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化: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发展阶段_市场经济论文

证券化: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发展阶段_市场经济论文

证券化——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新发展论文,证券化论文,阶段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运行的证券化发展趋势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这样一种趋势:财产形式日益转化为证券形式和资源配置日益以证券为媒介进行。这是市场经济演进的一种内在必然性。这种趋势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而萌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育,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关系。进入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这种以证券为媒介的经济关系以加速的形式扩展,渗入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已进入了证券经济的发展阶段,是继信用经济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促成市场经济运行证券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证券裂变与复合财产所有权的这一特殊功能。财产体的不断裂变和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的基本前提。现代市场经济的财产经营实体,从主要方面看,是分属于不同财产所有者的财产所有权的复合体,而证券则是社会分散的不同所有权能够实现融合的工具。同时,证券又把物质属性上不可分且在位移上受时空限制的经营财产实体裂变为可进行代数加总和可不断流通的基本单元。这种借助于证券的财产体的裂变与复合过程实质上是不能直接进入运营过程的财产向经营性财产的转变或是已有的经营性财产的重组过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证券日益成为财产的一般表现形式和财产体裂变和财产复合的一般工具。这样,证券品种的不断创新和证券交易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就成了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效率和整个市场经济运作效率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从而促进以证券为媒体的经济关系向市场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渗透,使市场经济运行的证券化发展成为一种内在的必然性。

引致市场经济运行证券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证券所产生的所有权高效行使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财产所有权具有双重存在:其一是表现为客体的物,即财产物本身的存在,或者说存在于使用价值形式上。其二是以抽象价值或价值的形式存在,货币和证券都是财产价值再次对象化、实体化的工具。证券是一种以法权形式而确立的表现财产价值的社会工具。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财产体所有权既可以表现为客体的物,又可以表现为法权形式的证券。财产体所有权的这种双重存在使证券这种所有权的“纸制复本”成了所有权与其客体分离的社会形式。证券把财产所有权的内在价值量化出来并成为价值运动的载体,使所有权的运动及其权益的实现与其客体的实际运营相脱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财产的价值增值是财产所有者至高无上的目标,而且,由于证券创造了财产所有权行使主体行使所有权的特殊机制,即财产所有者无须自己营运财产而只须把财产转化为证券并在证券交易市场买卖证券就可以保证所有权的存在和行使,可以现实地、跨时空地运用所有权的各项权能,从而引致了财产增值证券化的发展并构成市场经济财产制度基本和主要的内容。由于证券资产的流动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过程,这样就推动了资源配置证券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运行的证券化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产证券化,证券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日益普遍化;二是证券供给规模和流通规模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加速扩大;三是证券经济关系的涵盖范围日益广泛,不断向市场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和环节渗透。这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概括为证券经济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广度即证券经济关系的外延发展,具体包括证券的总量规模;市场的拓展以及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证券的品种结构、参与主体的数量规模和结构;证券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等。深度即证券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从宏观上看,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量化为证券总量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证券总量和信贷规模的关系、证券总量和投资规模的关系等。从微观上看,它表现为社会个人和机构持有的证券资产占其总资产比重的提高,证券化企业的增多,银行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等等。

证券化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点可从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发达水平不同而有不同的证券化水平得到反证。少数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证券化程度已是很高,证券的市值规模已大大超过了货币形式存在的金融资产总规模和GNP规模。如美国,1988 年的GNP为48473亿美元,而该年末的债券余额与股票市值规模却达 73000亿美元。日本1988年的GNP为29545亿美元,而同年末的债券余额与市值股票规模却达59000亿美元。 从部分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证券化发展水平,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同的趋势。如台湾的股票市值已超过其GNP的规模,韩国的股票市值已超过其GNP水平的70%等等。以上这些例证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伴随着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之后,证券化就成为主导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市场经济运行证券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能满足经济增长对资本的需求,又能抑制通胀的融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银行信用机制日益暴露出其机制性功能缺陷。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通胀机理告诉我们,银行信用机制是很难实现刺激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的双重目标的,其原因在于银行信用的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否则的话,由于银行信用机制的货币创造乘数原理,就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供给迅速膨胀。这种情况表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更高效率且能解决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的矛盾的融资机制。证券化的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一要求。以证券媒介的融资机制的特殊功能在于,它使市场经济运行扩大了货币资本使用规模的同时,货币的总供给量却相对稳定。而且这一机制会使货币资本按效率原则在不同运行主体之间合理流动。这是因为,这一机制形成了社会闲置资产向运营资产的转化,一般而言,这些闲置资产来源于消费剩余或再生产过程的闲置货币资本。当这些资产转化为运营资产之后,社会总的货币供给规模不变却相应增加了社会的投资,从而达到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市场经济运行的证券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效率。由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微观基础是以公司制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公司制企业又是以证券形式或类证券筹集运营资产的所有权复合体,因此,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在主要方面是通过证券进行的。以证券为主要工具来进行资源配置,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资源的配置成本,提高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效率。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原则以证券化这种更为高级的形式来贯彻实现的特殊阶段。

第一,证券化阶段的市场经济具有更优的融资功能和资本配置机制。货币资本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和增长的动力。证券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融资工具,又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工具。它构筑了银行信用之外的另一直接融资系统。通过发行证券和公布证券的价格和收益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诱导货币资本所有者选择投资目标和筹资者选择融资的领域、工具和方式,建立资本供给和需求的直接市场对接机制。证券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证券收益的参照系,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形成合理的证券市场的比价结构,引致社会资本向资本收益率高的产业部门和企业流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产业部门和企业通常是国民经济急需发展的瓶颈产业或产品供不应求的企业。资本流向这些产业和企业意味着资金被配置在最能发挥效能,运用效率最高的领域和环节,实现了资本的合理流动和高效使用。因此,市场经济运行证券化的发展强化了市场机制对资本流动的导向力度和深度,拓宽了市场经济的融资系统和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融资能力,优化了资本的使用结构和提高了资本的产出效率。

第二,市场经济的证券化发展优化了市场经济的财产存量结构。市场经济的效率来自于其财产存量结构的不断优化,而这种财产存量结构的优化又离不开企业的破产、倒闭、兼并、合并等企业组织形式变更的交叉替代。随着市场经济运行证券化的形成与发展,这种企业组织的运动过程通常是通过证券的流通来实现的。通过证券的流通,优质企业实现对劣质企业的兼并,规模小的企业合并成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企业等等,从而促进财产存量流动与重组。这样,证券化的发展就使市场经济财产的运作形成了存量财产流量化,流量财产证券化的财产流动体系,引导社会财产不断地按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再配置。

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证券化阶段具有更为密切的横向经济联系。市场经济运行的证券化发展使得证券品种的创新与流通日益繁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横向经济关系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效率。这种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的。其一,证券化加速了财产的流动,突破财产流动的时空壁垒。证券是国际通行的财产形式和完全的价值形式,它可以自由地跨区域、跨产业、跨国界流动。这种流动强化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财产使用效率,沟通了财产使用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互助协作关系,引导市场经济运行主体行为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财产横向交叉、发挥组合效应;企业既联合又竞争,生产经营综合化、多元化;生产、贸易、技术、金融一体化”的要求。其二,证券化形成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投资者、筹资者、证券经营主体三位一体的有机联系。一方面,证券经营主体向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各种专业性服务和场地、设施,加快闲置资产向运营财产的转化,降低投资和筹资的成本与风险;另一方面,投资者筹资者又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运动形成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使得双方都能根据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化建立起双向的对应关系并或者依市场价格做出反应或根据证券的收益做出反应。通过证券建立起来的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了财产使用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迅速转移机制,从而优化财产使用配置和推动其效率的不断提高。

标签:;  ;  ;  ;  ;  

证券化: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发展阶段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