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论文

海岛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论文

海岛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曹梦云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 海岛相对于陆地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单元。海岛的地域特殊性,决定其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国内外对海岛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循环经济、海岛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海岛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海岛循环经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海岛经济;海岛循环经济

1 引言

根据《2016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统计,我国共有海岛11 000余个,海岛总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8%。虽然海岛总面积占比较小,但由于我国陆地资源有限,使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指出,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公报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全国各地海岛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海岛淡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使海岛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海岛地区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述,以便为我国海岛循环经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 海岛经济

2.1 海岛经济的内涵

学术界对于海岛经济的界定并不统一。张耀光指出岛屿经济是一个独立的海岛或一群海岛,开发利用其岛陆、岛滩及环岛海域的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以发展经济并具有一定行政、经济组织的地(海)域单元[1]。宣磊认为海岛经济是国民经济、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另外,一些学者主要强调海岛经济的独特性。王明舜认为,中国海岛经济应该在“特”字上下功夫,各个海岛根据自身优势条件,提出别具特色的发展战略,保持海岛经济的持续增长[3]。王忠认为海岛经济建设应参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补偿和扶持,以推动海岛经济发展[4]。张耀光认为,由于海陆资源、生产实力水平和人文社会经济条件等原因,海岛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5]。秦伟山在充分考虑了海岛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把海岛经济定义为以海岛陆地资源、周边海洋资源及其地理区位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岛—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发展演化特征,并因此具有一定脆弱性的地域经济类型[6]

2.2 海岛经济的发展模式

2.2.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对海岛经济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小岛屿,并从海岛本体系统的脆弱性出发研究海岛经济。他们尤其关注气候变化对小岛屿国家造成的影响。例如,Patrice Guillotreau等指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体制和环境变化的影响[7]。Jack J.Lennon以爱尔兰岛为例,提出气候等环境变化给粮食安全带来诸多挑战[8]。另外,国外学者根据海岛的本体特性及其面临的周边环境,关注海岛产业的发展。如渔业受到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气候、地质等环境限制对夏威夷群岛集约农业的发展潜力有所制约[9];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旅游业对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Peter JS等研究了旅游国家的收入变化对旅游依赖型小岛屿的经济的影响[10]。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对于海岛经济的研究大多是探讨来自外部因素对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气候、体制等),对影响海岛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研究较少。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加速,建筑工程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问题越发突出,甚至部分地区已然接近城市所能提供的能源极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节能设计势在必行,是促进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并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在此过程中,建筑节能设计需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在因地制宜的原则导向下,选择科学的践行措施。

目前,海岛循环经济的许多研究都是在海洋循环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以把学者对海洋循环经济路径概括为:以生态经济价值观作为基本的准则,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网络体系(构建生态型微观经济主体,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化布局,最后成为外部有害物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的可持续生态综合区。根据这一路径,学者们因地制宜,提出了具体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潘朝辉等介绍台州湾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的方式[34];郗永勤提出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35];顾波军等论述浙江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36];官玮玮对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做了详细研究[37]。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对海岛循环经济的研究较少,因此相关研究与生产实践可以借鉴现有的海洋循环经济研究。

3.2.1 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孕产妇于入院后由护理人员介绍院内环境、责任护理人员、主管医生等,为孕产妇制定饮食计划,规划好作息时间,对孕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详细地解答,告知其在分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提高孕产妇对分娩的认识度。

3 海岛循环经济

3.1 国外研究进展

于里巷中聚哭。相传春秋时期郑子产死,郑人巷哭三月,竽瑟不作。见汉刘向《说苑·贵德》、《孔丛子·杂训》。晋羊祜卒,南州人罢市,巷哭者声相接。见《晋书》本传。后来诗文中多作为典故用来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宋苏轼《分类东坡诗》二四《陆龙图诜挽词》:“属纩家无十金産,过车巷哭六州民。 ”〔2〕248

循环经济通过促进在经济系统内采用闭环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更好的平衡和协调。在欧盟、日本和美国,循环经济是自下而上的环境和废物管理政策工具。发达国家的海岛循环经济模式起步较早。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其经济发展由于受资源、环境、生态等多种因素制约,很早就提出了“环境经济立国”以及“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建立了生态化的产业模式,实现了从废弃物被动的“末端治理”转向以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控制废物产生的“管段预防”为主,配合废物回收再利用和减量化方法,建立了资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另外,日本还有较为健全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部分学者对日本的循环经济进行研究,例如,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0-21]、立法[22-23]、经验启示[24]等。

3.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海岛经济的研究主要探讨其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民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国内对海岛经济的研究主要是从分析其产业结构出发,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成果有张耀光通过分析我国海岛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以此划分出海岛县经济类型[11-13]。同期,有许多学者对我国的海岛县产业结构演化做出分析。刘锴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12个海岛县产业结构和综合实力进行评价[14];周杏雨等利用“三轴图”与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法,以及运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海岛县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比较[15]。这一时期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化特点表现为:产业结构总体向高级化方向演进,已发展为“三、二、一”或“二、三、一”的构成。

国外海岛经济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是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Alejandra M.G等通过能量分析,量化了波多黎各岛发展(1960—2013年)的可持续性[17]。Anna M等运用SWAT模型和KSWAT模型量化了克里特岛(希腊)喀斯特地貌实际用水的可持续性[18]。Siew IN等利用可持续生态旅游指标体系(SEIS)对刁曼岛(Tioman)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评价[19]

国内许多学者基于海岛本体特性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海岛经济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李金克等、孙兆明等指出海岛作为人地关系最为尖锐的地区,其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为实现海岛的生态平衡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海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25-26]。根据海岛可持续发展路径,国内学者大都关注产业转型。在渔业方面,由传统渔业改变为休闲渔业。柴寿升等借鉴了美国和日本休闲渔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建议[27]。王福林等在对国外休闲渔业管理综述后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配额管理制度成为国内休闲渔业管理的主流模式[28]。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思路是发展旅游业。滨海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在我国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近些年,国内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海岛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刘佳等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Ⅲ探究中国滨海旅游研究,文中较详尽地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区域、研究内容、研究阶段[29]。海岛作为人地关系最为复杂的区域,其可持续发展尤其受学者重视。柴勇提出海岛旅游的开发原则和措施[30]。环境效应和承载力是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2个热点。环境效应研究的主要是海岛旅游活动造成的外部不经济[31];承载力研究主要是度量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32-33]

这个叫二丫的女孩没多少文化,言谈举止间透出一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一看就知道很容易被人糊弄上床的那种女孩。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对海岛循环经济的研究较少,学者们主要针对海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一般认为要实现海岛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海岛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使海岛经济区布局合理。

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一个海岛由于本体特性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但仍明显存在着共同的一般发展趋势,产业结构模式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学者主要根据各个海岛特点,针对性地提出经济发展模式。张耀光提出海岛县经济4种发展模式:开发区模式(加工业为主)、保税港区模式(以物流为主导)、生态区模式、旅游区模式[13]。王明舜、李想姣都提出海岛经济3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陆岛一体化发展模式[12,16]。同期,国内许多学者对渔业、旅游业、工业等单个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针对渔业的发展,张耀光等对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场生产的发展过程、生产特征作出详尽的分析;李靖宇等提出打造长海县“海洋牧场”。随着产业结构总体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发展为“三、二、一”模式,国内涌现出许多海岛旅游业相关研究。车亮亮等运用Cite S pace可视化软件对数据库中有关海岛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海岛旅游研究有一个最主要的演化路径:海岛旅游—海岛资源评价—海岛开发利用—旅游产品—海岛可持续发展—海岛人地协调。

3.2.2 海岛循环经济与海洋循环经济

2.2.2 国内研究进展

3.2.3 实现海岛循环经济的途径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审视目前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对外依赖度大,特别是产业链不完善。二是在海岛产业布局中,对各产业群内或产业群间的产业关联度与协调度考虑不够充分。三是生产和流通环节中部分产品不符合国际资源环境保护标准,导致这部分产品出口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38-39]

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及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海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海岛资源为基础,可以在海岛资源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等领域建立3种不同层次的循环模式:第一,在海岛企业生产环节实行清洁生产(小循环)。通过海岛企业(如水产加工业、生物医药业)内部的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第二,通过海岛不同产业之间的循环(如能源、交通、旅游等),组成海岛生态产业链。主要是以生态产业园区形式实现海岛产业链循环(中循环)。第三,在海岛功能区、经济区域实现区域循环(大循环)。在海岛区域,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通过海陆一体化进行社会整体循环,完成循环经济的闭合回路。其他学者认为构建海岛循环经济的大体思路是:产业链构建;产业空间布局及重点项目;资源集约利用,回收体系和绿色消费;控制污染物排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盖文启等以海南岛为例、鲍艳红以海王九岛为例、李振宇等以玉环县为例,针对各个海岛的地区特点,提出相应的海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40-42]

行文至此,想起李长吉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的“泪”,大概正是李长吉的“那一刹那的感觉”。是什么形成的他的感觉,是“东关酸风射眸子”。这令人心酸的风,看似射向了金铜仙人,实则是射向了李长吉。这与华君武由于枯燥的发言形成的他的“那一刹那”的“苍老”的感觉,何其相似乃耳。这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常情常态,又何独厚于画家诗人。可这“感觉”对常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感”过也就算了。可画家诗人,却能杯水生波,令人玩味不尽,换言之,亦即艺术魅力,审美愉悦。

4 结语

根据目前海岛经济的发展现状,海岛要真正走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推行循环经济应坚持以下原则:以循环生态经济为目标,建立合理的海岛产业结构;以海洋功能区划为手段,调整海岛产业布局;以特色产业为主体,构建海岛经济优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要求,限制海岛不合理开发;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关键,夯实海岛经济发展基础。除此之外,国家还应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耀光.中国岛屿经济体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J].海洋经济,2013(1):43-48.

[2]宣磊.浅谈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J].当代经济,2014(1):52-53.

[3]王明舜.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与选择战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3-48.

[4]王忠.国家推进海岛经济建设政策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3(4):89-96.

[5]张耀光.中国海岛县的经济增长与综合实力研究[J].资源科学,2008(1):18-24.

[6]秦伟山,张义丰.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9):1401-1412.

[7]Patrice G,Liam C,Jan R.Vulnerability of small island fishery economies to climate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J].Cur-rent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2(6).

[8]Jack J.Lennon.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and food safety within the island of Ireland This paper is one of a series of reviews on“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afety an Island of Ireland perspective”[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

[9]N.Ladefoged,Patrick V.Kirch,Samuel M.Gon,et al.Chadwick,Anthony S.Hartshorn,Peter M.Vitousek.Opportunitiesand constraints for intensiveagriculture in theHawaiian archipelago prior to European contact[J].Thegn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09(10).

[10]Peter Josef Stauvermann,Ronald Ravinesh Kumar.Economicsoftourism & growth forsmallisland countries[J].Tourism Management,2016(2).

[11]张耀光.中国海岛县经济类型划分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9(1):56-63.

[12]张耀光.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J].经济地理,2003(1):47-50.

[13]张耀光.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新演进与发展模式[J].海洋经济,2011(5):1-7.

[14]刘锴,殷继青.中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评价及综合实力测度[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10):1165-1168,1173.

[15]周杏雨,许学工.中国重要海岛县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5(3):84-88.

[16]李想姣.国内外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6):50-53.

[17]A lejandra M.González-Mejía,Xin(Cissy)Ma.The Emergy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Trends in Puerto Rico From 1960 to 2013[J].Ecological Economics,2016(11).

[18]Anna Malagò,Dionissios Efstathiou,Fay c al Bouraoui,et al.Regional scale hydrologic modeling of a karst-dominant geomorphology:The case study of the Island of Crete[J].Nikolaidis,Marco Franchini,Giovanni Bidoglio,Marinos Kritsotakis.Journal of Hydrology,2016(5).

[19]Siew Imm Ng,Kei Wei Chia,Jo Ann Ho,et al.Seeking tourism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of Tioman Island,Malaysia[J].Tourism Management,2016(10).

[20]尹小平,王洪会.日本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J].现代日本经济,2008(6):41-45.

[21]张艳婧.日本循环经济模式形成及运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6(30):45-47.

[22]汪洋.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6(30):45-47.

[23]吴真,李天相.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18(4):59-68.

[24]王福全,庞昌伟.日本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社会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2017(5):60-63.

[25]孙兆明,马波,张学忠.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10-114.

[26]李金克,王广成.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1):54-57.

[27]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7-31.

[28]王福林,张禹辰.国外休闲渔业管理综述[J].中国渔业经济,2013(1):170-176.

[29]刘佳,贾楠.中国滨海旅游研究热点领域与演化路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6):844-849.

[30]柴勇.环境保护视域下海岛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7,33(4):131-133,139.

[31]刘世栋,高峻.旅游活动对滨海浴场水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2):1-4.

[32]张广海,刘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7):1222-1227.

[33]刘佳,于水仙,王佳.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量化测度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163-170.

[34]潘朝辉,杨莉莉,孙仲钱.台州湾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5(3):26-29.

[35]郗永勤,彭喆,陈耀辉.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与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9-42.

[36]顾波军,阳立军.循环经济模式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8):59-62.

[37]官玮玮.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5):268-269.

[38]彭超.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初探[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39]薛东辉.创建循环型岛屿建设环境友好型景区——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蓝图与进展[J].厦门科技,2006(3):18-20.

[40]盖文启,蒋振威.我国海岛型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探析——以海南省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0):13-15,46.

[41]鲍艳红.海岛水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42]李振宇,胡丽亚,褚新东.创建海岛型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J].浙江经济,2014(9):52.

Abstract: Relative to the land,the island is a special geographical unit.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island region,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tudies on island economy have been conducted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aspects,including 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mode of island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island circular economy.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island recycling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rcular economy;island economy;island circular economy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021(2019)08-0004-04

收稿日期: 2019-05-20;修订日期:2019-08-12。

作者简介: 曹梦云,女,1995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

基金项目: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2018年项目。

标签:;  ;  ;  ;  ;  

海岛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