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叶亮亮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叶亮亮

安庆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安徽安庆 246005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地加快,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学者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城市中的污染问题,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水资源

一、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是在当今绿色生态理念的前提下,提出的一个新型概念。海绵可以充分的吸水,想要再次利用时,就可以对它进行挤压,从而流出水来。海绵城市顾名思义也是如此,将城市的各个地方建设利用,使它像海绵那样,在雨水丰沛的季节对雨水引流,大大降低城市内涝威胁的同时将雨水进行存储,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等到旱季来临,降水减少,水资源匮乏之际,再调用先前存储的水资源来支持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这样一来,既充分利用了雨水,又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要知道,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普遍缺水,海绵城市的提出,将大大提高了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这就有利于切实解决因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就像之前的南水北调那样,对水资源进行跨时空规划利用。这样就能对水资源进行多次有效利用,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还可以得到额外的水资源补充,不仅有利于解决了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还补充了匮乏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利于优化植被的城市占地面积,调节城市气候,一举多得。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原则

一直以来,雨水排得越快越多即是最好的排水防涝方式。然而,这种传统的排水防涝方式仅仅是解决一时之需,而不是长远之计。海绵城市理论的践行需要转变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的实践原则中遵循六字方针,即:渗、滞、蓄、净、用以及排。首先,重视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完善雨水管理相关条例制度,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雨水资源处理利用的规划引领,并在引领性的规划下结合区域性的特色发展以及区域性的雨水水系特征而因地制宜。其次,城市建设方法要科学合理,正确界定划分绿色雨水和灰色雨水,并严格规范这两种雨水在城市规划当中的利用。确保城市规划的水文水系在恒定不变的状态下,不破坏原有的水流湿地系统,原有的水流量和峰值流量要保持稳定,既要遵循的六字方针,又要稳定水流特征,可以采取削减源头、控制过程和末端处理的手段来调节和控制。

三、基于海绵城市的现代城市规划途径

1.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城市之中天然的海绵体加以修复,通过这些天然的海绵体来对城市的水环境加以调节,比如说城市周边的湖泊、湿地等,都是属于天然的海绵体,这些海绵体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之中,可以将天然海绵体划入限建区和禁建区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天然海绵体加以保护,使得这些天然海绵体能够保持较好的调洪能力以及海绵吞吐能力。其次还需要对于自然生态加以修复,通过生态砌岸和水植物培育等方式来使得绿色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从而对于城市天然的海绵体加以修复,最后还可以通过对于生态走廊的建设,建设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从而使得天然海绵体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

2.城市道路规划

道路交通中的雨水是我国城市中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积极的运用“海绵城市”这个理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路面的交通通畅,切实保证道路的基本功能,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在道路两侧以及周边的绿化带进行下凹式的绿地建设以及透水路面的建设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的减少雨水的净流量,还可以有效改善路面径流水的水质,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水环境及其质量。首先,我们在进城市道路规划的时候,可以利用道路两旁以及周边的绿化带,在道路中间构建出一种下凹的绿地,有了这种绿地,城市交通系统面临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势流入绿化带,而且还可以利用这种绿地系统,分别实现对雨水的储存、人渗和净化等功能。对于那些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雨水要进行排放。透水路面可以很好的加强雨水的入渗功能,但是,对于污染比较严重、道路负载非常大的路面来说,则不宜采用透水路面。

3.通过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对于一些缺乏天然海绵体的城市,要想有效地构建起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人工建设和改造的手段来创造出一些生态海绵体,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应该将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纳入规划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蓄洪排涝和汇聚雨水的能力。比如说可以建设人工园林或者绿地,通过人工绿地园林的建设,来使得城市中的污染能够得到一定的处理,其次也可以对于城市的水系统加以构建和改造,通过建立起大型的水网生态系统来使得自然水体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此外,还可以在开展城市规划的时候对于传统的工业区建设模式和居民区建设模式加以转变,把传统的集中式绿地转换为规模小并且较为分散的下沉式绿地,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消纳径流雨水的效果。最后还可以对于城市园林绿地加以有效的改造,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对于设计加以改进,从而提高绿地生态效益,最终促进城市整体的水循环。

4.水系湿地

雨水花园就是指在一些城市湿地中的较为低洼部分,采用一些碎石或地表植被碎屑覆盖在上面而形成的一种简易节省的地表渗水系统。它通过其中比较浅的小坑将雨水进行暂时滞留存储,再通过渗透引流入地下,对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这对阻止由于城市的用水量大而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也有着重大的开发意义,此外,它还可以有效降低暴雨后地表的洪峰峰值与减少洪水持续时间。雨水湿地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自然生态循环体系,它通过多重生态原理的糅合,充分地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将雨水层层深入,缓慢流入地下,渗透到土壤中,有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特别适宜应用到海绵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去。

5.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除了对于城市之中的天然海绵体加以保护和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之外,还可以通过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的方式来促进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而且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还有着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仿生人工海绵体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设计相应的仿生人工海绵体,也可以在城市道路或者广场等公共区域有效地收集雨水,通过对于市政水循环系统的充分利用来对雨水资源加以收集,从而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总而言之,通过对于仿生人工海绵体的建设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结语: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是近阶段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所必须结合的理念。除此之外,每个城市的地理构造不同,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与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海绵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我国各大城市因地制宜,按照自身的地理条件、气候等相关因素,进行特色规划,从而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仝贺,王建龙,车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

[2]杨彬,董春常.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6)

[3]彭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建材与装饰,2016(5)

论文作者:叶亮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叶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