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课中模型思想教学策略论文_郑建忠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岱中学 350510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可以分为定理、概念还有几何。而其中最难的要数几何教学,其中考查的是学生的空间思维。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几何定理,这是很多教师都在不断探究的问题。针对几何定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要选取一些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并且要以灵活的模式促进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与认知。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对于几何定理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并且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几何模型 教学策略

一、运用模型开展几何教学的重要性

1.学生兴趣得到全面提升。初中生由于抽象思维并不成熟,使得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通过运用模型进行教学,可以让那个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让学习不再枯燥并且便于理解,更重要的是,模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让数学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2.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用模型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各种几何问题的抽象特征,学生在高效地理解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对几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他们的抽象思维。并且,使用模型之后,也能让学生逐渐建立学习上的信心,让学生更愿意采用抽象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3.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使用模型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领略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二、注重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很多知识都需要用到几何模型。 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并不能对更多的知识进行理解。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理解。那么,手拉手的模型概念如何进行判断呢?

 图1

如图1,手拉手模型的概念1.手的判别:判断左右——将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朝上,正对读者,读者左边为左手顶点,右边为右手顶点。2.手拉手模型的定义:两个顶角相等且有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形成的图形。( 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

通过以上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熟知手拉手图形的结构特点,牢固掌握从图形中获得的结论,以及获得结论过程中的“数学通法”,我们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手拉手”模型。

三、深化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激发

例如,图2,在△ABC中,∠ABC=60°,AB=2,BC=8,点A为顶点,AC为腰,作等腰△ACD,且∠DAC=120°,则BD的长为( )

图2图3

本题与上述模型看似无关,但其实满足手拉手模型的特征,如共顶点,等线段,需要转化边,但是缺少一组全等,因此本题的关键在于添加辅助线,构造手拉手模型。

因为△CAD是一个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且点D与B已经连起来,故我们可以以A为顶点,AB为腰也构造一个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这样就构成了手拉手模型(如图3),就出现了与BD相等的边。

解析:以A为顶点,AB为边作一个顶角为120°的等腰△ABE,连接CE,故有△BAD≌△EAC,所以就将我们要求的线段BD转化为求EC。再根据△E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求EC的长。

从上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出题人在考查知识方面往往会采用这样所谓“手拉手”的模型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动手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在数学知识的理解方面也就容易得多。

总而言之,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模型思想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捷径,方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而本文通过介绍“手拉手”模型理解和解题运用,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选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非常重要,这同样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几何定理的理解与认知,并且有效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守霞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运用模型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111。

[2]吴才鑫 浅析几何知识与初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期。

论文作者:郑建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几何课中模型思想教学策略论文_郑建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