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施云杰

永州市祁阳县中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 要】目的 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肛肠挂线疗法,研究组同时采用超前平衡镇痛疗法,观察并对比患者疼痛状况、不良反应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价结果对比,研究组无疼痛5例,轻度18例,中度11例,无重度疼痛;对照组无疼痛1例,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5例;两组相比,研究组疼痛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前平衡镇痛法应用于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

【关键词】超前平衡镇痛法;中医;肛肠挂线治疗;应用研究

对于肛肠疾病,如高位脓肿、高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等治疗中,挂线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挂线治疗一般采用橡皮筋、有腐蚀效果的药线,利用机械性压迫力逐渐切开肛瘘,中医配以中药坐浴和熏蒸方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式的优点在于不会造成肛门失禁[2]。在临床治疗中,为确保药线的慢性勒割作用,当药线出现松动时需要及时紧线,由于肛部被药线或橡皮筋缓慢勒割,这一过程中会持续产生多种炎性介质,且患者排便、换药的过程中,也会对患者肛部造成刺激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本文展开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23±3.1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87±3.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疾病类型包括肛瘘、肛周脓肿;所有患者均符合肛肠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中医肛肠挂线治疗;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肛肠挂线疗法,对照组患者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实施肛肠挂线疗法,采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以点状方式注射,注射位置选择患者肛部紧线位置周边肌肉组织,紧线后以中药坐浴或熏蒸,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和排便,定时换药[3]。研究组患者同样采取肛肠挂线治疗,同时应用超前平衡镇痛疗法,在紧线前1h内,给予患者中重度镇痛药物氨酚曲马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76)服用,常规对患者骶尾部位进行消毒,紧线过程中,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与0.75%罗哌卡因5ml混合注射液,于腰腧穴注入,后采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以点状方式注射,注射位置选择肛部紧线位置肌肉组织,紧线后以中药坐浴或熏蒸,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和排便,定时换药,紧线结束后5h,给予氨酚曲马多再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患者疼痛状况、不良反应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评价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直述法进行:0~2分为无疼痛,表示患者术后创面日常、换药、排便时均无疼痛感;3~5分为轻度疼痛,术后创面日常疼痛感,仅在换药、排便时有轻度疼痛感;6~8分为中度疼痛,表示创面轻微不适,换药、排便时存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的中度疼痛感;8~10分为重度疼痛,表示患者术后创面、排便、换药过程中均存在剧烈疼痛感,且需要治疗和药物才能够缓解,属于患者不可耐受范围。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若P<0.05则有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评价结果见表1,研究组无疼痛5例,轻度18例,中度11例,无重度疼痛;对照组无疼痛1例,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5例;两组相比,研究组疼痛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评价结果(x±s)

3.讨论

疼痛不仅是部分疾病的临床反应,也是手术术后的必然的应激反应,由于手术方式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因此疼痛等级和疼痛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超前平衡镇痛法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程度的疼痛,是临床中避免中枢敏感化形成的有效方式[4]。超前平衡镇痛法能够让患者更为舒适的接受治疗,具有一定抗伤害作用,不仅能够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刺激性、敏感性反应,同时能够持续镇痛,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平衡镇痛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配合和协调各种机制作用的药物,综合患者手术因素、疼痛部位、疼痛原因等制定各种镇痛方案,从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镇痛,合理阻滞了疼痛的相应靶点,减少炎症介质和机械性刺激,达到镇痛的目的[5]。肛肠挂线治疗是肛肠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由于橡皮筋和药线具备慢性勒割的效果,在紧线过程中、患者换药、患者排便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应激性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勒割过程中的炎症介质也会加重疼痛反应。由此对于患者而言,肛肠挂线治疗的过程中不适感、疼痛感都会对其心理、生理造成影响,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术前、术中、术后均协调镇痛,氨酚曲马多可有效缓解中度、中度疼痛反应,罗哌卡因则具备局麻效果,亚甲蓝作为一种长期的止痛剂,镇痛时间可以维持数十天之久。但超前平衡镇痛法使用药物较多,易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证实超前平衡镇痛法应用于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临床应该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合理选择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任宝书. 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65-66.

[2]鲁昌辉.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0):1409-1412.

[3]郑丽华,石玉迎,贾兰斯,等.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2):587-590.

[4]李南,刘慧峰,孙红兰.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治疗中挂线引流术应用及创面愈合情况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0):811-813.

[5]包散丹.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用于肛肠手术止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4):116-116.

论文作者:施云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  ;  ;  ;  ;  ;  ;  ;  

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施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