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论文_李学诚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论文_李学诚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大庄学校 李学诚

【摘 要】: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和谐、兴趣、互动、参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是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教师讲解知识,是单向的接受,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现在的课改中提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双边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局面,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有效的教学,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被老师所尊重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或者说根本不像个“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做到尊重与宽容。要尊重儿童人格,让学生感到平等,学生的提问让老师感到无从回答时,不训斥压制学生;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不轻视、不嘲讽孩子们可笑的问题或肤浅的看法。要宽容学生有时不听命令情不自禁地尝试;要宽容与老师不同的意见、与老师不一样的做法甚至“怪异”的回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感情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二、创设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学科的愿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学好数学学科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元、角、分与小数” 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了“买文具”、“买书”等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

多年的教学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师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数学焕发迷人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课堂沉闷、压抑、无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背景,不同的学生会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教师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讲了图形的认识和七巧板后,先让学生试着摆出一些基本图案,然后,让各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他们群策群力,把大家的七巧板放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幅幅极有创意的图画。而且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2、师生互动评价。

仅靠老师单向评价而忽视学生评价,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平等的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相结合。通过自评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小组互评,可以补充自评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师评是对自评和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的指出学生的成功之处和须改进的方面。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公正、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3、师生共同管理。

课堂管理是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大胆实践。小组长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最具体,最繁琐。我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担任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在课堂上参与教学管理,大家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即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又强化了团队精神。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全班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让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成为课堂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进行教学,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学诚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论文_李学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