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沈海利论文_沈海利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沈海利论文_沈海利

摘要: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工艺与顺序。基于此,文章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筑业面临着农民工的老龄化、流失化——越来越多曾经技术成熟农民工年龄逐渐增大,已不再适应高强度的施工作业;同时,许多较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又不愿意从事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建筑行业,甚至导致全国多地出现了建筑行业“用工荒”。

在北京市装配式公租房实验楼项目和常营三期剩余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2#、3#楼设计中采用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采用大量水平和垂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楼板、预制墙体、预制楼梯等,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将建筑物建成,经工程实践形成本工法。这一方法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观感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省了周转材料,最重要的是由于大型吊装机械在该工法中的应用,使得劳动力数量大大减少,有效地解决了 “用工荒”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营三期剩余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2#、3#住宅楼已顺利通过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北京市“结构朝阳杯”的评审,并给予较高评价。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点:

2.1项目进度总控

2.1.1项目施工全周期重要工期节点控制

根据项目投资周期计划,有针对性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总计划,把控施工阶段重要节点完成时间和开始时间。审核施工单位土石方工程、地基与基础、现浇混凝土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装配式装修、市政园林等专业施工计划和工序穿插合理性等。专业工程施工既要与项目总体进度目标一致,又要考虑施工季节、材料供应市场行情和劳务工人淡旺季等因素,合理的时间段组织合理的施工工序,既可以保证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可以整体上降低施工组织难度,减少窝工、停工甚至是返工的现象,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1.2建筑构配件的生产与运输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构配件的质量和产能是制约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监督构件生产单位介入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构件加工图纸深化设计,模台制作和试生产等是保证构配件供应能力的重要措施。构配件的运输是制约构件供应能力的重要环节,构件运输应根据运输距离合理安排运输车的数量,运输车辆应配置专用运输支架,运输计划于现场生产计划应严格一致,保证车辆在现场滞留时间不能太长。

2.1.3装配式建筑转化层与标准层施工管理

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施工前应对钢筋进行特殊处理,转换层的钢筋应单独加工,转换层施工提前准备钢筋定位工具的,转换层施工完成后,应根据转换层施工中包括构件吊装、支撑安装、节点钢筋及模板安装、套筒灌浆、提升外防护架、水电穿插、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序所需的时间,合理制定标准层施工各工序施工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

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除了针对施工现场一般性安全性防护措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外重点管理以下几点:

2.2.1 垂直运输工具选型:

塔吊选型与布置:塔吊运载能力、作业半径、最大构件重量、最不利堆场位置、最不利安装位置等相互关系复核。塔吊基础承载力、附着点承载力和附着结构复核等。

施工升降机的选型与布置:施工升降机安装位置、管理制度、附着点二次验算和附着结构复核等。

2.2.2 堆放场地布置:构件堆放场地布置不仅满足塔吊作业要求,现场运输方便等因素还要考虑堆场地基承载力、堆场对地下结构工程承载力要求等因素。构件运输车辆通道地基承载力和通道对地下结构承载力要求等。

2.2.3 装配式建筑外架选型:装配式建筑外架选型不仅与施工成本直接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后续施工工艺穿插、施工组织措施,根据施工进度、成本和施工组织措施等因素合理选择双排落地脚手架、悬挑架、集成式爬架等外架体系,针对外架基础承载力、附着点和卸荷措施进行合理的管控。

2.3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2.3.1除了针对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等技术文件进行管理外,着重针对装配建筑施工技术相关的技术文件进行重点把控:包括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策划、装配式建筑施工专项方案和论文文件、现浇节点模板工具选型与施工方案等。

2.3.2施工过程中除了针对一般性的质量目标和创优目标进行管理外着重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C构件进场验收质量标准、PC构件现场安装质量标准、PC构件现浇节点质量标准和装配式=建筑构件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4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2.4.1除传统的生活办公设施、加工场区,仓库堆场及场内循环道路外,还应考虑合理布置预制构件专用的堆放场地和运输通道,堆放场地与垂直运输设备吊运半径位置关系、运输通道承载力及转弯半径等要求。

2.4.2堆放区立体堆放架体设计。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立体堆放架体设计、堆放场区承载力复核计算和构件堆放顺序的管理。

3总结

该工艺采取了大量水平和竖向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楼板、预制外墙、预制楼梯等,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将建筑物建成。这种施工工艺的主要优势是在保证结构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观感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劳动力数量。同时,由于采用的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节约了施工用水,减少了污水的排放,节约了模板、支撑等材料,降低了施工噪音,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施工扬尘的产生,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说,住宅产业化是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与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这与政府所提倡的低碳理念不谋而合,住宅产业化也正是中国倡导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装配式剪力墙技术势必成为将来住宅工程的主流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文胜. BIM技术运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创新性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8).

[2]林忠华. 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01).

[3] 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4]李海建,冀志江,孙义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03):72-75.

[5]庄丽,白国庆,董骅,等.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 价值工程,2017,36(17):169-171.

论文作者:沈海利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沈海利论文_沈海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