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师”的资本问题_味全论文

“康大师”的资本问题_味全论文

“康师傅”的资本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康师傅论文,难题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5月15日,台湾统一企业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签订合作意向 书,日清计划将斥资20亿日元取得昆山 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10%股权。这一次"名门对名门"的结合,矛头直指康师傅在中国内地方便面霸主地位。

多年来,康师傅一直占据着中国内地方便面市场40%的份额,而统一和日清总共占有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如此大的差距,当然使二者心有不甘。

统一企业新任董事长林苍生曾透露,预计2003年内地营收将首度超过台湾。显然,未来在内地持续加码投资是统一必然的选择。而日清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宣称,将用三年时间将在中国内地的总投资额增至100亿日元。此次联手统一,日清计划将香港以外的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由1%提高至12%。

"自1992年公司成立以来,康师傅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跟统一、日清、华龙等境内外企业的争夺战。"康师傅控股集团(0322.HK,以下简称"康师傅")总裁室副总裁滕鸿年认为这种联合短期内对康师傅尚不会造成影响。

康师傅控股自2000年引进日本三洋的资本后扭亏为盈,持续三年业绩颇佳。2002年,该股纯利达到了9092万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50.7%。每股盈利1.63仙,派息0.93仙,增长14.8%。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也高于台湾的多年食品霸主统一企业。

但是,康师傅目前仍然面临众多资本难题。一方面,其2003年第一季营业额虽然增长14.7%,净利润则直跌60%(去年同期增长67%)。另一方面,康师傅除了发展本业,尚需消化因为当年扩张失策带来的各种"硬骨头",这个消化过程的快慢将影响到康师傅日后的发展脚步,能否继续将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并使之疲于追赶。

扩张失策

1996年2月5日,康师傅控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H股出身和良好的业绩使其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

由此,康师傅母公司顶新集团开始大举扩张,康师傅本身业务从方便面扩张到了糕饼、饮料;集团的事务则拓展到了快餐等领域。用董事长魏应州及其兄弟的话说,就是"当时我们犯了一个毛病叫'股票上市资金容易取得症候群'"。

当时顶新在各个领域都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魏氏四兄弟中的老幺、1988年怀揣着家族所有资金第一个来内地试水的魏应行形容道:"顶新变成右手要跟统一打;左手要跟旺旺拼;右脚是可口可乐;左脚需要应对劲敌饼干大厂达能、纳贝斯克;面前的头号敌人则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分身乏术的顶新开始疲于应战,在原来并不擅长的领域,康师傅开始节节败退。

由于没有实现规模效应,1997年康师傅控股退出了曾一度与娃哈哈、乐百氏同列三甲的纯净水市场。2001年年初,旺旺将国内米果的价格下降40%,康师傅不敌,开始转向外销市场。好在康师傅系列夹心饼干占到同类29.9%的市场份额,总算是在糕饼事业群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整个业务始终发展速度缓慢,2002年的财务报表显示,康师傅的糕饼业务甚至出现了与2001年同期-6.17%的负增长。

顶新买进了德克士炸鸡中国业务的经营权,计划在三年将其扶持成国内西式快餐的前三名,并实行跟随麦当劳、肯德基策略,但却终未能敌麦当劳、肯德基的品牌效应以及成熟的营销模式。

此时,急于扩张规模的顶新,遗憾地抛弃了早期发展方便面业务时沿用的大量周密的前期调研和考核传统。以德克士连锁为例,顶新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当时所有店面的租约一签就是五年,原为降低成本,但实际上却成倍加大了前期投入,致使风险增加,当经营情况不好时也不能撤资。

康师傅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先到款后发货的纪录,这个独特的做法使康师傅几乎没有任何应收账款,保证 了良好的现金流,这也为顶新进入新的领域进行资本运作提供了基础。但是随着业务拓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虽然还能够保证款到发货,但是康师傅的现金流已经开始周转不灵,财务报表亮出红灯。加上1996年,国内政策关税大限,顶新将未来五年要投资的机器全部购入,财务出现了赤字。

尽管上述投资有所失误,但给顶新集团带来最大危机的还是1998年对味全的收购案。1998年4月,顶新以每股70元的价格并购台湾第二大食品企业味全公司,康师傅获得经营管理权,1999年康师傅增持味全股份,持股比重达19.96%。然而,市场并不看好此次收购案,致使味全股价从70余元拦腰再折半,一直狂跌至4.55元最低点,也由此 引发了康师傅的财务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台湾股市崩盘,顶新贴进62亿台币跌价损失。曾经的红筹公司康师傅控股沦落到债台 高筑,1998年亏损280万美元,1999年亏损额高达3580万美元。

"尽管购并是促成业绩成长的快捷方式,可是并购企业一开始就必须投入所有资金,反观其他投资,如研究发展、产能扩充、行销规划等,可以分阶段支付所有费用,时间拉长,可以做好财务规 划。相较购并案,只要一签约,主并公司即将被庞大财务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购并后股票连续狂跌,更是如此。"反思企业的这段生死历程,康师傅董事长魏应州感慨良久。"大陆型的经济是大者恒大,但多元化的经营过程里面,可能你本来要大,可是你去做别的,忽略了原来的主业,你的主业就无形中慢慢被侵蚀了,就没办法大者恒大。"

生死抉择

盲目的并购给康师傅带来了恶果,社会各方面开始质疑顶新并购资金的出处,尤其是并购味全的资金。而且中国内地的有关机构不再信任顶新,认为其高价并购台湾企业味全有资金外逃嫌疑,银行开始银根紧缩不愿再贷款给顶新。

资金链已经断裂,魏氏四兄弟苦心打拼的食品王国马上就要毁于一旦。不得已,顶新决定出售康师傅30%的持股权,以获得救急资金。

最初魏应州向宿敌---当时统一的掌门人高清愿伸出了橄榄枝,但最终跟康师傅订立盟约的却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1999年7月,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和顶新进行策略联盟。三洋同意以高于股价的价格,用现金收买康师傅33.1889%股权。虽然大股东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和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分别持有33.1889%股份,康师傅控股魏家兄弟依然享有经营管理权。

据说,顶新与统一在持股比例和股价方面没有谈拢。其实,从情理上分析, 根源还是康师傅不愿将多年苦心打拼的江山拱手送人。

三洋1.4亿美元的入主,解决了康师傅的资金饥渴,度过了危机。

回马枪

在统一逐步转移重心到内地的2002年年底,康师傅一招回马枪杀回了统一的大本营台湾。2002年12月2日,康师傅方便面在台湾2300家连锁超市门市上架。味全的股价应声上涨,达到了2002年新高16元左右。

魏应州表示,此次在台湾上市的方便面投资约1亿元。魏强调:"康师傅有信心在三年内占领台湾方便面市场的20%,并希望在六年内收回投资。"因为 台湾当局尚未开放内地方便面产品入台,故此次康师傅方便面通过顶新旗下味全食品公司在台湾上市。

滕鸿年透露,至今年3月,康师傅方便面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已由5%升至 21%。初战告捷使得康师傅决定重新调整 台湾市场的定位,将台湾视为康师傅控股发展整个大中华经济圈的第八块市场,力争两年内将市场占有率增至30%。

回马台湾的过程中,康师傅最大的难题实际并非市场,而在于对味全公司的整合。康师傅控股公司香港顶益对味 全的并购,本来目的是要借味全的渠道挤进乳品和果汁饮料市场,结果遭遇出师不利。但其并购味全的选择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时机上。味全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尤其是乳品、果汁饮料等精致食品制造技术、经验和团队刚好是康师傅缺乏的,而味全缺乏内地的销售通道,双方确实具有互补的效应。相对于台湾市场,康师傅恰恰可以通过味全的通路来达到占 领海外市场的目的。这种资源和通道的整合,目前已经先从味全每日C开始。双方合作的方式是,味全将每日C的品牌授予顶益内地子公司,品牌及技术授权金是产品售价的3%。据最新消息,味全每日C已经在华东地区高达90%以上的 市场占有率(纯鲜果汁市场)。另外通过授权的产品有味全优酪乳。

现在,顶新国际圈定了三个未来投资的重点:速食品、冷藏产品(味全果汁产品)以及销售通路。从目前来看,整合味全给顶益的收益还很有限。据康师傅总裁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味全的冷藏食品进入上海半年,目前冷藏产品占康师傅控股业务1%的比例都不到。同时冷藏产品对生产、运输、保存的条件要求较高,价格偏向高端,目前尚难形成方便面那样巨大的市场总量。目前,康师傅还是借助味全开拓台湾等海外市场多一些。"销售通路"是顶新国际发展的重点之一,即乐购这样的连锁大卖场。乐购是顶新多元化期间惟一从一开始就盈利的项目,2002年营业收入已达到30多亿。但对康师傅而言,这些销售通道销售的产品目前只占它们总销售额的3%,而其他产品的销售业绩多来自康师傅自己铺设的销售通道,看来,双方的互补性、联动效应有待加强。

在康师傅控股的业务群中,茶饮料坐上了头把交椅,业绩从2000年的11亿元,翻番到2001年的22亿元,2002年则达到了30多亿,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加211%。不过,当康师傅茶饮料生产线从11条拓展到25条时,统一的生产线也增加了一倍,希望争抢20%市场份额。同时,统一日前正在积极规划在内地A股上市。据称,统一将会把内地生产事业划分为食品与食粮两个控股公司,并以食品控股公司为内地上市的首要目标。

不排内忧,难除外患。看来,顶新面临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标签:;  ;  ;  ;  

“康大师”的资本问题_味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