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决定后续建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易发生的问题,使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科学合理,有效加强建筑结构设计。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安全性与耐久性乃当代土木建筑工程需遵循的两大原则,其与土木工程设计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当土木工程设计不够规范严谨时,土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势必将受到折损。透过相关现象,我们发现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细致地剖析现存问题,并透过现象窥见问题本质,从而采取可行有效的解决对策。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简述
现代土木工程指利用各种施工机械进行勘察、施工的活动,其又可以被理解为因人类需求而开展的设施建造。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其对于建筑功能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普通的土木工程建筑俨然已难以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鉴于此,建筑设计方则需借助更为科学的结构设计方案来满足民众的需要。一般而言,结构设计工作会先于土木施工工作,其对于土木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时,后续的工程环节则将受到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也得不到完全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始终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力求彻底完善不合理的设计细节,从而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固性并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现存问题
2.1整体性较差
现阶段土木工程该建筑设计结构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整体性较差为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宏观角度展开分析,此类设计工作中应注意将整个建筑结构视为整体,进而针对整个土木工程进行规划。目前部分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存在区域规划各自为政的现象,此类现象即为整体性较差的具象化表现。此类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较为隐性化,但使用过程中此类结构设计误区所造成的问题会逐渐出现,降低建筑居住者、使用者的体验。实际应用过程中此类问题所带来的缺陷主要体现于结构自身组成方面,但并不仅限于此,除此以外更有土木工程整体与建筑周边环节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性较差等问题,此类问题易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既无法对周边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更易导致较为明显的污染问题出现,对环境、人文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2工程设计的可靠度仍有待提升
土木结构的一大设计原则即为在确保构件承载力足够的前提下满足建筑可靠度的需求。然而从相关现状来看,该类事件仍时有发生,工程设计的可靠度不足易致使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性能低下,在遭受人为破坏、自然灾害或是火灾时,建筑则显得十分脆弱,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整体崩塌的情形。尤其针对地质情况相对恶劣的地带或土质疏松的地带而言,土建结构的可靠度则是建筑安全性的一大重要保障,一旦建筑可靠度不过关,其后续使用安全则难以得到万全保障。
2.3结构设计缺乏全局观念
部分土木工程在结构设计环节仍缺乏全局观念,忽略了结构设计的整体性,而一味深究单一的设计因素,从而导致土木工程存在一定“缺口”。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设计细节的不合理都会造成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体设计方案的不合理。
3问题相关对策
3.1从设计观念入手,时刻保证结构设计的整体性
土木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片面管理、可靠度的偏重管理、耐久性的部分管理都反映出了土木结构设计过程中整体观念的缺失,由于这一疏忽而加剧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在土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时刻将整体性置于首要位置,力求细致分析所有的工程细节,从而避免“蝴蝶效应”的出现。此外,在土木工程当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相对有限,过于复杂的结构设计图纸并不利于这类人群理解参照,由于读图出入而导致的施工问题时有发生。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工程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参照施工方的执行力进行设计。简言之,设计人员应保证施工方案高度可行。为此,设计方应尽量将设计图纸简化,从而有效避免因读图错误而引发的施工问题。在结构设计完结后,设计人员应再三严加审核,力求在在图纸未出台阶段就确保图纸的精确性。
3.2从设计安全入手,优化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和我国民众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问题俨然成为了当代建筑工程中的首要问题。在进行土木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极力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全面提升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首先,为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设计人员务必从工程结构入手,欲确保施工方可顺利实施质量与安全监控,设计方则必须为施工方提供安全可行的设计方案。为此,相关管理人员需不断细化设计标准,并参照工程实际开展结构设计工作。上文中提到,国外相关领域的安全设计标准较国内而言相对严苛,因此,施工单位可引入国外领域的先进经验,并对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详加论证,以提升土木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3拟定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为全面提升土木结构设计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可从准备阶段入手就各个设计细节详加探讨。首先,建筑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原则,这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当中以国家相关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并以满足具体工程指导文件的要求作为设计目标。其次,相关设计人员应对居民对建筑结构的具体需求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为实现这一点,相关设计人员可借鉴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最后,在设计前期准备阶段,相关设计人员应全面考虑建筑的性能和质量。通常来说,结构设计人员应对结构选型、构造措施、功能布局等进行深度发掘,从而不断加以完善优化。一般而言,设计人员需首先确定梁柱构件的参数,并使用节点将各个构件“串联”,从而分析承受的水平与竖向荷载,当建筑为高层建筑时,风向负载也应纳入分析范畴。对于框架结构则应尽量选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杆件,从而提升其整体性与抗震性。基础布置则应综合考虑上部结构、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等。
3.4运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或软件
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结构设计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构建特征鲜明的建筑结构设计资料共享平台。同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对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并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土木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向结合。BIM技术就是目前来讲较为先进的设计技术。BIM技术可以建立与实际项目相匹配的设计模型,可以将设计结构立体化,建设过程可视化。同时,计算机对设计内容进行分析,也可以得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设计人员于施工人员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束语
目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此类问题展开策略,进而实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建筑不仅具有较强的设计性,结构方面亦符合要求,使应用过程中使用者体验较佳。
参考文献:
[1]苏泉.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1):212.
[2]丁彦军.探析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J].门窗,2014(11):207.
[3]谭惠岩.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9):58.
[4]王莺歌,周亚帝.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常见问题解析——以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4,36(09):6-8+131.
[5]肖淼.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J].江西建材,2014(06):32.
论文作者:郑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土木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