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德羊吉,

摘要:目的:评价规范化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A(84.1±2.0)分、NIHSS(4.3±0.8)分、ADL(81.1±3.9)分、环境、心理、教育、饮食及康复训练质量评分,分别为(18.4±0.5)分、(19.1±0.5)分、(18.2±1.1)分、(17.8±1.6)分及(17.9±0.4)分、依从性96.7%、护理风险占3.3%、投诉率0。对照组护理后FMA(69.6±3.1)分、NIHSS(10.2±2.3)分、ADL(70.3±3.0)分、环境、心理、教育、饮食及康复训练质量评分,分别为(10.5±0.4)分、(11.6±0.9)分、(12.0±1.0)分、(10.5±1.9)分及(11.1±1.6)分、依从性70%、护理风险占26.7%、投诉率2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有助于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脑梗塞;神经功能;肢体功能

前言: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偏瘫、失语、失认等后遗症的风险高。如未给予妥善的护理,患者极易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护理风险,护理满意度同样会有所下降。有研究指出,实施规范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样本,观察规范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0)性别:男/女=19/11,年龄(63.9±13.6)岁。对照组(n=30)性别:男/女=18/12,年龄(64.5±12.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为提高护理的规范性,科室应首先组织护士参与培训。此后,应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特点,制定规范化的护理计划,从环境、心理、病情观察、家属教育、饮食干预、康复训练等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干预,减少护理风险,改善预后。方法如下:(1)环境:脑梗塞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高。对此,护士应于患者床边设置围栏,预防坠床。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不得存在水渍或杂物。病房及走廊墙壁应设置扶手,以免患者跌倒。病房应保持安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2)心理:针对无意识异常,且伴有不良情绪者,护士需与其沟通,对其进行鼓励及安慰,改善心态。(3)病情观察: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发现病情加重的风险,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4)家属教育:护士需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口头宣传等方式,从患者的饮食、日常生活、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出发,提升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5)饮食:部分脑梗塞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无法自主进食。针对此类患者,应给予规范化的营养支持。如无吞咽功能障碍,则应少量多次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用,增强免疫力,减轻病情。(6)康复训练:①肢体:当患者难以自主活动时,护士可通过按摩、活动各关节的方式,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当患者可主动活动时,则应逐步通过坐起训练、站立训练、抓握训练等,增强上下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②吞咽:护士可采用棉签或筷子蘸取凉水,刺激患者咽喉部位,促进吞咽反射,改善吞咽功能。③语言:护士可嘱患者家属每日与患者沟通,指导其说出单字、词语、简单乃至复杂的句子,逐渐增强语言能力。④认知:护士可嘱家属每日为患者提供旧报纸观看,为其播放熟悉的音乐,并询问患者每个亲人的名字,逐渐增强其认知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FMA(84.1±2.0)分、NIHSS(4.3±0.8)分、ADL(81.1±3.9)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康复情况对比

2.2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环境、心理、教育、饮食及康复训练质量评分,分别为(18.4±0.5)分、(19.1±0.5)分、(18.2±1.1)分、(17.8±1.6)分及(17.9±0.4)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 2 护理质量评分

2.3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96.7%、护理风险占3.3%、投诉率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多伴有肢体活动障碍,且存在不良情绪严重、吞咽功能减弱的特点,如护士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或家属护理能力低,患者的康复速度将有所减缓[1]。针对脑梗塞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缺乏完善性,护理效果不尽人意。本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后FMA(69.6±3.1)分、NIHSS(10.2±2.3)分、ADL(70.3±3.0)分,各项指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本组患者环境、心理、教育、饮食及康复训练质量评分,分别为(10.5±0.4)分、(11.6±0.9)分、(12.0±1.0)分、(10.5±1.9)分及(11.1±1.6)分,提示护理质量低。本组患者依从性70%、护理风险占26.7%、投诉率26.7%,提示护理风险高。

为实现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本院实施了规范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规范化护理具有“内容完善”、“流程科学”、“操作规范”的特点。该护理模式,有助于全面满足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其特点,为其提供妥善的护理,改善预后[2]。规范化护理期间,从环境、心理、病情观察、家属教育、饮食干预、康复训练等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态,及时发现病情加重的风险,增强家属的干预能力。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吞咽及认知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规范化护理措施后,患者FMA(84.1±2.0)分、NIHSS(4.3±0.8)分、ADL(81.1±3.9)分,与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情况更佳。本组患者环境、心理、教育、饮食及康复训练质量评分,分别为(18.4±0.5)分、(19.1±0.5)分、(18.2±1.1)分、(17.8±1.6)分及(17.9±0.4)分,较常规护理相比,护理质量更高。本组患者依从性96.7%、护理风险占3.3%、投诉率0,与常规护理相比,安全性更强(P<0.05)。

综上所述,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有助于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五藏.脑梗塞中线导管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与并发症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16):2925-2926.

[2]崔枫岚.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45-46.

论文作者:德羊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规范化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德羊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