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65例分析论文_齐晓宇

齐晓宇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 471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讨论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以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给药途径、药物配伍及抗肿瘤药物的分布。结果:经分析得知,致不良反应产生的抗肿瘤药中,以植物类提取抗肿瘤药例数最多,其次分别为辅助治疗类药、抗代谢药、中成药,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临床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监督,合理、规范的用药,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肿瘤药;抗肿瘤药;药物;观察

肿瘤是临床致死率极高的病种,尽管近些年来,国内外临床时有新型抗肿瘤药的问世,然而由于药物机理的特殊作用,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无可规避的都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侵害或毒作用,对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本院对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探讨,获得了可期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其中,实验组有女28例,男37例,年龄分布为17~72岁,38例患者年龄在17~62岁,占比58.4%。其中,用药当天出现不良反应42例(64.6%),男26例、女16例;药物滴注出现不良反应33例(50.8%)。

1.2方法

对65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类别、具体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如表1所示,在经过统计后,分析得知,致不良反应产生的抗肿瘤药中,以植物类提取抗肿瘤药例数最多,其中以紫杉醇、泰索帝、鬼臼乙叉甙为主;辅助治疗类抗肿瘤药其次,其中以顺铂、乐沙定、密固达为主;抗代谢药致致不良反应有甲氨蝶吟、吉西他滨、阿糖胞苷;中成药致致不良反应有艾迪、华蟾毒它灵、消癌平。

表1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用药类别、具体药物(n,%)

3.讨论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最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身体发热、下肢麻木、无力等。发热所致机理为抗肿瘤药激活了体内的内源性致热原,导致其释放而进入血液有关[1]。此外,患者消化道也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当前临床所用过得绝大部分抗肿瘤药基础上都会刺激患者的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遏制细胞生长,进而引发不同程度、各个类型的胃肠道不良反应[2]。有鉴于此,临床应当进一步着重关注化疗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皮肤、口腔黏膜反应以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是否出现器官损害的早期征象。

临床的抗肿瘤药在消灭肿瘤细胞期间,往往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与器官也会造成功能损害[3]。但通过针对性地预防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施以恰当的手段是能够弱化抗肿瘤药物所对患者产生的机体损害。例如植物类提取药中的紫杉醇注射液所出现过敏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该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所引发[4],且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基本都出现在用药后十分钟内。所以,在开始给药十五分钟内,输液速度可保持在10~15滴?min-1,如患者皮肤无异常反应则可将输液速度调到40~60滴?min-1,以此降低皮肤过敏性反应的发生。静脉给药是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药物在直接进入机体迅速发挥疗效,因药物的强作用易发不良反应,这也和给药前的操作也有相关的关系。抗肿瘤药因其药物生物利用度等各原因,注射剂型的抗肿瘤药的品种要多过口服剂型药物,因此,临床的肿瘤化疗都会给予静脉给药方式;而注射剂pH值、微粒、内毒素、赋形剂以及药物配伍、输注等也比之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药师人员必须要时刻关注静脉滴注的药物配制、放置时间、滴注操作、药物配伍、避光要求和输液器具等因素,以最大限度上规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师与药师必须要充分知晓掌握药物理化性质和药动学特点,权衡药物禁忌证与药物的配伍作用,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合适的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以便更为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肿瘤药。此外,药师也需要不断提醒和协助主治医师在使用该药前,按说明书给予规范的预防药物和解决方案。本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5]。

从涉及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用药类别来看,本研究中我院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重点以植物来源及其衍生物与铂类药物为主,该统计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报道相符。临床显示,致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系统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分析原因得知,这是和胃肠黏膜,骨髓等增殖活跃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结果,特别是细胞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因素。当然,这也和抗肿瘤药需要大量使用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植物来源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药近些年的不断发展迅速,其用药的份额始终处在各类抗肿瘤药的千米那。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在有丝分裂M期,抑制肿瘤细胞微蛋白的合成,在抗肿瘤药物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然而这一类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复杂、药理性不明确、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不溶性微粒也容易致使患者出现静脉炎和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临床重视对抗肿瘤药双重性的研究,推动抗肿瘤药的合理规范化使用,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做好处理预案,对提高临床治疗肿瘤疾病的效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给药初期,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并密切监测过敏反应可能的初症,化疗结束后需重视观察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肝肾功能变化,做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惟其如此,方能够有效减少因用药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庆云.2008—2013年103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1(01):123-126.

[2]刘红,张艳华.我院281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14(38):3607-3610.

[3]杨军炎,顾小丽.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162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2(10):922-923.

[4]章娟,吴洪斌,翟青.222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34(10):937-940.

[5]王伟兰,赵粟裕,郭代红.91家医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7417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15(20):2784-2787.

论文作者:齐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65例分析论文_齐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