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论文_戚静红

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论文_戚静红

——关于习作教学

◆ 戚静红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镇中心小学 233442

研读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我的教学行为。今天,我想就“习作”的话题,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四条“评价建议”里有关写作的评价,这样写道:“……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这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完全颠覆了以往我的作文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作文评价方式。无论是面批,还是在学生作文本上的详批,老师们总是或就学生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或就作文时的谋篇布局、或就作文的思想表达等,对学生作文的结果进行或详或略的评价,而不曾关注学生获取作文内容、搜集作文素材的过程。老师们总是困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老师废了半天劲,但学生就是启而不发,学生们为完成任务交上来的作文总是面目可憎、索然无味。我想,这应该就是因为学生缺乏作文的准备过程吧!孩子们本来生活经验就比较贫乏,积累少,怎能仅凭老师苍白的指导,就能写出好作文来呢?这样看来,学生们写不出内容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应该也在情理中了。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如何给予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呢?这个问题的解决,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上述评价要求,可见一斑。我曾经的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评价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怀远县教育局曾举行过一次法制教育征文活动,主题是《我与法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理所当然要承担起辅导工作。但作为社会的一个简单个体,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突然感觉“法律”这个词好像距离我们的学习生活是那么遥远。对于老师尚且如此,那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何等的陌生啊!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把这个有关法律的话题带到了我所带的四年级课堂。果不出所料,谈到“法律”,同学们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所有同学的答案总结一下,只有两个“偷抢、杀人”。没想到他们小脑袋里的“法律”竟是那么简单,没想到他们对法律的认识竟是那么肤浅,甚至可以说是无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让我如何来指导他们写这个《我与法律》的征文啊?我的内心充满了困惑:学生们对于法律的这种程度的认知,怎么能进行征文写作呢?……对,还有时间,我何不像《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让学生去进行社会实践,去“调查、访谈、阅读”后,再进行写作呢?

于是,我先例举了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法律事件,如:不赡养老人,虐待儿童,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以拓宽学生对法律的认识,然后我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作文实践时间,让他们回家从不同途径搜集素材,最后整理成篇,写清“我”与法律事件之间的关系。

几天后,征文稿交上来了,很明显与前几天的他们大相径庭。作文中不再翻来覆去地重复着同样的语言和故事,大部分同学对“法律”有了更广泛深入的认知,有些同学甚至还了解到土地法、交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同学们作文中也没有了那些假大空,全都是实践中获得的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真实事例,作文内容丰满实在。有些同学还在作文结尾发表了自己对法律事件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征文写作的任务完成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被调动了,作文教学的目标也达成了。

通过这次征文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作文的准备过程是何等重要。作文实践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作文能力的提高以及与社会交往、参与社会实践意识的增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习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契机,进行符合实际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得以积累更多丰富、真实、生动的作文素材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摆脱“满纸荒唐言”的境地,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回信心,找到自我,乐于表达。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评价给学生写作以正确导向。对于小学生作文而言,教师要对作文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生活及社会现实等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素材有选择地进行作文命题的设计,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发育和年段特点的、开放的、自主的作文命题。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命题来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次,指导学生根据相关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作文实践,以搜集、获取真实丰富的作文素材。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到生活中去,或亲身体验、或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或询问长辈,或与伙伴讨论,或与家长交流,……去了解社会、理解生活。这样才可能写出有主张、有个性、有血有肉的作品。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多观察、勤思考、善记录、乐表达,增强学生参与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勇气和信心。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要求:尊重、保护并鼓励学生作文中不一样的、有个性的声音,激发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及自信。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赋予了教育太多的责任。我们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作文教学更是如此,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

论文作者:戚静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论文_戚静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