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图,中段习作教学的“助推器”——以统编三上语文教材为例论文_祝锋

衢州市实验学校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 要:为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顺利跨过习作起始阶段的“鸿沟”,教学中运用思维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图化目标,联结整体;图化积累,留心生活;图化方法,精彩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积累习作素材、整理习作思路的习惯。学生习作的视野打开了,习作方法掌握了,习作能力就自然提高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便不再是一句美丽的空话。

关键词:思维图 中段习作 统编教材 三上

习作起始阶段,一味地技巧与方法指导犹如皮毛,难以抵达学生内心,难以燃发他们由衷的习作能量。而富有联结性、层递性,且图文并茂的思维图则能有效激发这一年段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与自信心,帮助他们积累习作素材、整理习作思路,帮助他们顺利跨过习作起始阶段的“鸿沟”,提高习作的能力。笔者细阅本册教材,发现思维图的学习方法已于习作、习题等多处作了渗透,如习作一《猜猜他是谁》,习作八《那次玩得真高兴》,皆用图文性思维图作架构桥梁,意在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园地三总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中,用发散式思维图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教材第89页则用纵贯结构图来理课文脉络。由此可见,在习作起始阶段借用思维图来学习写作,是契合教材编写要求,可操作、可实践。

一、图化目标,联结整体

统编语文教材以双线来组织单元结构,既有如人教版教材一样的“围绕内容主题”来组织单元,又明确提出“语文要素”中的各种基本“因素”。三上教材第六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第八单元读写要素是“带着问题默读,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些“语文要素”体现在教材的各处,有的显性呈现,一目了然;有的却潜藏于其它板块的学习中,需用心挖掘。但无论以哪种方式呈现,对于习作刚起步的学生来说,不易明晰,笔者便通过和学生一起画彩色思维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总揽一学期的习作目标。这份思维图就如学生踏入习作门槛的导航图,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方向性的引导,也给学生带来绘图的趣味与快乐(见图一)。

图一

二、图化积累,留心生活

1.依单元绘制,于细微处着手。

本册教材第五单元是习作独立单元,以“学习观察”为主题来整体安排单元习作教学内容,这也是统编教材习作部分的一大编排特点,观察能力是该年段习作的重要能力之一。

于是,在教学本单元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引导:

(1)学习《搭船的鸟》,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圈一圈、划一划。

(2)学习《金色的草地》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3,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

(3)对照“交流平台”中的思维图,归纳总结出观察的方法。

(4)“初试身手”,仿两篇课文中的观察片段,尝试用几句话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5)学习例文,引导学生借批注和文后练习题,体会作者是如何动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事物的。

(6)完成单元习作,交流观察心得。

根据学习的序列,学生一步步完成下列思维图(见图二)。

 图二

该思维图将本单元习作学习的要素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凸显了“感性认识——理性把握——实践运用”的学习路径,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了有质量的习作素材。

2.依时间绘制,于生活中积累。

依时间来绘制思维图最有利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瞬间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记录兴趣。该教材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日记”,要求“坚持写下去,会大有收获”。以时间思维图来记录生活与写日记其实是殊途同归。当学生把记录当成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就不愁学生没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了。

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第八单元习作时,做了如下的前置引导:

(1)本单元导读课中,请学生自由交流平时喜欢玩些什么,怎么玩的。

(2) 引导学生在接下去的两周时间里用思维图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喜欢玩的活动和怎么玩或玩时的感受。期间,不定时地让学生交流记录成果,对记录认真的学生给予习作态度加分。

(3)思维图记录的最后一天,指导学生整理记录内容,给特别开心或印象深刻的那次玩配上照片。

现择选一位学生的思维图以示例证(见图三)。

图三

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根据旅游地点的顺序绘制思维图,如将每天游玩的地点,游玩的故事,沿路收集的地铁票、景点票、参观券等都用思维图作简单整理,每天只要花几分钟就可完成。旅游结束后,再让学生根据思维图整理和回忆,完成旅游日记。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就引导学生从人物不同的角度去画思维图,如性格、爱好、外貌等,在打开学生诸多的习作空间时,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到底写哪几个方面。

三、图化方法,精彩表达

读本册教材的习作提示,能清晰地发现,提示材料中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四个部分,其中“怎么写”指出要具体指导。该如何指导才是符合起始阶段的习作要点,把握该年龄段学生的学情?实践中,笔者依然借思维图来引领学生习得“怎么写”的方法与途径。

1.以图梳理思路。

叶老曾说过:“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叶老先生提到的“提纲”就如笔者所提的“思维图”,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会下笔有理有序。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写好段落,笔者在指导第四单元“续写故事”的习作时,就用思维图帮助学生梳理片段习作的思路。

大致思路如下(具体教学实录附后):

(1)出示狐狸被钉耙击中的图片。你想给这幅图配上怎样的文字?

(2)层递式呈现范例,理思路:狐狸一不留神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耙柄狠狠地打在了它的脸上,鼻子都被砸歪了,狐狸顿时感到眼冒金星。

师:这段配文,你最欣赏什么?(板书:看)

师:作者又细致地看图,进行了修改,加入象声词。(板书:听)

师:最后,作者还想到,此时的狐狸一定会有想法,于是又加入了想法的句子。(板书:想)。

(3)根据学生的交流,完成思维图。

(4)出示狐狸遇水塘的图画,以“听——看——想”的思路给图片配文。(见图四)

图四

第七单元习作主题“我有一个想法”,笔者在教学例文时,引导学生发现例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梳理出“发现-想法-建议”三个板块的思维图,然后让学生着手习作。因为有了明了的习作思路,学生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

第六单元“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笔者进行了分类的练习。如下雪了,引导学生围绕“下雪了,真美”,画出自己要写的思维图:雪花什么样?一切景物有什么变化?人们又有哪些活动?自己有什么感受?;写铅笔盒,引导学生围绕“我的铅笔盒真漂亮”,思维图列出要写的板块:形状、材质是怎样的?颜色、图案是什么?是怎么使用的?这样的梳理,学生不但掌握了“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还能将每一个片段的练习写得丰满。

2.借图比较异同。比较是近几年阅读教学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阅读方法。笔者也曾做过该方面的教学实践与整理,发现通过比较来展开教学,能让课堂饱满大气,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以片段为重点的习作起始阶段,笔者将思维图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例中比较出写作的秘密,收获到写作的方法。如第五单元依单元画思维图的指导中,笔者就运用了思维图中的比较法则:比较课文中细致观察的三个片段,总结出观察要留心、要细致;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仿写作品,发现优缺点;比较例文中的片段,总结出写好观察习作还要调动各种感观。

3.引图突显方法。

思维图不仅能梳理习作思路,比较总结习作方法,还能让学生的表达更深入。笔者在教学第二单元习作时,拓展出主题为“秋天的快乐”的习作指导课。课中,笔者不仅根据学生的回忆归纳出“吃果子、赏美景、干农活”三个板块的“快乐”,还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写法,学习用“形容词”加“比喻、拟人、想象……”等表达方法将习作写得更精彩。呈现出的思维图如下:(图五)

图五

在习作讲评环节,笔者紧扣思维图中的表达方法展开。如自评中,笔者提出:“在用上这形容词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打星。”“想一想,改一改,还能在哪些地方加上形容词。”前呼后应,学生在习作表达上自然有了提高。

一年的实践,笔者真实地体会到思维导图给习作起始阶段学生所带来的益处:习作前的全景预览、材料积累;习作中的思路梳理、方法渗透等等,思维图不仅使自身的教学更具整体性、全局观;更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视野,让学生在趣乐之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1]王姣宇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5。

[2]王立根 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J].教育教学?教学研究,2009。

论文作者:祝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思维图,中段习作教学的“助推器”——以统编三上语文教材为例论文_祝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