成一瓦路,然后盖上瓦片。客家土楼普遍用青瓦,其他土楼则普遍用红瓦。为防止风雨掀翻屋瓦,瓦上面还要盖上一块块砖,以保证瓦片的坚固稳定。

土楼的内饰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甚至某些土楼的门窗栏柱、棚梁斗拱等极尽华丽精巧、追求高雅精美。在土楼完成的后期,木匠师傅需要装楼梯、建楼板、做楼栏与隔扇、装天屏、安门窗、钉天花板,以及做室内木质装饰等等。泥匠师傅要挖门窗洞、砌水沟、铺天井、铺廊道、铺禾坪、砌池塘、垒灶、修台基、修石阶、安门窗等等。从动工到装修完工,一座土楼的建筑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土楼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其艺术价值与建筑技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党渤.福建民居建筑—土楼之墙体研究[D].硕士.2012.

[2]简伟鹏.福建土楼[J].世界遗产.2015(1).

[3]林俊龙.福建土楼整体夯土结构轴压承载力的研究[D].硕士.2014.

[4]邓晓婷.论中国建筑奇葩—土楼.[C].2008.

[5]霍俊芳、崔琪.传统生土民居—土楼生态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C].2009.

基金项目:西安培华学院校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PHKT16022)。

项目名称:“中国古建—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探析”。

论文作者:刘清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中国古建——土楼的建筑结构浅析论文_刘清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