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论文_刘同辉

浅谈养老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论文_刘同辉

山东高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相关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的下降,他们的日常生活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也就需要在设计养老建筑时,对场地选择、空间布局、公共设施配备和心里需求等方面,遵循适老化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方便,舒适,安全的养老建筑,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条件。

关键词:养老建筑;设计;要素

1 现代城市养老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必须面向未来,并着眼于解决当下的城市问题。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城市的经济结构、文化特征、人口特征等指标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升级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普通建筑,养老建筑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为理念,遵循安全、健康、卫生、适用、经济、环保的原则。

(1)在基地的选择上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对阳光、空气、绿化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气候、风向及周边生活环境敏感性较强,同时考虑到方便老人出行和子女探望,应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临近公共服务设施及远离污染的区域。

(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减,包括智力、听力、视力、运动、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由于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的改变,对养老建筑的各个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如人性化无障碍设计———过厅、走廊、房间的地面不应设有高差,应充分考虑轮椅通行的需要,如适当增大走廊宽度;在老年人活动、行走场所、电梯厅处设置休憩设施;在老年人经过及使用的公共空间沿墙安装安全扶手;地面采用不易碎裂、耐磨、防滑、平整的材料,防止老人摔伤;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等。总之,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在每个细节上都既要保证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又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力求体现建筑的适老性。

(3)养老建筑的色彩、导向标识系统也要适合老年人。强调色彩和标识设计对于记忆和识别能力衰退、听力有障碍的老年人来说更加重要,其能有效减少遇险时的慌乱,引导老年人安全疏散。标识设计应简单易懂,能引导不同程度的老年人都能够方便地识别建筑当中的各个功能;标识应字体醒目、图案清晰简明、色彩柔和温暖,这样更能引起老年人注意与识别,既提升了老年人的感受,也从心理上营造了一种温馨和安全感。

2 养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养老建筑设计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全面综合的考虑,更需要设计人员积极地与用户沟通,在反馈中不断的改善和提升。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养老建筑的选址

一般来说养老建筑都建在偏僻、安静的区域,好处是有利于老年人的修养。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区域周边设施较差,交通不便利,给老年人的生活、外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它削弱了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孤独感;而一些市区附近的养老院,虽然地理位置较好,出行方便,但是往往这些养老建筑建设年代久远,隔音、保温性能较差,对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来说,亟待改善。

2.2 空间布局的规划

养老建筑室内布局单一,条件简陋,甚至有很多养老建筑是由老旧建筑改建而来,很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因此环境很难满足相关的标准。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室内通风不畅、采光不足等问题,导致本就体弱的老年人易患各类疾病。总结起来用几个词语概括:“人老、环境老、基础设施旧”。而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下降,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对老年人来说都将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十分不便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公共设施的配备

一般来说,在养老建筑周围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如学习室、阅览室、活动中心等,以便给老年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但是,我国许多养老建筑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够了解,导致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存在各种不足。

2.4心理方面的需求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社会角色由忙碌的职业角色变更为闲暇的家庭角色,同时子女的成熟和经济独立也使他们的家庭地位趋于下降,家庭中的权威性也逐渐降低。更有许多老年人与孩子分开生活,长此以往老年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容易使老人情绪不稳定,出现孤独、自卑的感觉。

3 养老建筑设计相关要素

3.1 养老建筑规划位置策略

一些养老建筑常位于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不便于老年人与亲人团聚,这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因此,在养老建筑规划位置方面,要尽可能选择离城市社区近的位置,在老年人能生活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之中。例如可在社区内规划设计养老院,并建立起社区医院共同管理的模式,或是将老年人自身住所改造为养老院,推行家庭养老模式,这样可确保老年人在养老阶段不至于脱离自身原先居住的熟悉环境,这样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养老的孤寂感,也便于老年人与亲人团聚。

3.2 养老建筑整体局部策略

大部分养老建筑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这也说明一旦进入养老院则就会失去与社会接触的渠道,这也是大部分老年人不愿前往养老院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养老建筑整体布局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互动交流的需求,在建筑设计方面尽可能促进老年人之间以及老年人与社区人群之间的接触,在养老建筑内部提高社会开放性程度,引导更多的社会人群参与其中,确保老年人不至于脱离社会。

3.3养老建筑本体设计策略

养老建筑本体设计应当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本体功能区域进行合理优化,要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进行区域功能划分,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例如对于睡眠质量差及合居相互干扰的问题,可以设置一些单间进而满足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居住的私密程度,也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3.4 养老建筑具体设施布局策略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其身体机能也不断衰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日常活动。因此,必须对养老建筑中的具体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安全性与合理性。①养老建筑入口在设计方面可采用坡道或减少室内外高低差的方式方便老年人进出。②在走廊设计方面,走廊宽度应当满足净宽≥1.8m的基本要求,确保轮椅等设施可顺利通过。走廊路线设计上要简洁明了,除了确保老年人正常的行走活动需求外,还必须能满足在危急状态下人员疏散的要求。因此,在走廊的两侧均应当安装相同的扶手设施,并且做好地面防滑处理。③楼梯对于老年人活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楼梯设计上要确保台阶的高度和宽度一致,以便老年人可以相同的踏步方式上下楼。楼梯宽度要尽量大且高度要尽量低,便于老年人上楼。在楼梯间还需要设置专门的轮椅安全通道,便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时移动。④在院内标志牌设置方面,要尽量选择红色、橙色等颜色进行标志牌颜色刷漆,这样可提高老年人对标志牌的辨识度。⑤标志牌布局要显眼便于老年人在第一时间能寻找到,且内容要通俗易懂,便于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

结束语

养老问题已凸显在我们眼前,我国的养老建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每一位建筑设计者应深入研究,广泛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让自己以老年人的视角与心理特征走进建筑,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设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燕珉,王富青.现代城市居家与社区养老的多元建筑空间模式[J].上海城市管理,2011(04).

[2]周燕珉,秦岭.我国老年建筑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和趋势展望[J].新建筑,2017(01).

论文作者:刘同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浅谈养老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论文_刘同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