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向度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向度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主持人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新时代定位、新时代任务、新时代主题等维度,运用历史观点和世界眼光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构建起涵盖历史定位变化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的严整逻辑体系,为新时代应对新挑战、推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方法论指引。本期专栏选取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蕴和实践向度。马炯通过深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积极呼吁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寻求共同利益、树立共同价值,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向度。曾岚玲和张金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思想、治党思想和人民思想着手,围绕目标定位、方法论定位和价值观定位三大定位,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内在统一性。

——马 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向度*

马 炯

(赣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国际政治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对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多样文明共存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当今中国需讲好中国故事、寻求共同利益、树立共同价值。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实践向度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华和发展新中国优秀外交理论的基础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美丽清洁的世界。”[2]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多样文明共存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而道远。当今中国只有讲好中国故事、寻求共同利益、树立共同价值,才能增进世界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筑牢与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石,凝聚命运与共的价值共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由理念转变为现实。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华和发展新中国优秀外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需要,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历史逻辑:从何而来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一是源自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凝聚了丰富的政治哲学,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特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强调的是修身养德,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传递的是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观念,表达的是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揭示的是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3]中国传承数千年的独特文化,不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而且为打造新型国际秩序提供了有益启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来源。二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时代变化,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前途和命运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三是对新中国优秀外交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战略思想、和平发展、不称霸、不结盟、和谐世界等国际关系理念。这些优秀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指南。寻求人类共同利益,思考世界的前途和命运是中国应有的胸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中国应有的使命;在国际事务中,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是中国应有的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一贯秉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出中国外交一脉相承的伦理追求和对世界前途的责任感。

(二)实践逻辑:因何而立

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呈现出单极与多极、对抗与对话、冲突与合作、动荡与稳定等态势并存的局面。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承载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历史思考,也体现了对历史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回应。

一方面,世界一体化趋势推动国际社会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际政治看,各国力量都呈现不同程度发展,国家间博弈增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一定牵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日趋民主的国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国家间的平等交往交流,而且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政治保障。从世界经济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国家间合作日趋频繁,传统的零和思维被双赢和共赢模式取代,非此即彼的国际交往法则让位于包容共进的新观念。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依存度的提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可能。就文化而言,平等的文化交流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交流机制促进了文化交流,增进了文化理解,凝聚了文化共识。各国文化交流互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从社会生活看,人类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全面实现信息化。网络互连为社会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互通将全人类紧密相连。社会信息化在技术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好了准备。

面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倡议的恶意抹黑和蓄意质疑,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理念,向世界彰显中国的真实意图,才能消解疑虑,增进世界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层面稳步构建。

另一方面,人类面临共同挑战,促使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4]这些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逐步演变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具有整体性、复杂性、普遍性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单个国家无力独自应对,更无法置身事外,需要世界各国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然而,遗憾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各自为政,导致西方国家主导下的现行国际制度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蔓延。克服难题,拯救人类共有的家园,谋求生存与发展,是各国共同的利益关切。中国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倡导并向世界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是为解决世界性难题而出场的。

(三)价值逻辑:向何处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着眼中国长远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中国发展现状,立足中国道路,对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角色、责任和使命进行了科学定位。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华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认清世界形势、跟上时代潮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趋势对接起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把中国倡议与人类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更有效的方式应对全球挑战、解决发展难题。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只有把我国置于世界之中,弄清楚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才能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前提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治理体系上,中国主张改革完善。随着时代发展,各种危及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日益蔓延,现行治理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变革传统治理体系、改革旧有的国际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美国前夕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6]针对现有治理体系,中国主张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6]而是要对现行的不合理不科学不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有益地补充和完善,从而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治理秩序紊乱,社会冲突与文明对抗问题不止,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5]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切中时代弊病,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开出了“济世良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为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今天,尽管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回暖,但就整体而言,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瓶颈,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面对世界经济低迷、治理乏术的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发展理念、动力和平台等方面,为全球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在发展理念方面,中国直面个别大国“反全球化”“反多边”的倒行逆施,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发展理念,开创各国人民平等共商的发展新模式,为坚定经济全球化方向、促进世界经济整体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打破了以往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狭隘发展观,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推动各国从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迈向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实现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主张“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倡导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在发展动力方面,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而且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参与建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等新兴国际金融机制,既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消解全球“发展赤字”,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作出贡献。

在发展平台方面,“一带一路”是中国为繁荣世界经济、优化全球治理、共享发展成果提供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把我国的发展诉求、发展目标与沿线各国的利益关切联系起来,是要与各国携手共克时艰,在交流合作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在互惠共享中开创发展新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质的提升,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而且优化了全球经济治理格局。

(二)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

在治理主体方面,中国倡导主体多元、平等参与、共同治理。传统治理体系主体因过于单一、同质,使得国际治理秩序要么听命于个别国家“一家之言”,要么服从于几个同质国家联合统治,缺乏包容性的治理主体阻断了广大主权国家正常发声、参与治理的途径,使得全球治理长期以来实效甚微。中国一贯主张治理主体多元化。主权国家不论国之大小、民之强弱,理应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享受共同权利。为使全球治理落到实处,不仅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而且要鼓励国际组织和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只有各级治理主体之间通力合作,才能摆脱全球治理“困境”。“一带一路”是变革全球治理格局的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军事同盟和地缘政治联盟;“一带一路”倡导开放包容,不搞关门主义和“中国俱乐部”。总之,中国的这一倡导,是对传统国际治理机制的反思和矫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站在世界历史发展高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战略眼光把握时代问题,客观理性地剖析全球发展现状,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革之中,国际政治格局及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整个世界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这一时代之问的答案。面对人类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中国着眼于民族国家与人类命运的一体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的中国方案。按照这一方案,中国与世界各国以人类的共同价值为指引,共同营造免于匮乏、互利共赢的光明前景,建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8]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倡以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超越文明间的隔阂与冲突。只有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互相促进,才能创造万紫千红的世界。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往愈发频繁,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怎样的交往关系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时而沉渣泛起,但历史表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9]多样文明包容共进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我国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对我国整体网络安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其中涉及地方政府治理的安全威胁尤为突出。地方政府治理关系国家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核心政务信息的处理,涉及公共秩序维护和行政监管的顺利实施,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信息产品的失控等,都是当前政府治理工作中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秩序体系深度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顽固,全球治理格局严重失衡,但完善全球治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建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大多以湘西作为环境背景,许多学者在原型视域下对沈从文如何艺术地构建湘西世界展开了研究。李海燕认为,沈从文对现代化生活的抗拒和对湘西故土的思念,促使他在构建湘西世界时不断地美化湘西世界,而现实生活中湘西世界的变化又使得这种美化充满了悲悯和无力;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成了在都市生活的沈从文心灵的避风港,寄托了沈从文对善与美的追求[13]。

(三)为多样文明共存贡献了中国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4]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积极的实践者。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变为现实,当代中国需讲好中国故事、寻求共同利益、树立共同价值,以自身的行动引领世界潮流,最终才能走出一条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在治理理念上,中国主张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7]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受西方国家主导,遵循性质相同、利益相通的大国共治逻辑,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大相径庭。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明显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变革全球治理理念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心声。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强调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建就是强调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就是让全球治理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倡导的这一全球治理理念,丰富和拓展了国际新秩序观的内涵。

柴达木枸杞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高品质发展是关键。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有智在致辞中说,高品质发展枸杞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尤其是生长出的枸杞所含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有机物质均高于国内其他产区,是全球最适宜生产有机枸杞的地区。二是高品质发展意识提升。目前,通过国际知名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企业、专业合作组织26家,认证面积9.54万亩,是全国唯一的有机枸杞规模连片的生产基地。他强调,今后,海西州将按照“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着力打好“特色农牧业发展这张牌”,推动柴达木有机枸杞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与“损人利己”“赢者通吃”的“利己主义”“零和思维”是不一样的。在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的对外工作中,中国一再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10]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急功近利的事情。在南南合作中,中国从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感出发,坚持道义为先,重视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对有特定需求的不发达国家,在利益对等原则之外,往往单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倡导在合作中重义轻利,必要时甚至舍利取义。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重义理念,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修正、超越了传统唯利是图的现实外交理念,为构建世界多样文化共存的文明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向度

以往的世界文明秩序是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结果,将西方精神世界化是其本质。在旧秩序中,文明之间相互贬低、相互排斥,导致同类相残、战争不断,加剧了全球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精神融入世界文明秩序之中,为改变世界文明格局、促进多样文明共存贡献了中国方案,为国际交往和世界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一)讲好中国故事,夯实命运共同体基础

分别于水稻移栽后和收获期采集土样。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0.83 mm(20目)、0.25 mm(60目)及 0.15 mm(100目)尼龙筛。土壤样品用HNO3-HClO4-HF消化,再用HPLC-ICP-MS测定重金属含量。

实验场所为3个UWB基站如图1所示分布在室内三个角落构成正三角形形状,UWB标签放置于移动机器人且与基站等高,实验场景如图3所示。

讲好中国故事,是要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特别是讲清楚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对“和”文化的崇尚,讲清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中华文化理念。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意在为国际社会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提供有益启迪。讲好中国故事,是要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向世界承诺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明确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世界。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在协力解决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是要讲好中国梦的故事。中国梦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国梦不是“扩张梦”“霸权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中国在21世纪寻求国际霸权的手段,而是为人类谋福祉的方式。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一脉相承,都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展现了中华民族为解决世界难题做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岁月之河,错落流过,莫多的平凡与感动成为日后消散的风影,我站在青春期的尾巴上驻足回首,尘封的日记中锁着一个时光的故人。若干曾经的往事联进时间的长河,当时间的年轮碾过班斑驳驳的路径将记忆中的断瓦残恒碾成碎片,那些碎片散落地。似乎在等待着谁来教膜,等待着谁来给予一个全新的未来。但我仍旧记得那个承诺:海依旧蓝,我依旧在。

(二)寻求共同利益,筑牢利益共同体根基

寻求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是构建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尽管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态势不同、宗教信仰和文明程度不同,但实现经济发展是共同诉求。中国要寻找并扩大同相关各方的利益汇合点,才能筑牢与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石。

人类命运共同体,力图构建超越不同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明程度和不同地域的国际合作,本身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更应脚踏实地,从当前国际交往的现实主义原则出发,扩大同相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包括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其中,筑牢利益共同体是首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习近平通过对理念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层面的战略设计进行界定,既为破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提供了解决思路,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指明了方向。在对外交往中,中国积极寻找同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和多边国际组织的共同利益汇合点,通过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交融,通过共同利益夯实合作基础。在国际战略中,中国将国家战略利益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有机结合,以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为基础路径,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筑牢利益共同体根基。俄罗斯独联体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对习近平的这一策略高度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超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让共同利益克服分歧对立,用理性选择创造未来。”[12]

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单位、量纲、数量级不同,会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因此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评价方案中除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和亩均用水量为成本型指标,其余均为效益型指标。

据了解,作为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的委托企业、中国水溶肥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主起草企业,云图控股一直以务实、创新、求变的理念推动着企业乃至行业的不断进步。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云图控股已掌握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及农用硝酸铵钾等新型肥料的核心技术。现有复合肥产能500万吨,产品线覆盖全水溶、缓释肥、高塔尿基、高塔硝基、喷浆硫基、喷浆硝硫基、高浓度氯基、高浓度硫基、中低浓度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全线产品。

(三)树立共同价值,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

树立共同价值,凝聚命运共识,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使共同体超越利益联结上升到命运与共层面的必要条件。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3]也是各国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必须共同遵循的价值原则。它表明,无论历史兴衰,各民族对和平、发展的向往是不变的;无论国之大小,各国都追求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和秩序;无论国内国外,民主、自由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作为一种“类”存在,无关种族、无关地域、无关信仰,有其共同的价值基础。这些价值理念承载了人类对历史的共同思考,构成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基础。

共同价值理念不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而是各国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它是凝聚各国交往的价值基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髓和灵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力排众议,而且要聚同化异,不仅要对发展目标清晰明确,而且要以内生的共同价值为根基。若国家间交往缺乏价值共识的依托,那么合作往往停留在眼前的短利交汇,无法解决利益的冲突。只有站在全人类立场,超越意识形态与文明冲突,兼顾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为基础,以共同的价值理念为引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从理想变为现实,世界的永续发展才得以实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中国有信心和能力来推动和实现这一伟大进程。正如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59.

[3]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2).

[4]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2).

[5] 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担当”[N].人民日报,2016-09-07(5).

[6] 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3(1).

[7] 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8]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8.

[10]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1-30(1).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4-15.

[12] 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8(3).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95.

The Internal Logic, Value of Times and Practical Dimens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MA Jiong

( School of Marxism ,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 Ganzhou 341000, China )

Abstract: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i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ncept that put forward by China ba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needs and the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We should dig the historical logic, practical logic and value logic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deeply. A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riving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ssisting the reform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oexistence of diverse civilizations. Today, China needs to tell a good Chinese story, seek common interests and establish common values, so that we can transform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from a concept to reality.

Key word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Internal logical; Value of the times; Practical dimension

*收稿日期: 2019-03-01

DOI10.13698/j.cnki.cn36-1346/c.2019.04.001

基金项目: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YJG-2015-131);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17-S386)

作者简介: 马炯(1988-),女,湖南湘潭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6.1346.C.20190610.1639.021.html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8332(2019)04-0001-05

责任编辑:侯伟浩

标签:;  ;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向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