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的新城区规划及绿色建筑项目实践的借鉴意义论文_李旭颖

北京、天津的新城区规划及绿色建筑项目实践的借鉴意义论文_李旭颖

广州南沙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办公室 广东省广州市 511455

摘要:北京、天津的新城区建设一绿色生态目标为指导,进行了规划建设实践,构建了指标体系,并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新城区绿色城区及绿色建筑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及经验总结,以期对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起步区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城区、绿色建筑、低碳节能、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引言

广州南沙新区坚持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以打造高端化、规模化绿色建筑示范区和自贸区绿色建筑标杆为目标,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智慧城市、岭南特色”的规划建设理念,及“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精细化”开发建设要求。通过对北京、天津的新城区规划建设与绿色三星建筑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学习其在绿色生态、低碳节能建设方面的新思路及先进经验。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北京未来科学城城市建设与运营的经验做法

1.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在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的统一协调下,首批共有15家央企入驻未来科学城,投资建设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2.规划先行。在北京未来科学城的建设遵循“规划优先”的原则,在总规和控规中充分融入人文、科技、绿色元素,凸显创新、低碳、开放、人本、共生的理念,并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效指导后期建筑、交通、市政等方面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为绿色生态城区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构建指标体系。未来科学城的编制了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阶段的指标体系框架,最终编制成有4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其中有半数为未来科学城特色指标,部分指标具有先试先导作用,如三星级建筑比例达到40%、综合径流系数及其相应措施等。

4.编制专项规划。基于前期规划确定的理念和目标,系统规划北京未来科学城绿色生态实施路径,科学系统地编制了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生态保育、低碳发展、能源利用、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智慧城市、社会人文等10方面的专项规划。

6.绿色环境、生态修复。北京未来科学城规划了3.14平方公里的滨水公园,最大化地保留和恢复了原有的自然湿地,并通过雨水净化收集、植物种植和漏水性景观设计等手段,改善和恢复沿岸湿地作为涵养水源、蓄滞洪水场地等,实现湿地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目标。

(二)天津中新生态城城市建设与运营的经验做法

1.创新合作模式。中新生态城实行中国新加坡合作、政企分开、企业运作、政府监管、规划控制、指标约束的开发建设模式。

2.多规统筹。在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生态城制定了生态环境、生态经济、资源保障、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及生态城市管理6个体系,以《总体规划》为平台,统筹各项规划,并邀请各专项设计单位同步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互动机制,深入研究规划实施中各专业领域的问题。

3.构建指标体系。生态城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量化目标和基本依据,包括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的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并分解为51项核心要素、129项关键环节、275项控制目标、735项具体控制措施。

4.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既实施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造,同时节约耕地良田,形成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有机集合的生态格局。

5.坚持绿色建设原则。建设轨道交通、清洁能源公交、绿岛,所有建筑要求百分之百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建立生态城基础设施统一运营管理维护平台。生态城设立了公用事业运行维护中心,通过先进的信息化采集手段,对供水、供气、供热等十六个专业的设施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并作为统一指挥调度平台,进行维修维护、客户服务、运营管理与物资储备。

二、对广州南沙明珠湾区的有关启示及建议

(一)在城市规划方面

1.遵循规划优先原则。建议在明珠湾区起步区总体规划的平台上进行多规统筹,并同步各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互动机制,深入研究规划中各专业领域的问题。

2.跳出规划看规划。进行城市规划时,不局限于传统城市规划只侧重空间规划、土地规划的方式,而考虑使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衔接,在多重目标和要求下统筹兼顾城市发展。

4.注重规划落地。在明珠湾区起步区各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其定位和地块的现状条件,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绿色生态专项研究工作,明确具体的生态技术应用要求,并在项目建设中严格要求贯彻落实各项生态指标要求。

5.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规划引领,生态优先,过程控制,侧重实施,多元投资”的低影响开发和雨水利用为原则,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二)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

1.坚持城市发展定位,建议政府应有效推动政策有效实施和各项目建设落地。在总体规划和各项规划的引导下,保证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有序高效开展,保持建设的持续性投入和长期、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发展中坚持长期、大量、持续的投入,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

2.推动规划建设体制创新。建议加强建设管理的组织协同工作,以更有力和更高效的组织来推动各项工作进展,有效协调组织各单位之间的融合对接,建立协调统一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使政策和设施供给运营管理等更具针对性。

3.建设推广示范工程。绿色建筑的推广有利于片区可持续性开发,为保证落实效果,在明珠湾区起步区各地块的开发过程中,建议适当挑选个别具备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作为推广示范工程,以实际工程论证符合片区特点的绿色建筑指标及相关技术运用,带动及指引区内二级开发项目设计方向。

(三)在绿色建筑实施方面

1.在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建议结合项目所在地块具体情况,使用包括:集成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绿色建材、通风采光、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方案,降低建筑能耗和排放,并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研究采用不同的生态节能技术,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2.在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中,建议结合BIM技术,编制项目BIM实施规划,制定项目BIM标准,推动基于BIM模型的设计方案优化与验证,搭建基于BIM模型数据的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与降低工程建设中的管理风险。

3.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中,可考虑建立集中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理,使绿色建筑充分体现环保化、节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集成化的特点,实现科学的监测、运营和维护。

参考文献

[1]彭仲宇,肖鹏.绿色生态目标导向下的北京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体系构建实践[J].建设科技,2014,(23):57-61.

[2]王亮,陈军.北京未来科技城问题初探与规划反思[J].北京规划建设,2016,(02):102-105.

[3]蔺雪峰,叶炜,郑舟,韦芳玲.以目标为导向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及发展实践[J].时代建筑,2010,(05):46-49.

[4]靳美珠,邓小文,周滨,司敏,宋文华,孙静,李红柳.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1):385-387.

论文作者:李旭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北京、天津的新城区规划及绿色建筑项目实践的借鉴意义论文_李旭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