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安全管理是安全持续供电的基础,也是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电力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供电系统为人们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电系统有必要加强对电力安全的管理工作,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
1 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不规范
管理不规范,包括电力系统运行不规范和非法用电。通过对现有工作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电力工程中存在一些违反运行规则的问题,并且经常发生一些不正确的操作,这不仅降低了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安全风险。如果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瘫痪,他们不能穿戴完整的安全设备进行检查。非法用电情况在老城区、棚户区较为多见,研究人员在统计资料中发现,每发现10起电力安全事故,就有5.65起与老城区、棚户区非法用电相关,每出现一次电力事故致死事件,就有78.5%可能发生于老城区、棚户区的非法用电行为中,这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
1.2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企业电力安全工作的失败不仅取决于上级领导,也取决于员工是否有安全意识。尤其是在电力部门工作的一线人员,应该严格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维护意识。工作中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无法正确用电、经常忽略一些小细节以及最终对个人安全的威胁。还有就是电力维修人员投机取巧,为了工作而工作,对电力设备的检查也是马马虎虎,根本就不重视,不按照规定定期检查设备的老化程度。
1.3缺乏安全管理机制
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供电系统电力安全管理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许多电力企业中,仍然缺乏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这将影响电力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可以使电力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参考和依据。然而,如果没有电力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在维护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将缺乏检查,他们将无法将安全管理方法应用于电力维护。除此之外,安全管理机制的缺乏,会影响到获取电力设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让电力企业的设备维修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
1.4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电力企业工作量大,项目复杂,经常导致安全事故和失误。在一些细节上,如设备放置、线路跟踪和员工吸烟,安全管理效果将受到影响,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工作人员经常忽略这些细节,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虽然管理人员严格控制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大部分环节,但由于其可操作性差,很难落实到位,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安全管理效果,这就是电力安全管理,是一个主要问题,有关企业要制定相应措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降低安全风险,有效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电力安全工作必然有一定安全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收到明显的效果,使电力企业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促进长远发展。
2电力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管理
工地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大多数安全问题来自工作现场,在有完整的管理计划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完全按照规范操作,因此加强工作现场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加强工作现场的安全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是加强工地安全管理的关键。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对事前进行防范,对事后进行改进,在事中做好控制工作,以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可以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电力管理的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分工
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对个人的责任,是电力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为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具体问题,根据电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并落实对个人的责任,使相关管理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将责任、权利和利益落实到一个地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第二,制定安全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以便在发生安全问题后,能够及时查明责任,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案[5]。第三,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根据电力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达到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
2.3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执行力
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是提升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电力法》明确规定:电力企业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安全责任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建立健全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应该对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制定,严格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级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第二,电力企业应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建立安全生产“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机制。第三,应该将电力企业各部门的利益、个人薪资等和安全生产考核指标联系起来,形成联动考核机制,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2.4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完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进行。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和评估也应该以科学的电力安全系统为基础,促进各种系统的持续改进,从而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效率,目前部分企业对涉及的制度流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工作,根据制度、流程、发文规定等相关文件、对企业各岗位涉及的制度内容、流程节点、表格表单进行梳理,使每个岗位都清楚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在制度与流程中要执行的内容以及执行过程中涉及的表格表单,从而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也加强了员工按制度开展工作的意识。其次,要对操作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对于供电单位,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应当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使人员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5合理调整企业员工心理与操作行为
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电力企业需要从以往事故的成因进行切入,认真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科学结论。从以往事故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事故主要是由于员工工作心理和操作行为不当造成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大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关注力度,协助工作人员解决困扰自身的问题,使员工放下思想包袱与负担,让企业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克服电力生产工作的恶劣环境条件,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冷静而严格地完成每一项操作。同时,企业应该设置心理沟通部门,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指导和疏导,让电力企业工作人员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得以消除。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蓬勃发展也给电力工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分析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树立长远观念,把电力安全管理作为长远目标,开拓思路,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提高电力管理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真正实现电力系统安全,促进有效的电力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余劲秋.电力线路施工存在问题及其安全管理对策[J].低碳世界,2017(34):138-139.
[2]刘传宏.浅析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我国新通信,2017,18(15).
论文作者:郭志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员工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责任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