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区人工幼林及其土壤管理对策论文_郭新岭1,曲鸿超2,乔润喜3

爱辉区人工幼林及其土壤管理对策论文_郭新岭1,曲鸿超2,乔润喜3

1.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林业站 黑龙江黑河 164300;2.黑河市爱辉区胜山林场 黑龙江黑河 164300;

3.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局森防站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本文对黑河市爱辉区人工幼林及其土壤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人工幼林土壤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人工幼林;土壤;管理;对策

黑河市爱辉区是黑龙江省的三大林区之一,是全省地方林业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二十世纪期末以来,爱辉林区主要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济产业。超采过伐、乱砍盗伐、毁林开荒,致使天然林有林地面积、森林资源蓄积量迅速减少,森林质量大幅下降。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环境恶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森林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引起普遍重视。国家和地方每年在爱辉区造林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诸因素致使造林后人工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因此加强人工幼林管理迫在眉捷;而土壤管理是人工幼林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造林前整地、除草、松土、灌溉与施肥等综合管理措施。

1.幼林管理

幼林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然后才能迅速成长。这一时期,幼林还处于散生状态,生长起来较为困难,必须营造出利于其生长的优越环境条件,如充足的水、光等,其成活率才会高,这也是造林的必然要求。

2.幼林的土壤管理

幼林管理首先是土壤管理,只有进行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性质,幼苗才能健康成长。此外,抑制和调节林木生长,进行间苗及修剪工作,幼苗才能真正生长成林。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找出幼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要求,做到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理想中的造林成果。

按照《黑龙江省营林技术标准》要求,根据设计密度,配置方法与株行距进行细致整地,必须做到行直、穴匀、土细、杂物拣净。其形式分别是:块状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筑高台整地。实践证明,扩大穴位的破土面积,加深破土深度,使之增加蓄水量,可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在造林实践中,常用的是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

2.1穴状整地 穴状整地适用于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的山坡地。先铲除草皮,直径60厘米,然后挖穴径50厘米,深25厘米,打碎土块,拣出杂物,将土回填入穴内,穴面呈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明穴整地,适用于杂草多,排水良好的坡地,规格同穴状整地,将穴内土壤堆于穴外北侧。

2.2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瘠薄的陡坡,穴的长边60厘米,平行等高线,穴宽40厘米,坡土深20-25厘米,外高内倾,呈倒簸箕形。

2.3除草和松土

除草和松土经常结合进行,但在湿润地区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也可以单独进行割草。除草和松土的抚育年限及次数,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确定,一般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为止,大约需3-7年。在土壤水分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进行到幼树高度超过草层高度(一般为0.5米)时为止。速生树种(落叶松、杨树等)幼林抚育的年限为3年,各年分别为2、2、1次;中生树种(樟子松、赤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等)为4年,各年分别为2、2、2、1次;慢生树种(红松、云杉、冷杉等)则为5年,各年分别为2、2、2、1、1次。

除草和松土的时间,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来安排,1年抚育两次的,第一次应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进行,其中造林当年的第一次抚育可适当提早,穴状整地造林时可在造林结束后随即进行;第二次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务必在杂草结实成熟前进行;1年抚育一次的应在6月下旬前完成。

除草和松土的方法有穴状、带状和全面抚育3种,多与整地方式相对应,但有时全面整地也可以采用带状或穴状抚育,而带状或穴状整地也可以采用全面抚育。穴状抚育时,每年的第一次抚育可从距离幼树根部5-10㎝处开始除草和松土。先里后外,里浅(2㎝)外深(4-6㎝),造林当年还要结合进行扩穴、培土、踩实、扶正;第二次抚育可沿栽植行呈带状用镰刀割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灌木、非目的树种和萌条或者在穴内进行除草和松土。

2.4灌溉管理

人工幼林的灌溉技术特点主要应本着量多次少的原则进行。其湿润深度最好能达到50㎝左右(每公顷的一次灌溉量约为500-600立方米);使主要根系分布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灌溉的时间、次数和相邻两次的间隔期等,可根据当地的降水量、蒸发速度、土壤条件以及造林树种的年生长规律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是地区越干旱,灌溉的间隔越短,次数越多;林龄越小,次数越多,而林龄越大,则次数越少。

2.5施肥管理

施肥是人为改善人工林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土壤肥力的具体有效措施,它对促进幼林的生长发育,加速郁闭进程,提高单位面积的生长量,增强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保证人工幼林施肥的数量与质量。

人工林的施肥以氮、磷、钾肥混合施用为宜,但在土壤贫瘠的造林地上施用磷肥,能更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有些土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同时,配合施入少许的锌、硼、铜等,这样对林木的结实十分有利。

人工幼林的施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造林前可结合整地或与栽植同时施基肥,可以全面分散施肥,也可以在种植行或种植穴内集中施肥。在人工林的行间种植豆科等矮棵作物(不超过2年),也是一种较好的增进土壤肥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主编,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王凤友主编,营造林技术(北方本),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郭新岭1,曲鸿超2,乔润喜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爱辉区人工幼林及其土壤管理对策论文_郭新岭1,曲鸿超2,乔润喜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