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论文_姜颖波

通河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通河县 150900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中抽取60例,抽取年限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而观察组采用针刺颈椎病穴治疗。结果: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明显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虽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采纳。

关键词:颈椎病穴;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为退行性病变,其临床症状相对复杂,极易与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相混淆,其发病率虽低,但危害最重,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头晕、耳鸣、手麻、心前区疼痛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针刺进行治疗,如何进行取穴是针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其治疗效果[1]。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及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中抽取60例,抽取年限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完成本次临床研究,并将恶性肿瘤、结核病、骨折及风湿性疾病患者排除。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对照组:最大年龄患者为55岁,最小为28岁,平均为(41.65±0.43)岁,共有16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

观察组:最大年龄患儿为56岁,最小为27岁,平均为(41.33±0.46)岁,共有17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

对照组和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取患者的颈夹脊为主穴。采用G6805-1电针仪,行连续性波型中等刺激强度,针刺30分钟,以10次为1疗程,进行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将前额自然的垂于床面,并暴露颈部,随后针刺患者的颈椎病穴,此穴位位于患者病变颈椎间隙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与两侧上下横突的中点的连线上,采用G6805-1电针仪进行连续性波型中等刺激强度,持续针刺半小时,以10次为1疗程,进行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将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对比分析。

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指标可作为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价判定指标。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

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颈、肢体功能得到改善。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正常生活。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中医症候积分: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呕吐等,计0-3分;其次为心慌、行动过缓或过速、耳鸣,每项剂0-2分;少见症状包括胃肠不适、出汗、面红,有症状计1分,无症状计0分。可将中医症候积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为0-6分、7-14分、15-20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最后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中医症候积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其中,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70.00%(21/30)、20.00%(6/30)及10.00%(3/30);而对照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3.33%(16/30)、13.33%(4/30)及33.33%(10/30)。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患者颈椎椎节不稳,直接压迫颈交感神经纤维,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紊乱,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手指发麻、视野模糊、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

中医辩证认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病变在于骨,部位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易受风寒湿之邪,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络受阻,采用针灸,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经过多项研究证实,对颈椎病穴进行针刺,不拘泥于传统颈夹脊穴开正中线0.5寸内,而是超过0.5寸,取颈项部,靠近太阳膀胱经,其为颈部肌肉较为丰厚的地方,针刺其穴位时,可通过刺激局部末梢神经,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细胞循环加快,促进炎症的吸收,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患者的肌痉挛及肌紧张,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3]。

在本次研究中,将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和针刺颈椎病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积分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90.00%,明显较对照组的66.67%更具优势(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4.45±1.22)分、(14.62±1.43)分,数据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为(2.51±1.06)分,而对照组为(4.76±2.46)分,两组患者虽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进一步证实,在颈椎病穴进行针刺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采纳。

参考文献:

[1]汪凡.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的疗效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538-541.

[2]韩斐,李秋,赵晓东等.背部腧穴排列拔罐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91-2092.

[3]傅惠兰,曲姗姗,陈俊琦等.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650-652.

作者简介:姜颖波(1972-),女,汉族,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工作。

论文作者:姜颖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论文_姜颖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