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一年--论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艰难的一年--论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艰难探索的一年——论邓小平1975年复出后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艰难论文,道路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5年邓小平一复出,就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工作。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形势十分混乱的情况下,要搞好这项工作是不容易的。“文革”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邓小平搞整顿不能公开否定“文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搞好整顿就要讲求艺术。“文革”有多大的成就,邓小平当时一句也没有讲。他上任后就说,要落实毛泽东主席的三条重要指示: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第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但在具体抓的时候,邓小平只抓后两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同志艰难地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年,邓小平的探索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是全党的大局

“四人帮”横行时期,全党的大局是阶级斗争,反修防修;只要革命搞好了,生产自然而然就上去了。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对我国的经济形势非常关注。当时的工农业生产都不景气,铁路交通阻塞严重。有的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说什么“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邓小平说:“这是大错特错。”他明确指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是大局”。①

在毛主席的三条指示中,邓小平认为最重要的是经济建设。他说,“国内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特别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②为此,邓小平先后对铁路运输、工业、农业等部门进行整顿。经过整顿,铁路运输恢复正常;工业生产改变了停滞、下降的局面,与1974年相比,工业总产值由原先增长0.3%,上升为15.1%;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6%。

二、提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当时许多地方都存在无人负责的现象,邓小平提出要“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如果规章制度恢复不起来,企业的混乱情况就无法改变。

邓小平还强调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他说:“人的贡献不同,在待遇上是否应当有差别?……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十五块钱,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③所以,按劳分配的原则不能动摇,必须坚持。

在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补偿贸易”的政策。象我们中国这样的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非常必要。邓小平指出,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开采缓慢。邓小平提出,“煤炭也要考虑出口,还可以考虑同外国签订长期合同,引进他们的技术装备开采煤矿,用煤炭偿付。这样做好处很多:一可增加出口,二可带动煤炭工业技术改造,三可容纳劳动力。这是一个大政策”。④后来的深圳特区就是按照邓小平的补偿贸易的思想搞起来的。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科研工作

“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科技人员被骂作“臭老九”,我国科教事业受到极大的摧残。邓小平则重视科学技术,他认为,“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科学研究是一件大事,要好好议一下”。当时许多科技人员“不务正业”或少务正业,搞科研的很少。少数人搞科研,象要犯罪那样,得秘密进行。邓小平指出,象陈景润这样一些世界上公认的有水平的人,“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对他们应该爱护和赞扬。”⑤

邓小平还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⑥的论断。为了搞好科研工作,邓小平还提出要把懂业务、有水平的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他说,“领导班子,特别要注意提拔有发展前途的人。对于那些一不懂行,二不热心,三有派性的人,为什么还让他们留在领导班子里?科研人员中有水平有知识的为什么不可以当所长?”⑦

四、要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

能否正确宣传毛泽东思想是关系到恢复和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问题。林彪主张学习毛泽东思想只学“老三篇”(后来加成“老五篇”。)邓小平说这“是割裂毛泽东思想”。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丰富的内容,是完整的一套,怎么能够只把‘老三篇’、‘老五篇’叫做毛泽东思想,而把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著作都抛开呢?怎么能够抓住一两句话,一两个观点,就片面地进行宣传呢?”⑧

当时许多行业都存在着割裂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譬如,相当多的学校学生不读书,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到工厂、到农村去劳动。邓小平认为这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同志反对的是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劳动,并不是不要读书,而是要读得更好。”邓小平强调说,“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着各个领域的实践,紧密联系着各个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我们一定要全面地学习、宣传和实行,不能听到风就是雨。”⑨

五、提出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

选拔优秀干部,建立一个党性强的领导班子,是关系到党的组织路线的问题。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拉帮结派,许多造反派头头被拉进各级领导岗位。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提出“要安定团结,就必须消除派性,增强党性……今后军队干部的使用,提升,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重用派性严重的人,不能重用坚持派性不肯改正的人。”⑩邓小平还很重视干部自身的素质。他说,“现在军队里的干部问题很值得注意。怎样按照选拔干部的条件去做,这很重要。”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干部呢?邓小平说:“政治机关的干部,特别是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也要有耐心,能熟悉干部,联系干部。”(11)要选那些“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的”(12)同志当一、二把手。

在挑选领导干部时,“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这是第一条。当然还要有头脑。”邓小平也特别重视把那些年富力强的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他说,“老中青,现在要着重注意中。这里所说的中,就是现在四十岁多一点的干部,”因为“这些人至少有一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有些还有上十年的领导工作经验。”(13)

总之,1975年是邓小平同志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的一年。短短一年的整顿,使各个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当时坚持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有成效的。邓小平在当时那种艰难的环境里,努力探索,提出以上思想是非常可贵的。毛泽东同志开始是支持邓小平的工作的,但各方面整顿实际上是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这又为亲自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所不能容忍。加上江青等人的诬蔑和挑拨,毛泽东于1975年底错误地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我们党和国家再度陷入混乱状态。

①②③④⑧⑨⑩(11)(12)(13)《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4、12、30~31、29、33~34、33~34、2、21~22、23、3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34、33页。?

标签:;  ;  ;  ;  ;  ;  

艰难的一年--论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